图片来源:网络
原文信息:
Jérôme Adda & Paolo Pinotti & Giulia Tura, 2025. "There’s More to Marriage Than
Love: The Effect of Legal Status and Cultural Distance on Intermarriages and
Separ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ol. 133(4),
pages 1276-1333.
DOI: 10.1086/734093
01
引言:婚姻不仅是爱情,更是策略博弈
在全球移民浪潮中,婚姻的决策早已超越单纯的爱情,而是受到合法身份、文化差异、年龄、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制衡。在此背景下,移民如何在这些因素间权衡,做出婚姻选择?2004年和2007年的欧盟扩盟恰恰能作为一个例子,来研究合法身份对婚姻决策的影响。
Jerome Adda、Paolo Pinotti和Giulia Tura在JPE发表的论文通过欧盟扩盟的自然实验,深入剖析了合法身份对意大利婚姻市场的冲击。结合实证分析和结构化模型,研究揭示了合法身份如何与文化距离、社会经济特征相互博弈、影响婚姻、生育和离婚决策。
欧盟扩盟如何重塑婚姻市场?
02
背景:合法身份的“婚姻红利”
2004年和2007年,欧盟接纳了12个新成员国(包括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约8000万人在这些政策浪潮中获得了在欧盟国家自由居留和工作的权利。在意大利,移民政策非常严格,非欧盟移民通常需通过工作许可或与本土公民结婚来获得合法身份。欧盟的扩盟正好消除了许多人的移民壁垒,改变了婚姻市场的激励结构,为研究合法身份的影响提供了天然实验。
研究利用1998-2012年意大利婚姻登记数据(涵盖360万次结婚和20万次离婚),通过差分法(DID)和事件研究(event study),揭示了欧盟扩盟对混合婚姻(移民与本土公民的婚姻)的冲击效应:
混合婚姻暴跌40%:扩盟后,新欧盟国家移民与意大利人结婚的概率骤降40%。说明合法身份的吸引力消失后,移民更倾向于选择文化相近的同国籍伴侣。
离婚风险激增20%:扩盟前形成家庭的混合夫妻在扩盟后的离婚风险上升20%,表明合法身份的工具性价值减弱后,婚姻稳定性受损。
国籍间的“接力赛”:在波兰加入欧盟后,波兰人与意大利人的婚姻减少,而罗马尼亚移民填补了混合婚姻的空缺;但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后,这一替代效应也随之消退。
这一系列发现说明,合法身份很有可能是促成混合婚姻的“隐形推手”。在合法身份带来的潜在好处消失后,许多人们将重新把真正的爱情放在婚姻的第一位。
03
合法身份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天平”
模型框架:婚姻市场的多维博弈
研究构建了一个可转移效用的婚姻匹配模型,综合考虑婚姻、生育和离婚决策。个体在选择配偶时,需权衡以下因素:
可观察特征:年龄、教育、国籍(文化距离)、合法身份。
不可观察特征:如个人偏好或匹配特异性,赋予模型捕捉国籍间替代模式的灵活性。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来源于 Choo and Siow (2006) 的论文,在论文中,婚姻带来的效用表达为:
在本等式中,左侧代表婚姻带来的效用,x是男方的国籍所在地,y是女方的国籍所在地。等式右侧说明了,如果特定类型的的婚姻数量(分子)相对于潜在匹配数量(分母)较高,则说明该类型男女国籍匹配的婚姻能带来的总效用较高。
为了在实证研究中估算这个效用值,本文采用了自然实验法:
其中,左侧表示特定国家(y)的女性与意大利男性的婚姻收益,而右侧的交互项:newEUy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y是2004年或2007年欧盟扩盟的新成员国,newEUy=1;postEUy标记欧盟扩盟后的年份。FEs代表固定效应。
在等式右侧,beta捕获了欧盟扩盟后,意大利男性与新成员国女性结婚收益的变化,反映移民因获取法律地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研究发现:合法身份的“溢价”
研究发现,婚姻的效用盈余(surplus)因合法身份红利的消失而减少约20%,而在灰色劳动力市场本身就较为发达的地区,合法身份的变化对劳动力影响不大,这一减少幅度就降至17%。以下是具体分析:
合法身份的吸引力:扩盟前,由于合法身份带来的效用超过了文化差异的副效用,非欧盟国家的女性与意大利男性结婚的盈余高于与同国籍男性结婚的盈余。
文化距离的代价:混合婚姻因文化差异存在负盈余,幅度因国籍不同而异。例如,意大利人与距离较远的亚洲或非洲移民的婚姻盈余惩罚高达44%,而与欧盟国家移民的惩罚仅为1%-4%。
婚配模式的替代:扩盟后,新加入欧盟的国家居民比起扩盟前更加倾向与同国籍的配偶结婚,夫妻间是否共享文化背景成为决定婚姻的主要因素。
定量比较:合法身份有多“值”?
合法身份的激励可与其他特征换算比较:
年龄差距:合法身份的价值相当于配偶间约7年的年龄差。例如,27岁的新欧盟女性与32岁同国籍男性的婚姻盈余最高,但与25-39岁意大利男性的婚姻盈余因合法身份加成而更高。
教育差距:合法身份的价值相当于约6年的教育差。例如,高学历新欧盟女性与低学历意大利男性的婚姻盈余超过与同国籍高学历男性的组合。
合法身份如何影响家庭与社会?
04
生育选择:家庭类型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婚姻盈余的变化对生育率有小幅影响:婚姻盈余每增加1个标准差,生育率就会提高3.6%。欧盟扩盟对生育率的总体影响有限,但改变了家庭对生育的选择:
混合婚姻生育率下降:混合婚姻盈余的减少导致了相关生育率降低。
同质婚姻生育率上升:同质婚姻相对于混合婚姻效用变高,推动了这些家庭的生育率上升。
这表明,合法身份带来的盈余通过婚姻市场进行传导,间接重塑了下一代的人口结构。
离婚风险:婚姻的“后遗症”
扩盟前,移民可能因合法身份与本土公民结婚;扩盟后,合法身份的激励消失,文化差异或其他不可的观察因素导致婚姻不稳定,离婚风险上升20%。
05
移民政策变化的“双刃剑”
福利效应:谁是移民政策变化的赢家?
本文模拟了扩盟带来的福利影响,以扩盟前为基准,结果显示:
本土公民:本土男性总福利下降0.6%,女性总福利下降0.2%,主要因混合婚姻减少导致的分配权重变化。
新欧盟公民:男性移民总福利略降,女性总福利下降1.2%,但同质婚姻增加使得部分移民受益。
性别差异:男性移民因同质婚姻的增加获得更高盈余,而女性移民的福利变化机制更加复杂。
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is):极端政策情境下的政策后果
本研究模拟了两种极端政策情景:
1. 全面合法化:如果所有移民获得合法身份,混合婚姻将减少7%,移民的同质婚姻增加2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同群体传承各自的文化,同一国家内的文化融合将受到阻碍。
2. 非洲移民涌入:近年来,非洲移民通过地中海进入欧洲激增,引发对经济和文化同化的争论。模拟显示,移民女性(35%结婚率)比男性(20%)更易结婚,年龄差距分别为6年(与本地人)和3年(本土区),而移民规模增加将导致婚姻率下降,单身男性可能面临融入劳动力市场困难的问题。研究通过公式分析婚姻收益,揭示合法身份红利消失使婚姻盈余减少约20%,文化的大幅差异导致混合婚姻负盈余(亚洲/非洲44%,欧盟1%-4%)。
结论:移民政策的连锁反应
06
欧盟扩盟后,欧盟成员国的婚恋市场的巨大变动反映了合法身份在婚姻决策中的巨大影响力。当合法身份能作为一种激励时,它能驱动移民们即便是面对文化差异,也选择和本土公民结婚;当这一激励机制消失,婚姻市场又重新倾向同质婚姻,跨种族离婚风险也随之上升。
移民合法化的政策初衷是促进移民融入当地社区,但这篇研究揭示了这个政策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移民红利的消失可能无意间加剧了跨种族婚姻市场的隔离,进而阻碍文化融合。这提醒了政策制定者,政策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影响,避免“好心办坏事”。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legal status incentives on the marriage choices of natives and migrants. Access to legal status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immigrants intermarrying with natives by 40% and increases the hazard rate of separation for intermarriages by 20%. We develop and estimate a multidimensional equilibrium model of marriage, fertility, and separation, where individuals match on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Allowing for trade-offs between cultural distance, legal status,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spousal characteristics, we quantify the role of legal status and the strength of cultural preferences and evaluate 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granting legal status to immigrants.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