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原文信息:Tian, X., & Xu, J. (2022). Do place-based policies promote lo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view of Finance, 26(3), 595-635.
01
推荐理由
1988年国务院“火炬计划”的批复实施,影响了之后30多年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为中国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成功捕捉到了跟上潮流、走向潮头的历史机遇。本文结论揭示了以“火炬计划”为主体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在构筑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为核心的区域性政策,通过滴灌、引导、建构了中国以地方产业为起点的伟大科创实践。
02
引言
本文利用中国建立国家级高新区这一自然实验,研究地方性政策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影响。1988年,国务院批复“火炬计划”,建立了北京中关村高新区作为试点,随后掀起了我国区域创新船业的浪潮。截止2016年,我国已设立146个国家级高新区。具体而言,我国高新区分为国家级高新区与省级高新区。本文只关注国家级高新区,由中央政府发起,具备更多的权力。
本文发现:国家高新区的建立对地方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1)提供融资便利;(2)减轻行政负担;(3)促进人才培养。此外,本文还发现国家高新区建立存在溢出效应,带动距离较近的城市创新创业发展,表明国家高新区建立利益是长远的,不是以邻为壑式的发展。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首次系统识别地方政策对创新与创业的异质性影响,揭示政策效果高度依赖区域初始人力资本水平。(2)拓展了区域政策评估范式,仅有基础设施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局限于短期效应;而配套的产学研联动机制能显著提升政策持续性。(3)提供政策启示:欠发达地区需优先培育本土创新网络(如孵化器-高校-企业三角生态),突破传统"给补贴-引企业"路径依赖。
03
数据与实证策略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集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专利申请/授权专利信息、新企业注册信息和城市级别的特征。专利申请和获得数量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专利引用数据来自于谷歌专利;新注册公司数据来自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AIC);城市特征数据来自于统计年鉴。在城市层面进行匹配,并手动检查准确性。最终包括1985-2014年,包括473个城市、共计8890个城市-年度观测样本。由于城市control最早开始于1987年,因此进入回归模型的样本为1987-2014年。
2、 实证策略
04
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的建设对地方创新产出和创业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HTZone的估计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其中,高新区城市的专利申请量增长36.9%,专利授权量增长50.3%,专利引用量增长17.5%,专利引用量增长12.9%。
2、PSM与平行趋势检验
(1)PSM检验
首先作者使用PSM对处理组和控制组进行匹配,发现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下表汇报了使用匹配后样本的估计结果,DID估计值显著为正,使用匹配后的样本得出的估计值经济含义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促使每年专利申请平均提高了12.8;每年专利获得平均提高了5.1;每年专利引用平均提高了0.5;每年新增837家新公司注册。
(2)平行趋势检验
图一表示基准回归中四个解释变量在国家高新区建立前后的趋势。可以发现事前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国家高新区建立之后,实验组城市在创新产出与创业活动上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城市;为了进一步提供实证证据,本文进行了动态DID检验,发现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如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3、稳健性检验
本文还进行了以下五点稳健性检验:
(1)作者将国家高新区分为两类:Type I高新区和Type II高新区。Type I高新区最初由中央政府直接设立,Type II高新区最初由地方政府设立,并在之后经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相比而言,Type I高新区更具有外生性,因此仅使用Type I高新区作为处理组进行检验。(2)安慰剂检验,随机分配试点时间,对照组与处理组。(3)剔除同时期政策的影响,包括建立经济贸易特区(ETDZ)与中国加入WTO的影响(4)本文剔除了资本与资源转移的影响(使用非东部样本,因为中西部基础设施欠发达,更不易转移资源)。(5)剔除了高速铁路开通的影响。
05
机制分析
1. 提供融资便利
(1)税收优惠:本文发现处理组城市平均企业所得税降低了1.6%,平均销售费率降低了0.3%,表明国家高新区建立为企业带来了税收优惠;(2)第一轮VC投资:本文发现拥有国家高新区的城市第一轮VC投资额提高了约53.1%;(3)土地使用费减免:处理组城市平均土地流转溢价降低了大约1.8%。
2、减轻行政负担
本文使用(1)企业的管理费用/营业收入;(2)(管理费用-行政税负后)/营业收入衡量企业行政负担;本文发现处理组城市管理费用显著下降,这也表明减少行政负担是潜在的经济机制。
3. 促进人才培养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就业,作者首先采用大学生的数量衡量地区人才情况。行(1)表明处理组城市大学生数量显著提高了约6.175;为了防止这一效应是由于教育普及而导致的,作者使用中学生的数量重新进行检验,行(2)结果表明估计系数并不显著。行(3)结果表明拥有国家高新区地区的获得研究生学历的经理人数更多。
06
结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评估了中国国家高新区建设对地区创新产出和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创新产出和创业活动,并通过(1)提供融资便利;(2)减轻行政负担;(3)促进人才培养揭示了其中机制。
由于篇幅受限,文中关于机制的解释能力、溢出效应、结论仅代表局部均衡等内容未完全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下载原文查阅精彩讨论与实证结果。
曾骏炜,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生。推文可能存在纰漏与不足,非常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 prominent place-based policy in China, the national high tech zones, affects local innovation output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Making use of staggered establishments of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in various Chinese cities, we fin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local innovation output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 number of additional tes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appear causal. Access to finance, reductions in administrative burden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re three plausible underlying economic channels. Our paper sheds new light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place-based policies.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