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5年7月24日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生龙副教授应邀为第八期“香樟青苗计划”学员带来题为“住房财富与心理健康”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助教赵欣楠主持,第八期“香樟青苗计划”全体学员参加。

嘉宾简介:

刘生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曾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系统分析室副主任,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社科重大基金子项目、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conometrics Journal》、《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发表或接受发表论文80余篇。

讲座伊始,刘生龙老师首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核心问题:富有会使人快乐吗?他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的公共卫生挑战 ,其与经济地位、财富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在中国,住房资产是大多数家庭最重要和最持久的财富形式。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及住房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研究文献指出,有高达73.6%的个体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因此,深入分析住房财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尤为关键,这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福祉,更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基于上述背景,刘生龙老师围绕自己的论文《Housing Wealth,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深入探讨了住房财富、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刘老师详细阐述了研究的核心贡献:首先,扩展了关于财富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学术文献;其次,突出了住房财富在心理健康影响中的核心作用;第三,创新性地运用了断点回归设计(RDD),以识别住房财富变动对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为评估政策冲击对健康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最后,系统性地探讨了住房财富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潜在机制,特别关注了夫妻关系、亲子互动等家庭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刘生龙老师随后展开了研究背景的阐述。他强调,在中国特有的住房法律体系与文化传统影响下,房地产在构建婚姻关系、代际交流等家庭结构方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21世纪初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住房需求显著增长,同时房价亦呈现出急剧的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06年5月颁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六条”)。该政策的核心措施之一是将自住型住房的首付款比例降至20%,前提是住房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该政策的实施具有突发性,并且后续并未有其他政策对住房面积的限制进行调整,从而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断点回归识别条件。实际情况也证实,该政策有效地引导了购房偏好由大户型向小户型的转变,为研究住房财富变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联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证基础。

在数据与样本上,本研究采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 - 2018年的数据,重点关注调查时年龄处于20 - 85岁区间、且于2006年之前购置城市商品住宅的个体,并将样本限定为仅拥有一套房产的家庭(旨在获取真实效应的下限估计)。 在指标构建方面,心理健康状况通过K6量表(用于测量抑郁症状)、生活满意度以及未来信心度这三个维度衡量。在识别策略上,研究巧妙利用了“国六条”政策在90平方米处设定的首付比例及契税断点,构建断点回归模型,通过比较临界值两侧(略低于和略高于90平方米)家庭的差异,精准识别住房财富冲击(源于房价的差异化增长)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描述性检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口特征方面大致平衡,但实验组的房价增速更快,这证实了财富冲击的存在。刘生龙教授进一步阐述,本研究通过构建二元虚拟变量,有效缓解了以η表示的住房面积整数倍(例如10的倍数)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同时,采用按住房面积分组的聚类标准误方法,增强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并借助IK法确定最优带宽,以确保断点回归结果的一致性。此外,研究通过了驱动变量操纵性检验,并在一系列前定变量上通过了平衡性检验,进一步提升了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因果识别的严谨性。

接着,刘生龙老师为我们呈现了本文的实证结果。研究发现,受政策利好影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出现了显著的价值跃升,房价的年化增长率与复合增长率均明显提高,由此带来的财富增量年均约占家庭年收入的16%。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正向的住房财富冲击显著缓解了个体的抑郁症状(表现为K6得分降低),同时提升了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该影响程度因教育水平、经济地位和不同年龄群体而异。

在影响机制方面,刘生龙老师详细阐述了五条主要路径:首先,房产财富的增长对婚姻关系质量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其次,财富增加显著强化了亲子关系,这一效应主要通过增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以及提升线上互动频率来实现;第三,家庭财富的提升促进了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第四,财富的增长促使家庭娱乐支出比例上升、食品支出占比下降,即便总体消费保持不变,财富的提升本身也对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五,正向的财富冲击促使个体在劳动供给上作出调整,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休闲和锻炼活动,同时减少吸烟时间,从而表现出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详尽且严谨的稳健性检验。具体包括安慰剂检验、不同带宽选择、模拟替代性断点检验;采用非全样本、非产权样本、农村样本、搬迁者样本以及2006年后购房者样本;在70—110平方米区间内进行了多种断点的证伪检验;纳入控制变量;采用CCT带宽方法;控制省级固定效应;实施住房面积与县域层面的双重聚类分析;进行非参数估计;考虑配偶交叉效应;模拟自报告误差;以及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CES-D幸福感量表等。这些检验结果均有力地支持了核心结论的稳健性。

在总结阶段,刘生龙老师强调,研究结果凸显了提高生活品质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政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对财务冲击更为敏感的弱势群体。研究通过揭示住房资产通过优化家庭关系等途径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机制,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基于证据的政策提供了关键性的理论支撑,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心理健康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讲座临近尾声的互动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刘生龙老师针对如何考量无房群体、样本量选择的依据、中英文期刊审稿取向的差异以及审稿意见的回复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刘老师分享了研究的初衷,该初衷源于对当前经济压力下居民情绪变化的深入观察。此外,刘老师鼓励同学们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既具吸引力又有科学严谨性的研究选题。刘老师内容详实、见解独到的分享,使学员们收获颇丰,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圆满结束。

撰稿:

第八届“香樟青苗计划”学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周睿

第八届“香樟青苗计划”学员,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侯可

美编:

第八届“香樟青苗计划”学员,西北大学硕士生,宗景辉

摄影:

第八届“香樟青苗计划”学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郭哲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82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