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文献来源:Arkadev Ghosh, Sam Il Myoung Hwang, Munir Squires,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Kinship: Evidence From U.S. Bans on Cousin Marriag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138, Issue 4, November 2023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qje/article/138/4/2559/7181332?login=true

尽管亲属社会有能力形成资本,但它们仍然很贫穷。因此,探索亲属社会的经济学就是探索欠发达的经济学。

—Bates, Greif, and Singh (2004, 66)

01

引言

虽然现在近亲结婚并不多见,但18 世纪末的美国仍有7%的婚姻发生在表兄弟姐妹之间,而这一数字在二十世纪初下降到了1.5%。社会学家认为,美国近亲婚姻的衰落以及随之而来的亲属关系的削弱与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Goode,1963;Farber,1968)。

本文利用美国各州禁止表兄弟姐妹结婚的法令,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探讨了近亲结婚对地理和职业流动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发现已婚的表兄弟姐妹更多生活在农村,从事的职业收入较低。而禁令的出台导致近亲结婚率高的家庭中的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地区,并逐渐转向高薪职业,家庭规模也有所下降,孩子和同居亲戚减少。这些影响并不是由对近亲婚姻遗传结果的担忧驱动的,相反,本文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亲属关系减弱引起的社会关系变化驱动的。

02

背景

近亲之间婚姻的特点包括家庭规模大、迁移率和婚姻距离低(配偶来自同一或附近社区)、单系血统和母系或父系(配偶与新娘或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Walker & Bailey, 2014;Shenk et al., 2016;Henrich, 2020)。近亲结婚可以加强亲属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合作和相互防御。它还限制了亲属之间对继承权的竞争,有利于巩固亲属群体对财富的所有权。

虽然近亲结婚可以巩固家庭关系,但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与亲属的牢固联系被认为会阻碍与非亲属的关系,这可能会减少地理和职业流动性。一方面,人们会倾向于与亲属一起工作生活,即使以较低的工资为代价;另一方面,近亲婚姻会导致关系流动性降低(Henrich,2020)。

近亲婚姻的不受欢迎可能是由于供给(由于生育率较低而导致表兄弟姐妹减少)和需求(对近亲婚姻的日益厌恶)的下降造成的。在这种日益消极的态度下,从 1858 年堪萨斯州开始,美国 32 个州开始立法禁止近亲婚姻。

03

数据

1. 婚姻记录

婚姻记录来自Family Search扫描、转录并公开提供的原始文档,包括 1750 年至 1940 年间美国所有州的婚姻数据中配偶双方的姓名以及结婚日期和地点。假设每年每 1,000 人有 10 桩新婚,本文数据集可以覆盖大约 35% 至 60% 的婚姻。

2.近亲结婚率

由于样本期内缺乏对近亲婚姻的直接测量,本文使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来估计这些比率。基本思想是拥有共同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通常共用一个姓氏,因此,表兄弟姐妹经常结婚的人群中同姓婚姻的比例往往更高。

有些同姓婚姻碰巧发生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并非所有史密斯家族都是表兄弟。本文利用 Crow & Mange (1965) 将同姓现象分解为随机和非随机部分。总体同姓率 P 只是配偶同姓婚姻所占的比例。每个州十年内视为一个单独的婚姻池,随机同姓率就是该婚姻池中具有该姓氏的人数所占的比例,非随机同姓率就是偏离个人随机结婚时所预期的比率。本文使用非随机同姓率来计算近亲结婚率。

类似地,并非所有近亲婚姻都发生在同姓之间,事实上只有父亲兄弟的后代之间的婚姻才会同姓。因此,初步估计,人口中近亲结婚率是同姓结婚率的四倍。

下表提供了一个例子,列出了1750 - 1858 年Smith,Wallace,Goff,Swan家族的近亲结婚率。

 

本文确定了在美国首次禁止近亲结婚之前近亲结婚率较高的姓氏,并认为这些人是受禁令影响最大的人。图一显示了近亲结婚的姓氏比率是高度持久的。尽管近亲结婚率总体下降,但早期近亲结婚率高的姓氏在后期的近亲结婚率依然较高。

 

3. 美国近亲结婚

本文使用 1750 年至 1858 年的所有婚姻将姓氏分类为近亲结婚率高或低,图二显示了 50 年的时间间隔内各州的近亲结婚变化情况。

4. 人口普查数据

个人数据来自IPUMS的1850—1940年美国人口普查(Ruggles et al.,2015)。

04

实证分析

(一)近亲婚姻的不同之处

首先,本文探讨已婚表兄弟姐妹与同类无血缘关系夫妇的不同之处。本文提出两个合理假设:

(1)同姓婚姻中近亲婚姻的比例高于非同姓婚姻。

(2)同姓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是所有近亲婚姻的代表。

在上述假设下,比较同姓夫妇和非同姓夫妇的差异会低估近亲结婚和非近亲结婚的差异。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i、l和c分别指一对夫妇、居住地(县)和人口普查轮次。表示夫妻是否同姓。模型包括居住县和人口普查轮次的固定效应。

结果显示同姓和非同姓夫妇之间存在差异。已婚表兄弟姐妹更多地生活在农村,不太可能跨州移民,往往从事更低收入职业。同姓配偶的家庭规模较大,女性平均结婚年龄较高,但方差也更大,因此更可能在 18 岁之前结婚。

(二)事件研究法

本文使用 1850 年至 1940 年所有可用的人口普查轮次的个人数据,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州级近亲结婚禁令所引起的变化。高近亲结婚率的姓氏被定义为在第一个州禁令(1859 年)之前近亲结婚率达到 10% 或更高的姓氏。出生在已通过近亲婚姻禁令的州的个人,如果拥有高近亲结婚率的姓氏,将被视为处理组。对照组是来自同一州十年出生队列的个体,但其姓氏与高近亲结婚率无关。因此,处理建立在姓氏×出生州×出生十年队列的水平上。

 

 

其中 i 是个人,h 表示高(或低)近亲结婚率的姓氏,s 是出生州,t ∈ {1800–1809, 1810–1819, ... , 1920–1929} 是出生的十年队列,c ∈ {1850, 1860, ... , 1940} 是一轮人口普查。 对于近亲结婚率较高的姓氏等于1。

考虑到禁令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治疗效果的可能,本文借鉴Sun & Abraham(2021),纠正了出生队列和州之间的治疗效果异质性,并检验了平行趋势和治疗前没有预期行为。

通过对调整后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 1859 年之前近亲结婚率较高的姓氏,在州颁布禁令后,近亲结婚率出现不成比例的下降。

 

接下来,作者考虑近亲婚姻减少对居住地和职业的影响。下图显示了近亲结婚禁令对居住地四个指标的影响:居住地人口数量的对数,以及生活在农村、城市和非出生州的指标。如图所示,近亲结婚禁令对地域流动性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禁令实施后的几十年里,拥有高近亲结婚率姓氏的人会向更高人口密度的地区迁移,生活在农场的可能性降低,而更有可能生活在城市。

禁止近亲结婚也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本文使用了包括 1950 年职业收入中位数(Sobek,1995)在内的三种方法对收入进行测度。如图所示,近亲结婚的禁令导致了职业阶梯的上升。

(三)机制

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会导致人们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并从事高薪职业?本文考虑了四个潜在渠道:较弱的亲属关系、因为寻找非近亲配偶而引起的迁移、继承模式的变化以及较少的遗传性疾病。由于数据限制,本文只能检验并支持较弱的亲属关系机制,并提供反对其他渠道的间接证据。

在缺乏亲属关系直接测量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受较弱亲属关系影响的三类附属结果:地理和职业分散、家庭构成以及机构收容率(生活在机构而非与家人住在一起)的可能性。如果禁止近亲婚姻削弱了亲属关系,这些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分散,亲属关系的放松除了纵向流动还会导致横向流动,意味着大家庭成员的职业更加分散。作者计算了HHI的地理类比,发现禁止近亲结婚首先会导致地理和职业离散程度的增加,接下来才是两者的阶梯上升。

对于家庭组成,亲属关系的减弱与家庭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其特点是家庭规模较小,同居的成年亲属较少。作者使用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测度,发现禁止近亲结婚导致家庭规模缩小,部分原因是五岁以下儿童数量以及其他同居夫妇数量的减少,而对于几代同堂的家庭没有观察到明显影响。

对于机构收容率,尽管牢固的亲属关系可能会限制流动性,但它们还可以为老年人、体弱者或贫困者提供抚养。亲属关系较弱可能意味着更多这样的人要么被遗弃,要么被安置在机构中。作者发现这种渠道有微小但显著的积极影响。

Abstract 

Close-kin marriage, by sustaining tightly knit family structures, may impede development. We find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using U.S. state bans on cousin marriage. Our measure of cousin marriage comes from the excess frequency of same-surname marriages, a method borrowed from population genetics that we apply to millions of marriage records from the eigh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census data, we first show that married cousins are more rural and have lower-paying occupations. We then turn to an event study analysis to understand how cousin marriage bans affected outcomes for treated birth cohorts. We find that these bans led individuals from families with high rates of cousin marriage to migrate off farms and into urban areas. They also gradually shift to higherpaying occupations. We observe increased dispersion, with individuals from these families living in a wider range of locations and adopting more diverse occupat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changes were driven by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ffects of dispersed family ties rather than genetics. Notably, the bans also caused more people to live in institutional settings for the elderly, infirm, or destitute, suggesting weaker support from kin.

推文作者:凌昀舒。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