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逯建
原文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 in Positive Economics),商务印书馆,2014。
在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文献中,可能没有哪篇能比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更引发人们的关注和争论。作为芝加哥学派的重要领袖,弗里德曼在美国经济学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无论是大多数肯定他还是少部分极力想否定他的学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因他所产生的问题上做出思考。《方法论》一文可以看作是弗里德曼在具体经济学研究之余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些零散看法,但它的影响时至今日也未完全散去,很可能随着再次引发人们的热烈讨论。
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所说的“实证(positive)”,是指通过对现象的考察得到的经济学理论,其含义并不与当前的学术界的划分完全一致。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弗里德曼当然认为实证经济学不同于规范经济学,尽管“外行和专家一样,都不可避免地会用实证结论去套他们已成定见的规范性偏见”,但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它应该能够独立于“特定的道德观或规范判断”,得到大家能普遍接受的结论。同时,实证经济学还是规范经济学的基础,基于实证经济学的理论再加上价值观的判断才能构成规范经济学,因此规范经济学中才是充满争论的。
然而,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弗里德曼希望通过论证指出,即使是实证经济学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它仍然无法摆脱真实性和个人经验的影响。在弗里德曼看来,对事件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判断实证经济理论是否正确最重要标准。预测不仅是对未来事物的预测,也可以是不知情者对已发生事件的估计。但是,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无法保证一项实验完全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这种特殊性既包括实验不受控制也包括实验会受到经验知识的影响,研究者往往只能静待好的“实验”机会的到来,时机不成熟,实证经济学并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正是因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无法得到完全独立的研究结论,因此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也无法使用绝对正确的假设。一旦好的证据推动了研究的发展,经济学的结论与假设往往要“卷土重来”。因此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除研究的结论之外还需要不停地对假设的正确性提出质疑,同时也需要反思对假设的适用性问题,以及从假设到结论的推理过程中是否添进了个人的经验判断。
文章的主要篇幅,是在讨论“假设”的真实性问题。弗里德曼认为好的假设总会与真实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比我们会用真空中的自由落地公式s=0.5gt2来研究非真空的自由落体现象,而忽视了像羽毛这样受空气阻力较大的物体无法适用此公式一样。同样的,我们看到树叶能充分排列以最大可能地吸收阳光,于是似乎有可能提出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假设,认为树木或是某种机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安排。弗里德曼指出当时很多学者甚至质疑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论,因为企业家在做决定时几乎很少会把企业利润计算得非常清楚。
由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假设能用假设条件的真实性来检验”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一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应该是根据其假设条件的真实性来检验,但在弗里德曼看来,假设其实本身就充满了很多不真实性。假设存在的意义仅是为了能够抽象地说明问题,或者能够方便地“找到与其他假设的亲缘关系”。就好比无宽度的“线”和“代表性企业”在现实中不会存在,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用简化的方法引导人们的思维,并“归档”各种理论以方便人们在有用时调用各种知识。
弗里德曼将预测的精确性放在比假设的真实性更为重要的位置也意味着,绝对正确的实证经济学理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可能尽量逼近但无法达到。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只是一个“暂时得到公认的有关经济现象的概括体系”。此种观点后来又被称为了“工具主义”(也有称“F论点”)——经济学理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是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经济学追求的并不是最终的真理,而是对现实的解释力。弗里德曼恐怕也没有料想到,他的这篇小文章会引发学术界的激烈的讨论,他在后来还专门公开申明他不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研究者,并退出了对此事的讨论。
但是就像一块好的海绵一样,《方法论》所提供的思想养分并不会因人们广泛充分的研究而消失殆尽。随着经济学实证技术近半个世纪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还会对这一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反复通读全文,会发现文章很多细节之处都有可能为反对或赞成弗里德曼的观点提供依据。不过,若我们大部分接受了文章的观点,就不由会认真思考:我们认为最严谨的实证经济学的基础是牢固的么?当经济学帝国主义不断对其他学科“攻城略地”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保证我们所做的经济学研究,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智力游戏?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