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献信息:Hartl, B., Marth, S., Hofmann, E., & Penz, E. (2024). One bad apple won’t spoil the bunch’–Representation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76, 114580.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busres.2024.114580
论文简介:
01
论文导读
近年来,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迅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例如Airbnb、Uber等,覆盖了从住宿、交通到知识分享等多个领域。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化模式,优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被视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然而,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内在的复杂性和潜在问题也逐渐浮现,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
公众如何看待共享经济?这是理解共享经济发展潜力及其局限性的重要视角。现有研究通常从学术角度定义共享经济,但公众对共享经济的社会认知和态度往往决定了其在实际运作中的接受度和可持续性。研究表明,尽管消费者普遍认为共享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但负面因素如安全问题、法律争议、信任缺失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也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Schaefers et al.,2016)。
本期推送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期刊上的文章《One bad apple won’t spoil the bunch’–Representations of the “sharing economy”》,该文以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为基础,包括德国和英国的问卷调查、新闻文章分析以及社交媒体内容研究,系统探讨了共享经济在公众中的社会表征及其暗面。通过这些数据,该文不仅揭示了共享经济的主要行业及其问题,还从更广泛的社会视角出发,分析了这些问题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果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洞察,也为未来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数据与方法
02
2.1 数据来源
该文的数据来源多样,结合了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以确保对共享经济社会表征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报纸文章:选取德国和英国的四家报纸,包括《南德意志报》、《泰晤士报》、《图片报》、《太阳报》,搜索“共享经济”相关文章,共获得223篇,经筛选最终确定206篇用于分析。这些文章涵盖了从2012年到2019年的报道,反映了不同时期媒体对共享经济的关注重点和观点倾向。
社交媒体图像:收集带有“#sharingeconomy”标签且在2019年2月前发布的图像,共74360个帖子,随机抽取150个帖子,含182张图像,进行分析。Instagram作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图像数据能够从视觉角度展示公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和感受,补充了文字信息的不足(Matley,2018)。
代表性调查:在德国和英国分别进行代表性抽样调查,德国有604名受访者,英国有614名受访者。问卷内容包括对共享经济的熟悉程度、自由联想、组织分类、经验、心理变量和社会人口统计数据等,全面收集了公众对共享经济的主观认知和实际体验信息。
图1 共享经济数据收集概览
图1展示了数据收集的概览,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帖子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来源及时间分布。媒体报道来源于4家报纸,共计323篇文章,集中于2015年至2017年间,其中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58篇和61篇的高峰;此后报道数量有所下降。社交媒体帖子数据覆盖2015年至2019年,随机抽取159条进行分析,讨论热度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高峰(57条)。此外,研究还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分别为英国614名参与者和德国604名参与者,在2019年初收集公众对共享经济的认知与态度。
2.2 研究方法
定性内容分析:对报纸文章和社交媒体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对于报纸文章,两名编码员使用NVivo软件依据预先设定的主题和类别对文章内容进行编码和分类,提取与共享经济相关的信息,如优点、缺点、相关行业、社会影响等。对于社交媒体图像,三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图像的视觉内容、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倾向,然后进行分类,以识别公众在视觉表达中对共享经济的表征。
量化分析:运用特定算法量化公众对共享经济的总体评价倾向。其中,极性指数通过对所有评价进行求和后除以评价数量得出,其数值范围介于-1与1之间;中立指数则依据中立评价数量在总评价数量中所占比例确定,取值范围为0至1。借助交叉分析手段,探究国家、年龄、性别等变量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关联,进而剖析公众对共享经济理解的多元性及其背后的影响要素。
03
研究结果
通过对报纸文章、社交媒体帖子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公众在所有三个数据来源中都将共享经济与创新和技术、生态、社会、经济和财务等问题相关联。然而,报纸文章更深入地探讨了共享经济的黑暗面,而社交媒体图像和调查参与者的评价则较为积极,这表明不同数据来源在反映公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具体问题的呈现与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共享经济议题与问题分布
表1概述了共享经济相关议题及其引发的问题,这些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新闻文章和社交媒体图像三类渠道。议题被分为七大类别:创新与技术问题、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金融问题、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问卷调查中,公众关注创新、环保和节省成本等核心议题;新闻文章则强调技术颠覆、可持续性、经济机会和新的法律框架;社交媒体图像通过智能手机、自然景观、社交活动等元素表现了与共享经济相关的技术、生态和社会议题。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而问卷和社交媒体更聚焦于与个人体验相关的话题。这些反映出公众对共享经济在创新与技术层面的新兴模式认知,在生态上既看到理念优势也关注实践问题,在社会层面意识到对关系的积极影响及可能的挑战,在经济上关注宏观微观影响,在财务上重视节省与盈利,而报纸重点体现的法律和安全问题则表明公众认知到其制度性挑战。
接着,该文进一步分析共享经济在个人、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面影响,将这些“暗面”分为七大类别,包括技术与创新问题、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金融问题、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共享经济“暗面”概览
表2展示了共享经济在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暗面”,在个人层面,共享经济的负面影响包括技术的不确定性、对陌生人的信任问题、潜在的经济与法律风险,以及个人安全隐患。在企业层面,问题表现为用户间缺乏合作、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税收和保险相关的财务问题,以及平台面临的法律和安全审查压力。在社会层面,共享经济可能导致生态浪费、未遵守环境标准和法律的行为,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冲击传统经济模式,甚至引发劳动力剥削和税收流失等问题。
结论
04
该文以共享经济的社会表征为研究视角,结合问卷调查、新闻文章和社交媒体内容,系统探讨了共享经济的核心议题及其“暗面”。研究表明,共享经济在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过程也伴随着诸多复杂问题,包括信任缺失、安全隐患、法律和生态挑战等。这些问题在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表现出显著差异。个人层面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依赖性,企业层面遭遇的市场公平与法律合规问题,以及社会层面的不平等与生态责任缺失,均为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现实挑战。研究强调,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与用户的信任关系,并推动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Matley, D. (2018). “Let's see how many of you mother fuckers unfollow me for thi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hashtag #sorrynotsorry in non-apologetic Instagram post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33, 66-78.
Schaefers, T., Wittkowski, K., Benoit, S., & Ferraro, R. (2016). Contagious effects of customer misbehavior in access-based services.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9(1), 3-21.
推文作者:
刘丹,西南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公司金融。邮箱:liudan@my.swjtu.edu.cn
吕志冲,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大语言模型与金融预测。邮箱:lyuzhichong@my.swjtu.edu.cn
推文内容若存在错误与疏漏,欢迎邮箱批评指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