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文信息:

Y Zhang, Xu Z P , Kibriya S .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slave trade on political violence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21(3).

01

引言

长期以来,政治暴力广泛存在于非洲国家,尤其多发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sub-Saharan Africa,后简称SSA)。数据显示,非洲国家平均每年至少有1000人死于与战争相关的事件,死亡人数约是世界其它国家的1.7倍。政治暴力事件多发的原因为何?奴隶贸易作为非洲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否与其存在内在联系?本期分享的文章致力于建立奴隶贸易与SSA当代政治暴力间的因果关系。

数据

02

在描述数据前,有必要对本文涉及的研究样本做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本文只是研究SSA,并根据国家边界线和种族边界线将SSA分成了若干样本区域。若某个种族地区被国家边界线分割为多个地区,本文会将这多个地区视为独立的研究样本。根据此划分规则,最终得到907个国家-种族地区,这些地区覆盖了638个种族和35个SSA国家。

 

1.政治暴力数据来源于ACLED数据库。ACLED详细记录了非洲和亚洲6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暴力事件,具体包含了每次暴力事件的地点、日期、类型和参与者等详细信息。被解释变量“政治暴力强度”的度量采用的是log(1+每个样本地区1997-2016年发生的政治暴力事件数)。

2.奴隶贸易数据来源于Nunn和Wantchekon(2011)构建的数据集。Nunn和Wantchekon(2011)汇总了1400-1900间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航线的种族层面奴隶出口数据。大西洋航线是奴隶贸易路线中最重要的一条,几乎影响了研究样本中的所有国家。根据Manning(1990)的估计,大约有1200万奴隶经大西洋航线运出,占非洲奴隶贸易总数的三分之二。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相比,印度洋覆盖的奴隶贸易范围较小,主要局限于非洲东海岸。研究样本中的许多国家,如马达加斯加等,均受到了跨大西洋和印度洋奴隶贸易的影响。因此,作者在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是通过这两种途径输出的奴隶总数。考虑到种族群体规模的差异,核心解释变量“奴隶贸易强度”采用log(0.01+样本地区每平方公里奴隶贸易数量)进行度量。

03 

模型设定

为检验奴隶贸易对当代政治暴力的影响,作者构建了如下模型:

其中,yic表示第c个国家第i个种族的政治暴力强度;αc表示国家固定效应,*slave tradei表示种族i在1400~1900间的奴隶贸易强度。

因果识别

04

若只是使用上述OLS进行估计,很可能由于遗漏变量的存在,导致估计结果不准确。为此,作者在OLS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

1.考虑遗漏变量

(1)可观测的遗漏变量

长期以来,非洲存在众多种族,每个种族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存在又可能与奴隶贸易和当代政治暴力相关。为此,作者进一步控制了前殖民时期的种族冲突、距撒哈拉贸易网络的距离以及15世纪的人口密度三个变量,以此达到控制种族历史特征的目的。当引入上述三个变量后,发现结果仍然成立。

(2)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

Table4(1)和(2)列结果显示,δ分别为1.95和1.73。即遗漏不可观测变量的偏差至少要达到可观测变量的偏差1.73倍,才会影响目前的结果。显然,根据这一结果,遗漏不可观测变量的风险是很小的。

2.工具变量估计

尽管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遗漏变量问题,但也并不能保证得出的结果就是因果关系。为此,作者进一步采用种族地区到最近海岸线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Table 5的(1)列结果显示,使用工具变量后,奴隶贸易对政治暴力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1)列还可发现,在第一阶段回归中,解释变量同时包括了海岸线距离和国家固定效应。由于研究样本中同时存在内陆国家和沿海国家,因此,国家固定效应中包含了国家边境线到海岸线的距离。对于内陆国家而言,种族地区距最近海岸线的距离和国家边境线距海岸线的距离往往高度相关,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此,作者在第(2)列删除了内陆国家的样本,在第(3)列未控制国家固定效应。在进行上述处理后,(2)列和(3)列仍呈现显著的结果。

离海岸线越近,运输成本越低,奴隶贸易也多发于靠近海岸线的国家和地区。显然,海岸线距离满足相关性条件。为了检验工具变量的排他性约束条件,作者进行了一项证伪检验。首先,作者利用SSA数据进行了一个简化形式的估计,结果表明海岸线距离与当代政治暴力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紧接着,作者假设海岸线距离会通过除奴隶贸易外的其他途径影响当代政治暴力。因此,作者又利用历史上没有奴隶交易的亚洲地区以及未受奴隶贸易影响的非洲北部的数据进行了同样的估计。理论上,若上述假设成立,那么使用亚洲和非洲北部数据估计的系数也应该统计显著,而事实上,估计系数并不显著(结果见Table 6)。据此推断,海岸线距离并不会通过其他途径对当代政治暴力产生影响,排他性约束条件得到验证。

05 

机制分析

在进行机制分析前,作者首先检验了奴隶贸易对当代政治暴力的异质性影响。将政治暴力分为五个子类,分别是内战、暴乱、政治武装冲突、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以及种族冲突。Table 7的结果表明,奴隶贸易仅对当前的暴乱(Riot)和种族冲突(Ethnic conflict)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作者在后文的机制分析部分,也是着重阐述奴隶贸易对暴乱和种族冲突的影响。

作者认为,奴隶贸易主要通过经济发展和国家身份认同两种机制影响政治暴力。一是,从长期来看,奴隶贸易会阻碍经济发展,进而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最终引发政治暴力;二是,奴隶贸易可能会导致种族分裂,不利于国家团结,从而加剧种族冲突。

1.经济发展

经济落后是国家能力巩固和发展的关键障碍。国家能力弱化会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导致政治暴力。缺乏经济机会的个人更容易参与暴力活动,例如暴乱。为了检验经济发展机制,作者使用1996年卫星图像提供的夜间灯光亮度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若奴隶贸易通过经济发展影响政治暴力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夜间灯光亮度变量后,奴隶贸易的回归系数会下降。表8显示,与表7相比,所有列的估计值都有所下降。对于暴乱(riot),估计系数下降了|(0.222-0.292)/0.292|=24%。对于种族冲突(Ethnic conflict),估计系数下降了|(0.236-0.260)/0.260|=9%。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部分解释奴隶贸易和当代政治暴力之间的关系。

2.国家身份认同

奴隶贸易可能从如下方面负向影响国家身份认同。其一,根据历史记载,奴隶是通过内战、突袭、绑架等方式被捕获,这导致了对其他种族和政府的不信任。其二,奴隶贸易会迫使较小的种族社区聚集成强大的种族群体,以对抗强邻的奴隶狩猎威胁,这增强了种族身份认同,弱化了国家身份认同。经验证据表明,在种族多元化的社会中,种族身份认同高于国家身份认同,易引发种族冲突。据此,作者推断,奴隶贸易可能会通过国家身份认同机制影响当代政治暴力。

为了验证这一机制,作者利用第六轮非洲晴雨表调查提供的个人国家身份认同的数据。由于调查范围有限,非洲晴雨表调查只涵盖了研究样本中27个国家的404个种族地区。在不考虑国家身份认同的条件下,Table 9 Panel A显示,奴隶贸易和种族冲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将国家身份认同纳入分析后,二者的关系不再显著(结果见Table 9 Panel B)。

结论

06

文章探究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当代政治暴力的起源——奴隶贸易。研究发现,奴隶贸易确会影响当代政治暴力。经系列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对于奴隶贸易影响当代政治暴力的机制,作者给出了两种解释:第一,奴隶贸易会阻碍当代经济发展,进而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这不利于社会稳定、种族团结,部分缺乏经济机会的个人甚至会参与暴乱活动。第二,奴隶贸易不利于形成国家身份认同。在种族多元化的非洲,种族身份认同高于国家身份认同,不利于国家发展,甚至导致种族冲突。

往期相关推文

【香樟推文0607】瓜分非洲的长期影响

【香樟推文0833】剪不断,理还乱 ——如何argue IV的排他性假设

【香樟推文2206】黑奴贸易与非洲地区社会不信任的起源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