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信息:Chang, Pao-Li, Tomoki Fujii, and Wei Jin. "Good names beget favors: The impact of country image on trade flows and welfare." Management Science 68.10 (2022): 7555-7596.

原文网址:https://pubsonline.informs.org/doi/full/10.1287/mnsc.2021.4250

图片来源:制作于图怪兽

01

引言

原产国标签(country-of-origin label)通过三个潜在渠道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定:认知、情感和规范(Obermiller & Spangenberg 1989, Verlegh & Steenkamp 1999)。在认知渠道上,原产国作为消费者可以用来推断产品质量的外在产品线索,可能会影响需求和贸易模式(如买手表更倾向于德国品牌)。关于情感渠道,历史上的战争或军事冲突通常被认为是消费者有敌意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中国消费者可能会抵制日本产品)。第三,规范渠道与抵制有关(John & Klein, 2003)。该类文献中关于规范效应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参差不齐,并且取决于所研究的抵制事件。

本文利用BBC世界服务民意调查(WSP),来估计消费者偏好(对原产国产品)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潜在影响,是第一篇在全球贸易的系统框架中量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对福利影响的论文。现有文献大多关注负面事件或由于过去的战争而引起的消费者仇恨,而对积极事件的讨论较少。本文表明,2010-2017年期间,加拿大国家形象的持续改善,特别是在其最重要贸易伙伴国中,占其贸易福利总收益的8%以上。

02

国家形象的衡量标准

数据来自2005-2017(2014-2017年间有一些缺失年)的BBC全球服务民意调查。这种国家形象的衡量标准可能是评估国家人口对被评估国家产品的消费者偏好的有力预测指标:

1. 它不局限于消费者对特定经济问题(Disdier & Mayer 2007,关于欧盟(EU)加入)或文化事件(Felbermayr & Toubal 2010年,关于欧洲歌唱大赛)的反应。

2. 它并不局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

3. 其反应直接代表潜在消费者,而不是偏好可能不会被大众所认同的高级官员。

4. 它捕捉了消费者对事件的意见的实际反应,无论是强还是弱;这与基于事件计数的衡量标准形成鲜明对比。

03

理论框架

04

估计结果

4.1 基准回归

4.2 IV估计

(1)基于PS的IV

(2)非基于PS的IV

4.3 IV 估计对排他性约束偏差的稳健性

两种IV的情况详见文章。

4.4 动态面板估计

鉴于动态面板估计量足够通用,可以缓解我们对内生性、遗漏变量偏误和反向因果关系的大部分担忧,本文使用估计值0.891作为感兴趣的焦点参数,它代表了国家形象变化对贸易的部分直接影响。这是第5节中用于反事实福利分析的关键参数。

更多的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详见原文,包括更换固定效应、考虑部门层面的贸易流、考虑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流等等。

05 

福利分析

(1)概念框架

以03节介绍的总体框架为基础,并且考虑贸易逆差和生产中的中间品。为了简化说明,概念框架中省略了时间下标。允许贸易逆差的总预算约束要求:

(2)福利的影响

反事实分析包括了世界上所有数据允许的国家。由于并非所有国家都包括在BBC WSP的调查中,本文基于三种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看法变化的假设给出了结果。在情景1中,本文假设未被纳入BBC WSP作为评估国家的进口国没有改变其对被评估国家的看法。在情景2和3中,假设这些国家分别有(BBC WSP评估国家的)看法相对于被评估国家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变化。情景1是一个极端保守的假设,其结果可以被认为是下限估计。另一方面,情景2和3可以被视为“最佳”估计,即使不能排除过度代表的可能性(全球意见变化的普遍程度)。

表14提供了所研究事件中双边国家形象认知变化的详细报告。

1)乔治·W·布什和唐纳德·特朗普效应

美国的国家形象从2007年到2011年经历了巨大的改善,但从2011年到2017年也经历了同样戏剧性的逆转。本文计算了如果贸易伙伴对美国的看法恢复到 2007 年的普遍水平,对2011年美国的福利影响,将之称为“乔治·W·布什效应”(反事实A1),因为布什政府的公众形象因其在宣布的“反恐战争”中于2001年和2003年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决定而受到损害。奥巴马作为反战候选人并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帮助扭转了美国的国家形象。

表15第1栏报告了考虑到所有美国贸易伙伴观点从2011年水平到2007年水平变化的一般均衡福利效应。作为衡量标准,第2列报告了美国从贸易中获得的总福利收益,使用Arkolakis et al.(2012,第115页,该版本允许生产中有中间品)的公式计算。在第3列中,将模拟的福利效应(第1列)与美国的贸易福利总收益(第2列)进行比较,以评估国家形象的重要性程度。如前所述,在情景2和情景3中,布什效应使美国从贸易中获得的总福利收益损失约为7.08%-7.24%。对美国出口的一般均衡效应约为8.52%-8.73%(见第4列),远小于上述直接影响。这是因为美国对外多边阻力的增加部分抵消了式(20)中的直接贸易效应。

从表14中看到,相对于奥巴马政府,巴西、印度尼西亚、韩国、智利和土耳其尤其反对布什,其次是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这反映在美国对这些目的地的出口急剧下降。相比之下,肯尼亚、尼日利亚和中国在2007-2011年间对美国的看法变化相对较小。结果,贸易被转移到这些目的地。对中国出口的增加有助于缓解一些负面的总体影响。

接下来,本文使用 2017 年贸易伙伴对美国的评价作为反事实(反事实 B),对 2011 年的美国进行类似的分析。由于2016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本文将这种情况称为唐纳德·特朗普效应。在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承诺实施许多有争议的政策,包括阻止穆斯林进入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协议、修建美墨边境墙、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或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反全球化言论可以用他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来概括,早在2017年1月上任之前,他就遭到了国内外的批评。

表14表明,平均来看,2011年至2017年间,美国好感度的下降幅度没有布什时代那么剧烈。因此,特朗普效应小于布什效应,使美国从贸易中获得的总福利收益损失约为3.70%-3.98%(表15)。这种较小的福利效应损失掩盖了人们对特朗普政府看法的一些重要异质性。2011年至2017年间,对美国的看法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俄罗斯(0.38-0.07)、印度尼西亚(0.58-0.27)、西班牙(0.41-0.16)和巴西(0.64-0.42)。然而,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看法的转变并不那么明显(例如,加拿大为0.40-0.34,法国为0.46-0.37,英国为0.46-0.33)。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看法保持不变(0.33),而墨西哥对美国的看法则变得更加有利(0.23-0.29)。这与布什效应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的大多数主要贸易伙伴都对美国的看法恶化。总的来说,特朗普时代的影响比布什时代更温和,但俄罗斯是个明显的例外,俄罗斯对美国的看法在 2011 年至 2017 年期间比上一时期恶化得更严重。

2)钓鱼岛争端的影响

2012年底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重新点燃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反日情绪,加剧了东亚的政治紧张局势,并引发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该地区即将发生的武装冲突的担忧(Manyin, 2016),除部分拉美和非洲国家外,大多数评估国家在2012-2013年期间均下调了对中国的评级。该地区国家和美国盟友对中国的态度恶化尤其明显。在反事实分析中,本文分析了双边看法的这些负面转变对 2012 年中国福利和贸易的影响。

表15的反事实C1表明,2012-2013年间,由于国家形象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福利效应减少了其贸易总收益的2.22%-2.34%;出口总净损失的幅度相似(3.18%–3.34%)。最严重的负面贸易影响集中在中国对主要七国集团 (G7) 国家的出口。中国对俄罗斯和墨西哥的出口增加,尽管两国对中国的看法恶化。这是因为,2012-2013年两国对中国的评级分别下调了0.04(俄罗斯)和0.06(墨西哥),相对于澳大利亚(0.25)、加拿大(0.24)和德国(0.29),下调幅度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的直接影响被多边效应的减少所抵消,结果,中国的出口实际上将转向俄罗斯(同样,还有墨西哥)。

在这场争端期间,日本的评级在2012年至2013年间也出现下滑,大约下降了6个百分点。在反事实C2中,本文考虑到中日两国国家形象的同步变化,重新审视其对中国福利和出口的影响。表15表明,如果考虑到日本国家形象的变化,中国在福利和出口方面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因此,日本国家形象的同时恶化减轻了对中国出口的打击,两国出口面临的对外阻力加大,从而缩小了中国商品对日本商品的替代范围。

文章还分别分析了英国脱欧的影响和加拿大好孩子效应。

06

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来自BBC世界服务民意调查的双边国家形象认知的变化,确定了不同时间和国家对的需求偏好偏向。如文献所述,偏好偏向不是静态的,可以对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做出反应。它们还在国家对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双边差异,在被评估国家和被评估国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多边差异。反事实分析表明,这种偏好偏向的存在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分配(跨目的地)及其总收入和福利(通过其多边对外阻力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影响。例如,2010-2017年期间加拿大国家形象的改善估计占其贸易总福利收益的8.5%,并有助于将其总出口增加10%以上。

这些发现具有有趣的政策含义。我们所处的世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谈判已将关税降低到相对较低的水平,其成员发现很难推动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同时,技术创新显着降低了运输/通讯成本,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偏好成为各国可以试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相对较大的经济收益来影响的目标。

作者:

郑芊芊。鉴于原文内容很丰富,篇幅所限本篇推文不能完全展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原文。推文中若存在错误与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Abstract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time-varying consumer preference bias on trade flows and welfare. We use a unique data set from the BBC World Service Poll, which surveys the populations of a wide array of countries on their views of whether an evaluated country is having a mainly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in the world. We identify the effects on consumer preference parameters due to shifts in these country image perceptions and quantify their general equilibrium effects on bilateral exports and welfare (each time for an evaluated exporting country, holding the exporting country’s own preference parameters constant). We consider five important shifts in country image: the George W. Bush effect, the Donald Trump effect, the Senkaku Islands Dispute effect, the Brexit effect, and the Good-Boy Canadian effect. We find that such changes in bilateral country image perceptions have quantitatively important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Donald Trump’s “America First” campaign rhetoric on the U.S.’s country image might have cost the United States 4%–5% of its total exports and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 In contrast, the consistent improvement of Canada’s country image between 2010 and 2017 has amounted to more than 8% of its total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553篇文章 7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