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郝翠红 
原文信息:Jie Gong,Yi Lu and Hong Song,The Effect of Teacher Gender on Students’ Academic and Noncognitive Outcom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8,36(3):743-778.
 
1.引言
 
在过去的20年里,性别教育差距出现了巨大逆转,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发达国家,女孩在学业的各个方面都胜过了男孩。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生理原因占主导还是更多地受社会影响,或者是特定的教育投入(无论是来自父母还是教师)模式更适合女孩?越来越多的研究考察了教师性别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女性教师有助于提高女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较少有研究考察教师性别对学生非认知表现(如态度、偏好等)的影响,师生性别互动影响的机制也缺乏实证支持。今天的推文将从两方面扩展已有的相关研究:一,由于非认知能力对学习成绩、劳动力市场表现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除了考察教师性别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外,还将考察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二,本文将揭示师生性别互动作用影响学生表现的机制。比如,教师是否会更关照与自己性别相同的学生?或者是,给定同样的教学行为,男生和女生将会做出不同的回应和反应?也就是说,本文既会检验教师行为是否会随学生性别发生改变,也会检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会受教师性别的影响。
 
2.数据来源和变量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样本为初中一年级和三年级的8988个学生,来自67个不同的学校和208个不同的班级。
 
本文的因变量为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表现。
 
学业成绩通过两种方法来测度:一,3门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和英语)的考试成绩;二,学生的自评表现(学习每门课程的困难程度,从非常大(1)到一点也不(4))。
 
非认知表现的测度涉及三个方面:一,在过去的7天中出现以下感觉(情绪低落,忧郁,不开心,生活无意义)的频率,回答为从不(1)到总是(5);二,对以下观点是否认同(学校生活是丰富充实的,对未来有信心),回答为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4);三,参加以下活动的频度(与同学到博物馆、动物园和科技馆,与同学看电影、运动),回答为从不(1)到总是(6)。在回归分析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非认知表现分为两大类:精神压力,社会适应性及满足感。
 
本文的核心自变量为教师性别,此外,我们还同时获取了受访教师所教课程、年龄、婚姻状况、教龄等方面的信息。
 
3.实证策略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教师性别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是随机匹配的,否则会导致有偏的估计结果。为此,本文在选取样本时通过设定三个条件保证了学生-教师匹配之间的随机性。回归方程设定如下:
其中,b表示学校和年级,c表示班级,i表示学生个体,Y代表学生表现,Femstud为学生性别虚拟变量,女生为1,男生为0,Femteach为教师性别虚拟变量,女性为1,男性为0,W为一系列学生控制变量和教师控制变量,D为学校年级固定效应。本文最为关心的是β系数,其中,β1表示当为男性教师时,女生和男生学业和非认知表现的差异,β2表示女性教师对学业和非认知表现的影响,β3表示教师性别对不同性别学生影响的差异。
 
4.研究结果
 
本文主要的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女性任课教师有助于提高女生相对男生的学术表现,而女性班主任并没有这样的影响。
 
从表4A和表4B可以分别看出,相对于男生,女性教师有助于降低女生的精神压力,提高女生的社会适应性及满足感。
5.机制研究
 
女生的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表现在教师性别为女性时都会更好,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一、教师性别还是其他特征引起了男生和女生各方面表现的差异?为此,在回归中加入了学生性别与教师控制变量的交互项和教师性别与教师控制变量的交互项。从表5可以看出,在加入这两个交互项以后,教师性别与学生性别交互项前的系数都与基准模型中相应的回归系数基本相同,这意味着教师的性别,而非其他特征,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教师性别对男生和女生影响的差异是通过教师行为还是学生反应而引起的?
 
就教师行为来说,教师可能会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行为,例如,教师可能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自己同性别的学生身上,或是提供给与自己同性别的学生更多的反馈。从表6可以看出,女性任课教师会更多地提问女生和表扬女生,女性班主任会更少地批评女生。
 
就学生反应来说,学生会因教师的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当教师与自己同性别时,学生可能会感觉更舒服、更受激励和更注意力集中。从表7的Panel A可以看出,当数学教师为女性时,女生对“男生在学习数学上更有天赋”这一观念的认同度会下降;从Panel B可以看出,当任课教师为女性时,女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在将来是有用的”这一观念的认同度会提高。
文章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原文。本文的结论也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含义,如提高中学里男性教师的比例以实现教师性别比的平衡、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性别中性的教学行为等。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