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越南平顺省GAP Audit 培训现场,本文作者拍摄
原文: Park, S., Yuan, Z., & Zhang, H. (2025). Technology training,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 and quality upgrading in a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17.
00
写在前面的话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相当大一支文献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比如如何通过推广能推进农业生产率的技术,如杀虫剂,农药或者农业机械的使用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的研究则鲜少见闻。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率,率先是为了先解决在贫困线之下本地民众的温饱问题。然而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从极端贫困中逐渐过渡到稳步发展阶段,在农产品的产量之外,质量的重要性则日渐凸显--因为随着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之中,农产品将可以通过出口而产生更多的收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而朴商润,张红松和袁照能三位学者就以越南的火龙果产业为对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如何通过训练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让农产品“出海”成功的故事。
引言
01
本文通过在越南农业供应链中进行的实地实验,研究了技术培训和买卖双方关系对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的影响。主要干预措施是提供旨在提高食品安全的农业技术培训。
主要研究结果是,农民和出口商联合培训对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的影响,远大于仅对农民进行培训。此外,仅对出口商进行培训或给予认证资格,对农民的新技术采用或质量提升没有显著影响。作者利用详细的调查数据,包括农业知识、农场的交易量以及从实验中获得的农民和出口商之间的信任度指标来论证结果和潜在机制。一方面,培训农民增加了他们对 GAP 的了解,缓解了质量提升的供给侧约束。另一方面,联合培训中农民和出口商之间的密切互动,增进了相互信任和买卖双方关系,带来了更多合同交易,提高了农民提升质量的积极性,而认证资格对改善农业实践或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02
研究背景
2.1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当下,食品安全和质量已成为消费者的首要关注点。为响应市场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政府和农业企业致力于在新鲜蔬菜的生产中推广 GAP认证。GAP 是一种农场管理系统,包含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生产商按照国际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种植、收获和加工。2008 年,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基于欧洲GAP认证制定了越南GAP认证(VietGAP)。由于对越南产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担忧日益增加,2017 年政府修订了 VietGAP,加强了对农药和化学品使用的监管。
从出口商的角度来看,采购符合 GAP 标准的产品是向外国买家销售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检查发现,从越南进口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因此欧洲进口商和零售商越来越要求越南农产品具备 GAP 认证。以火龙果为例,欧洲委员会的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报告了 19 起越南火龙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欧盟边境拒收的案例。在 2017 年的一份检查报告中,加利福尼亚州农药监管部门发现,越南火龙果样本中农药残留全部超标。然而,越南农民对 GAP 的采用率仍然较低。这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包括技术转移有限、中介难以验证合规性以及农民的财务约束等。
2.2
火龙果供应链
火龙果是一种热带作物,在越南主要用于出口。2018 年,火龙果占越南蔬菜和水果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其最大的出口市场是中国,但越南火龙果难以进入其他高价市场,反映出其质量问题。农业专家指出,农场生产阶段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不当使用,是阻碍高质量火龙果生产的主要因素。
火龙果供应链主要包括农民、中介和国内外市场买家。大多数农民经营小规模农场,中介包括出口商和国内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合同交易很少见,农民通常与当地收购商或出口商进行现货交易,价格主要基于水果的外观特征。食品安全在农场门口难以观察和验证,这导致了农民和中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农民对质量提升技术的投资。
实验、数据和质量测量
03
实验在越南平顺省(Tỉnh Bình Thuận)多个地区开展,该地区火龙果产量占越南全国的 55%。作者以农民 - 出口商集群为随机化单位,进行了两项交叉随机干预实验。
3.1
样本选择
农民组的样本选择单位是农民小组,每个小组约有 15 名农民。我们从 406 个注册农民小组中随机选取 88 个,并邀请农民参与实验,最终 1141 名农民参与。对于出口商,作者在 2017 年 8 月进行了搜索和招募,从 325 个火龙果出口商中筛选出 228 个进行参与研究,并将每个农民小组与平均 3 个距离最近的出口商匹配,形成农民与出口商集群。
3.2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采用 4×2 的析因设计,共有参与者为 88 个农民与出口商匹配集群。首先,将这些集群随机等比例分配到四个 GAP 培训处理组:(1) 仅农民培训;(2)仅出口商培训;(3)二者联合培训和(4)无培训(对照组)。然后,在每个培训处理组中,再随机将一半的集群分配为有 VietGAP 认证资格,另一半无资格。实验由平顺省火龙果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实施,该中心的农艺师开发了 GAP 培训材料,并进行了实地审计和调查。
3.3
调查和描述性统计
作者共进行了三轮调查,包括一次基线调查和两次随访调查。基线调查在 2018 年冬季培训干预前进行,收集了农民和出口商的基本信息。随访调查分别在培训后约 6 个月和 12 个月进行,涵盖农场生产、交易、GAP 审计和产品评估等模块。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农民种植火龙果的平均经验为 11 年,农场规模 0.75 公顷;出口商平均经营近 9 年,过去 6 个月交易约 420 吨火龙果。
3.4
技术采用和产品质量的测量
作者使用 GAP 合规性来衡量技术采用的程度,通过对农民遵守 GAP 标准的标准化得分来构建。产品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是农药残留,由私人 ISO 认证实验室对 18 种农药进行检测。此外,还评估了水果的甜度、外观、大小和重量等可观测质量的属性。
火龙果产品,农场和采集所情况如下:
进行培训的时间线如下(2018/8-2020/3):
04
模型
4.1
理论预测
作者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预测技术培训、买卖双方关系和认证资格对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的影响。模型中存在出口商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抑制了农民采用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模型预测,增加农民的 GAP 知识可促进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仅增加出口商的知识可能无效;同时增加农民和出口商的知识或建立买卖双方关系,可通过降低监测成本,促进合同交易,进而改善技术采用、质量提升和销售业绩;提供认证可减轻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增强农民提升质量的动力。
4.2
实证策略
作者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纳入培训处理、认证资格处理及其交互项,以及农民和出口商的特征、地区固定效应和调查轮次固定效应。通过比较不同培训处理的系数,评估各培训项目对技术采用、产品质量和农场销售业绩的相对有效性。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作者还进行了随机化推断检验,并采用两阶段错误发现率控制方法来调整多重假设检验。
其模型如下:
实证结果如下:
4.3
对 GAP 技术采用的影响
Table 2中显示,对农民的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对杀虫剂,农机设备,土壤和肥料的GAP知识了解。而联合培训(农民+ 出口商) 则效果更为显著。农民的GAP平均得分会显著上升45.9%而联合培训更是可以达到67.6%,而仅对出口商的 GAP 合规性培训却没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培训通过增加农民的 GAP 知识和改变投入支出,推动农民遵守 GAP 标准。
4.4
对质量提升的影响
在产品质量方面,农民培训和联合培训显著降低了农药残留水平,联合培训效果更明显。联合培训还提高了产品符合日本 MRL 标准的比例(MRL为最大残留限量),但对其他国家 MRL 标准的合规性没有显著影响。此外,GAP 培训和认证资格对可观测产品属性的影响大多不显著,只有认证资格对水果重量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4.5
对农场销售业绩的影响
在农场销售业绩方面,联合培训在第二季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火龙果销售价格、收入和利润,而农民培训在第一季和第二季对销售业绩没有显著影响。联合培训还促进了产品向高价亚洲市场的销售,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销售(笔者按:窃以为中国的火龙果价格还是相对太便宜了,毕竟中国广西不缺火龙果)。对出口商的业务绩效分析发现,培训对出口商的销售影响不显著,但联合培训有增加向高价亚洲市场销售的趋势。
实验结果讨论及潜在机制
05
5.1
联合培训效果为何更大?
联合培训对技术采用、质量提升和农场销售业绩的影响更大,可能源于其在改善买卖双方关系、知识互补、改变市场结构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地实验室的信任博弈实验发现,联合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和出口商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增加了合同交易。合同交易的增加为农民采用新技术和提升质量提供了激励。此外,联合培训在建立买卖双方关系方面具有成本效益,每投入 1 美元可获得约 6.9 美元的回报。
5.2
Viet GAP认证资格本身为何影响不显著?
认证资格对改善农业实践或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 VietGAP 认证在市场上没有价格溢价(只看这个认证而愿意出高价购卖的比例不多)。通过对 VietGAP 认证和非认证农民的价格差异进行估计,发现认证与农场门口价格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认证的可信度不足,导致农民缺乏采用 GAP 技术的额外激励。
06
结论
作者通过在越南火龙果供应链中进行的实验,研究了技术培训和买卖双方关系对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训可促进农民提升质量,联合培训效果更显著,而出口商培训和认证资格对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培训项目若能帮助学员建立买卖关系和签订合同,将更有效地促进技术采用和质量提升。
后记
07
该文为笔者参与的香港科技大学课程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的参考文献,同时也是授课老师朴商润教授的大作。笔者在不禁觉得文章本身的立意深远和实验设计精巧之余,也对文章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为何朴教授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越南的火龙果产业链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这篇文章? 原来一切源自于朴教授的一个意外的发现。当教授本人在越南进行上一次实地试验的时候,他观察到隔壁的火龙果农场产量很高但是产品价格很低。但是在他的认知中,火龙果应该属于韩国的高价水果,为何好好的果子卖不出个好价钱?于是教授本身自告奋勇去联系了出口商,出口商便反应了由于农药残留超标而不能出口到其他国家地区的问题。最终,教授才萌发了想要对产业链从业者进行全面训练的想法。然而身为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对越南地区人员进行实验和培训谈何容易?作者本人又是经过了无数的交涉和反应情况,更是多次碰壁。直到有关心地方政绩的相关官员了解后,答应有地方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和安排后,本项实验才真正进行了落实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识了一位发展经济学家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改变现状的决心。相比其他经济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学者更需要一颗强烈的同理心,一双观察细致的眼睛,以及卓绝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才能最终创作出深刻而有温度的好研究。笔者深为感动,是以次译记而与本号诸君互勉且自勉之。
推文作者:吕文渊,香港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经济史与产业政策。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