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徐剑锋,UIUC经济系博士候选人(后文自称笔者)
原文信息:2017-2018 Harvard Job Mark Paper (12 Jan 2018 version):
Cooperative Property Rights and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Land Reform in El Salvador. Eduardo Montero.
 
引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农庄的往往以低效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集体产权一定行不通。现实世界中集体产权成功的案例有:美国律所的合伙人共同所有制,美国伐木工人的伐木合作社,著名的以色列社会主义农庄基布兹(Kibbutz)。集体产权与私有产权相比,有激发雇工劳动积极性的优点,也有搭便车偷懒的缺点;孰优孰劣,理论分析的结果往往决定于参数设定。由于自然实验的难得,集体所有制如何影响生产力的实证因果推断也不容易做。
 
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1980年的土地改革,强制把500公顷以上的私有庄园(haciendas)集体化为庄园劳工公有的集体农庄(cooperative)。这篇论文用500公顷政策作断点回归分析,比较500公顷上下的集体/私有农庄,发现土改27年后的集体农庄生产粮食作物比重和单产都高于私有庄园,但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和单产比私有农庄低。再结合2002-1013年入户调查数据发现,分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劳工比私有农庄的雇工富裕,经历过土改的行政区贫富差距也较低。
 
大庄园/大土地所有制是拉美殖民历史的产物,拉美各国的左翼力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土地所有制的批判和斗争。从下图(figure1)来看,前西班牙殖民地的拉美各国都经历过土地改革。土改在拉美,在世界范围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这篇论文对土改/集体农庄文献的贡献在于首次用RD做了因果推断。
 
背景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小国,六百多万人口(1980年465万), 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的总和。经济以农业为主,收入水平中等偏低。1980年3月5日,掌权的军政府突然宣布土地改革法,任何个人拥有的土地如果累计超过500公顷将被全部强制赎买,无偿分给庄园的长期雇工组成集体农庄。如果某人拥有250和251公顷的两处庄园,两处都将被征收;如果某人拥有499公顷的一处庄园,那么不受土改影响。赎买其实就是没收,军政府用来赎买土地的30年期债券大部分最后都没有兑现,因为萨尔瓦多陷入了内战。作者添加了不少材料来证明政策的突然性,军政府没有给庄园主们足够的时间出售地产以规避政策,这里略过不表。从下图(figure3)来看,500公顷断点那里庄园的分布没有跳跃,可见并没有多少庄园紧急出售地产以规避土改。
 
这次土改影响了20%的总耕地,31000个家庭,1/5的农业劳工。下图(figure2)可见,土改的地区(浅色)遍布全国,并没有集聚于一处。
 
 
集体农庄的管理方式是每个前长工每人一票,民主决策。集体农庄的所有者席位可以世袭,可以自愿退出(无退出补偿),也可以多数投票把个别害群之马赶走。
 
作者说军政府实施土改的动机有这三点:1.大庄园过度压榨农业劳工,导致生产率低下,土改可以提高生产力。2. 均贫富,提高人民福利。 3. 消减大土地所有者的政治影响力。本文结尾时我们再评点一下萨尔瓦多土改的动机与得失。
 
数据来源
 
土改后土地登记和业主数据由萨尔瓦多农业部和萨尔瓦多农业转型研究所(ISTA)提供。土改前的土地登记数则整合了ISTA的记录和其他学者整理的数据。农业各作物产量数据是2007-2008年农业部的调查数据。作者根据庄园的名字,地点比对,大概给1980年70%的庄园找到2007年的产出记录。个人福利数据取自于于2002-2013年的入户调查和2007年人口普查。
 
计量识别
 
回归方程很简单:
Above500 标记某地主的地产大于500公顷(被集体化了),f(holdings)控制某地主拥有土地面积的多项式。
 
断点非常明显,小于500的庄园无影响,大于500公顷的几乎无一幸免。
 
主要结果
 
集体农庄经济作物(甘蔗,咖啡)的单产和生产比重都低于私有庄园。
 
 
集体农庄的粮食作物(玉米,豆子)的单产和生产比重高于私有庄园。
 
如果考虑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每公顷的产值孰高孰低?集体农庄的产值略低,但是估计值小而不显著。(图表略去)
 
土改是不是提高了农民福利呢?土改27年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土改受益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未受益的农业雇工家庭55美元。考虑到萨尔瓦多人均GDP4300美元,这笔钱不少。人均收入提高主要由收入偏低的家庭贡献,可见集体农庄内部有再分配机制,对相对穷/低生产率的人比较有利。经历过土改的行政区贫富差距也低于未经历土改的地区。总的来看土改确实提高了人民福利,降低了不平等。
 
为什么集体农庄擅长粮食作物,私有农庄擅长经济作物?作者写了个委托-代理模型来解释。作者认为两种农庄都不可能最大化生产力,作物选择是两种所有制下的次优选择。经济作物比如甘蔗,咖啡,加工处理之前不能消费,加工过程需要集中处理,私有制下容易监督,所以私有庄园倾向于经济作物。集体农庄中因为低生产力的劳工会分享高生产力劳工的收入,所以投票时会倾向于对劳工生产力不敏感的粮食作物。模型不是这篇论文的重点。
 
推文笔者评点:
 
这篇论文是近年来比较少有的让人耳目一新的job market paper。找一个精巧的自然实验,触及一个重要社会/历史话题,正是作者导师Nathan Nunn的风格。作者Eduardo Montero是哥斯达黎加人,发挥了熟悉中美洲的历史背景的优势,讨论了土改这个宏大的话题,找到了密歇根大学Ford公共政策学院的工作。笔者与Eduardo Montero讨论了一会。Eduardo说一开始他担心集体农庄这个话题美国的经济学界不关心,所以引言里往公司集体产权的方向写,后来市场还是认可了。笔者认为集体农庄这个话题已经非常重要,公司集体产权的文献则联系得比较生硬,可能作者投稿时会更专注于集体农庄。
 
对于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农庄的人来说,这篇论文的结果还是比较吃惊的,集体农庄竟然不是一场灾难。纵观全球,各种形式的集体生产组织是广泛存在的,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必有其制度文化的原因。集体农庄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集体所有权本身,用私有化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牺牲了集体农庄均贫富,风险共担的作用。
 
九十年代初的文献有一场“退社权”的争论,林毅夫提出取消退社权是人民公社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高生产力的成员不能以退社为威胁,公社里搭便车的行为将难以避免。我们看比较成功的集体生产组织,肯定是有自由退社权的。萨尔瓦多的集体农庄可以无补偿自由退出,以色列的基布兹不仅能自由退出,还能在退出时拿一笔补偿。
 
作者解释军政府土改的动机时没有提左翼游击队的压力,实际上美化了军政府。熟悉拉美背景的读者会觉得奇怪,土改不应该是由左翼民选政府发动,为什么萨尔瓦多是军政府土改,军政府不应该一般是右翼的吗?萨尔瓦多历来由大庄园主们“十四家族”把持,美国扶植政变上台的军政府与大庄园们利益有所脱离,并且吸收了一些文人进入决策层,所以是一个立场比较中间,有进步色彩的政府。79-92年萨尔瓦多内战如火如荼,左翼游击队攻城略地。土改不如看作是军政府为了争取人心,消减游击队根据地的策略,这个动机与国民党政府在台湾的土改一致。翻身农民每个月55美元的土改福利,与其说是政府的恩赐,不如说是革命者流血牺牲得来的。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