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马森 
 
原文信息
 
Bazzi, S., Gaduh, A., Rothenberg, A. and Wong, M., 2017. Unity in Diversity? Ethnicity, Migration, and Nation Building in Indonesia. Working Paper.
 
引言
 
多民族和文化的国家如何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感是众多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为了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印度尼西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在这项运动中,数百万来自于人口稠密的爪哇,巴厘岛(inner island)的多数民族人口迁移到了外围少数民族居住的岛屿(outer island).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一移民政策的长期影响检验大规模的移民是否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人口普查的数据,作者们发现大规模的移民政策确实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多样性的上升。而更重要的是在民族构成变得更加多元化的地区,居民在家中使用印尼统一官方语言(印尼“普通话”)的比率出现了明显的提高。作者们认为习惯于在家中使用通用的官方语言代表了对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而且在多元化社区中的生活经历加速了这种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
 
背景
 
本文将1979至1988年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移民政策作为自然实验主要有以下三个好处:其一,在这个移民政策中虽然报名参加是自愿的,但是移民的目的地是由政府根据外生指标指定的,移民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就克服了移民目的地选择中的内生性问题。其二,移民在目的地获得的土地和住房与移民身份挂钩,因此很少会出现再次移民的现象。其三,在政策实施的后期,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使得项目没有获得充足的资金,因此有些计划接受移民的地区并没有获得移民。于是,这一外生的价格波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对照组。
 
下图(Figure 2)描述了这一移民政策的基本情况。移民主要来源于爪哇(Java)和巴厘(Bali)岛上的多数民族人口。图中的红色和绿色区域显示了移民在外围岛屿上的目的地分布情况:绿色区域是实际接受移民的区域(实验组)而红色区域是计划接受移民但是由于财政约束没有实际接受移民的区域(控制组)。由于移民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出现了民族多元化程度的差异,作者们用这一差异来识别多元化对于使用官方语言的影响。
主要结果
 
图5(Figure 5)展示了民族多元化程度对家庭内语言使用的影响。其中纵轴代表被访问家庭是否在家庭内主要使用印尼官方语言,横轴代表该地区(村庄)Inner Islander(来自爪哇和巴厘岛的民族)所占的人口比例(相对于少数民族)。当Inner Islander民族比例为50%时,我们可以认为多元化程度是最高的,而当该民族比例接近0或100%时,多元化程度是最低的。在图5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倒U形的曲线:当多元化程度比较高时,使用官方语言的概率也达到最高。
表6报告了图5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Inner Islander 的人口比重确实和使用印尼官方语言之间有倒U形的关系(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且最大值取在人口比重约为40%时。在第2,3列的结果中,作者们用移民政策做多元化程度的工具变量以识别由于移民而外生导致的多元化程度增加对于使用印尼官方语言的影响。作者们发现与之前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此外,作者们还发现跨民族婚姻也随着移民的增加而增加,为移民导致的种族融合提供了进一步的额外证据。
评语
 
本文用是否使用官方语言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其经济学意义略显不足。本文作者们的进一步计划是研究国家认同的形成如何影响经济学意义更强的变量:比如企业的生产率,社会冲突的程度等因素。希望尽快看到作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成果。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