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作者 | 逯建 
 
原文信息:Alfred Marshall: The Pure Theory of Foreign Trade, 1879
 
熟悉经济学发展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马歇尔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尽管他不如亚当•斯密和凯恩斯那么有名,但他在1890年正式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至今仍为现代经济提供着基本的思维准则。《经济学原理》当然不是一天写成的,马歇尔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Foreign Trade)与同年出版的另两本著作一起(《国内价值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Domestic Values;以及《工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y),可以看作是通向《经济学原理》的重要草图。
 
与正式成书的《经济学原理》不同的是,马歇尔在《国际贸易纯理论》充分展示了他的数理推理能力。马歇尔对“纯”理论的强调,使得正在诞生的经济学拥有了抽象思维的特质,数理逻辑因此也被嫁接到了经济学之中。尽管出于可读性的考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取消了繁复的数学推导,而仅配以个别图示予以说明问题,但通过对《国际贸易纯理论》等著作的阅读,还是能得到清晰地得到马歇尔对数理研究方法严谨与肯定的态度。
马歇尔在本文中第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又被称为提供曲线,offer curves或需求-供给曲线)。国际贸易额不仅会受到贸易双方“比较优势”的影响,它很大程度上还会取决于进出口双方的供给和需求的能力。随着一方进口规模的增加,出口方的供给会逐渐出现不足,其在贸易市场上的表现就是进口的需求与供给比值会逐渐变化,提供曲线OG会向一条坐标轴发生弯曲;相似的,贸易对象国进口的需求与供给比值也会发生对称的变化,OE会向另一条坐标轴发生弯曲。于是两条提供曲线的交点A,才是两国需求-供给的最终总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该图形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又向前进了一大步,马歇尔研究可以说是一般均衡,只不过这个“一般”是被抽象为世界只有进口出口两个国家而已。
除此之外,马歇尔还讨论了提供曲线交点的唯一性。虽然他认为提供曲线不太可能两次达到同一横坐标或纵坐标,但他也没提出比较有力的“证明”。另外,如果提供曲线的增长变化幅度不一致,提供曲线就有可能如fig 5那样形成多重的均衡。
本文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均衡点的稳态分析。一旦初始点不在均衡点上,它将在图形中受到各种方向的力,使其到达均衡点。当然有些均衡其实是无法达到的,如fig 9中的B点,所有受力的箭头都背向了B点。马歇尔还广泛的讨论了稳态分析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直接成为了“转型动态图”(Phase diagram)的起源。
本文作为马歇尔早年的研究,开创了国际贸易纯理论分析传统。在实证分析直至二十世纪50年代才逐渐成熟的七十年间,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理论推导的方式推动的。马歇尔的研究也激发了更多数理经济学者对纯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其研究的问题得到了严谨的推导,结论也被一般化到了n国m种商品或无限可分种商品等情形,他的图形分析方法更是成为了经济学初学者理解经济问题重要的理解途径。最后,让我们一起再多感受一下这些漂亮的图形吧。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