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玉方
 
原文信息
 
Alesina, A. F. , Hohmann, S. , Michalopoulos, S. , & Papaioannou, E. (2021).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in africa, Econometrica, 89(1), 1-35.
 
一、引言
 
就像《经济学人》所说,世界越来越看好非洲的发展,有人还称其为“拥有12亿个机会的大陆”。昔日“绝望的大陆”逐渐变成了“希望的大陆”:人口受教育年限增加,健康状况改善,不少人群的收入也在提升,非洲还被人赞为“增长奇迹”。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社会不公依然存在,增长呈现畸态,还有贫困陷阱,不少事例都说明“奇迹”并非普遍的现象。所以,对非洲进行一次相对全面的评估是有必要的。作者通过绘制地图,探索并解释了这块大陆上的代际流动性情况。使用覆盖27个国家和2846个地区的1600万人口的调查数据,集中关注了受教育程度这个方面。选择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即大部分非洲国家脱离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的时间,重新构造了亲代和子代教育程度的联合分布,最终回答了下列问题:哪个地方有着接受教育的良好机会?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代际流动性的区别大吗?会有性别差异吗?城市和农村之间呢?在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教育流动性呢?区域不同是造成流动性不同的重要原因吗?流动性高的区域会更吸引社会地位上升意愿强烈的家庭吗?
 
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第二部分介绍了调查数据中和教育程度相关的部分,并阐述了如何测度代际流动性;第三部分描述了非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际流动性情况;第四部分讨论了地理和历史条件对教育流动性的影响;第五部分尝试了提纯区域因素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影响;第六部分总结了全文并指出了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二、数据和方法
 
题目是代际流动性,但文章内容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原因有六,第一,收入和税收数据缺失太多,消费数据噪音严重,样本偏少。教育相关的数据相对完整。第二,教育程度的测量误差一般会比较小,也不像自报收入、财富状况或者消费水平容易受测量误差的影响。第三,在把代际流动性投影到地图上时,教育是非常有用的一项指标。如果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在非洲大部分地方都算是一种教育上的成就。而且,相关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开始。第四,亲代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是代际关系研究框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五,大量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教育会影响未来收入。在低收入国家,个体的教育回报率是比较高的。第六,在非洲,受教育程度和福利水平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比如生活条件、儿童死亡率、对家庭暴力的态度、政治参与情况。
 
数据来源于IPUMS International,仅保留14岁及以上人群的数据。在泛非洲的概念上,不同年代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不同,越年轻的人群完成小学教育的比例越高,80后人群里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依旧九牛一毛,但接受了中等教育的人数在逐渐增多。
 
下图给出了25岁以上人群4*4的教育转换矩阵。(a)展示了非洲整体的情况,(b)和(c)特别给出了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情况。纵轴表示孩子接受某一层次教育的可能性,横轴则表示以上一辈教育程度为条件,孩子接受某一层次教育的可能性。81.5%的老一代非洲人没上完小学,但有19%让他们的孩子完成了小学教育,9.5%让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还有2.5%让下一代拿到了大学学历。两个东非国家则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在坦桑尼亚,有47%自身未能小学毕业的人让孩子念完了小学,莫桑比克却只有12%。
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际流动性
 
表1展示了国家层面的代际流动基本情况。平均来看,如果孩子的父母没能读完小学,那只有不到40%的孩子能完成小学学业。即使父母辈能够完成小学学业,也会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不能读完小学,可见,孩子受教育程度向下流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然而,泛非洲概念上的讨论会忽略掉区域异质性。如果父母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孩子读完小学的概率在南苏丹是4%,在莫桑比克是11%,在南非是80%,在博茨瓦纳是70%。处于萨赫勒地区的国家,向上流动的概率最低,非洲南部则较高。向下流动的概率与向上流动的概率负相关。如果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中,向下流动的概率就高;如果国家相对稳定,向下流动的概率会维持在平稳的低水平。而且,非洲地区国家间的代际流动性的差异远大于印度和中国。
 
虽然家庭结构也可能对代价流动造成影响,但文章附录部分区分和具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同住、和其他长辈同住等情况进行了估计,主要结果基本没有变化。
文章还分样本讨论了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以及男孩和女孩的情况。结果发现,城市地区向上流动性更高,向下流动性更低;性别差异整体较小,但在萨赫勒地区和北非地区国家,如果女孩父母没怎么接受过教育,她们接受教育的难度会比较大。
 
非洲“希望的田野”在何处呢?表2给出了不同国家的主要统计数据。如果把国家细分为不同的区域,经区域加权后,向上和向下流动性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40和0.375。和从国家层面来看的结果相近。不可否认的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向上和向下流动性的也存在差异。图5以加纳为例,绘出了国内110个地区向上和向下的流动性地图。尽管平均的向上流动性是0.58,但国内向上流动性区间是0.18到0.82,北部地区低于0.4,南部地区高于0.7。平均的向下流动性是0.20,但区间为0.08到0.50。这里呈现出来的南北差异反映了国家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同,以及殖民地区传教活动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
除了加纳,还有不少国家都存在明显的区域代际流动性差异。而且,国家的流动性越低,这个国家的空间差异越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越不发达,那区域不平等的现象越突出。
 
文章还考察了流动性和老一代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称为因果,但也可以了解一些规律。图7绘出了不同年代人群和对应的老一辈文化程度跟国家层面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图。图8则绘出了区域层面的流动性关系图。可以看到,向上的流动性和老一辈文化程度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向下的流动性则和老一辈文化程度负相关。
四、代际流动性的相关因素
 
以区域流动性为基础,进一步讨论流动性的地域特征。图9给出了6个特征和向上流动性和向下流动性的系数图。
首先检验了流动性和独立初期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关系。把1950年人口密度的对数作为当地发展情况的代理变量,可以看到,人口密度和向上流动性正相关,和向下流动性负相关。如果控制老一辈的教育水平,两个系数绝对值都变小。人口密度和向上流动性相关性强于向下流动性。如果选用城市化程度作为代理变量,结果基本一致。
 
其次检验了流动性和历史因素之间的关系。殖民地时期的铁路和公路建设情况对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殖民地时期修建的铁路距离的对数和向上、向下流动性都相关,控制了老一代教育程度后也是。区域和铁路的距离每近1个标准差,向上的流动性会高出0.08个标准差,向下的流动性会有所降低。殖民时期的传教活动对教育有着正向影响,和向上的流动性正相关,和向下的流动性负相关。前殖民时期的政治集中度对流动性影响的结果不稳健。
 
最后检验了流动性和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选择了距离首都的距离、距离边境的距离、距离海岸线的距离、环境是否容易传播疟疾、耕地质量、地形和自然资源等进行讨论,发现,越靠近海岸线,向上流动性越高,向下流动性越低;环境是否容易传播疟疾也与流动性显著相关;地形也会影响流动性。
 
五、“暴露效应”
 
环境会导致流动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文章比较了在不同年龄改变居住区域孩子的流动性,把环境的影响和人为选择居住区域的影响区分开。具体的方法是,比较有改变居住区域行为的孩子和同龄的迁入地孩子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并计算在不同的年龄改变居住地收敛到和同龄的迁入地孩子之间的受教育程度相同的速率。如果环境会导致流动,那在新的居住区域待的时间越长,这个效应也越强。
 
这部分先使用了半参数估计,讨论了识别假设同时汇报了结果。随后展示了参数估计结果,并讨论了异质性,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选择效应非常显著的,环境也确实会影响流动。如果孩子在越小的时候迁入代际流动性更大的区域,那他们完成小学教育的可能性就越高。
 
六、写在最后
 
文章对独立以来非洲地区的教育流动性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给出了未来可能的七个研究方向参考。第一,检验教育流动性和历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二,检验非洲地区教育政策,比如义务教育法和学校建设项目的效果。第三,设计不同的方法测度不同地区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然后探讨地区之间的异质性。第四,关注不同家庭结构下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第五,研究教育水平和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联。第六,使用更高质量的收入、消费和教育数据,考察这些变量的相互作用。最后,把区域相关的统计特征同政治变量和领导者特征联系起来,把区域、民族和宗教综合到一起讨论。
 
推文作者简介:余玉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经济管理2020级学硕,主要兴趣:劳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欢迎互动交流:yuyufang2010@163.com。
 
Abstract
 
We examin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IM)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Africa since independence using census data. First, we map IM across 27 countries and more than 2800 regions, documenting wide cross-country and especially within-country heterogeneity. Inertia looms large as differences in the literacy of the old generation explain about half of the observed spatial disparities in IM. The rural-urban divide is substantial. Though conspicuous in some countries,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systematic gender gaps in IM. Second, we characterize the geography of IM, finding that colonial investments in railroads and Christian missions, as well as proximity to capitals and the coastline are the strongest correlates. Third, we ask whethe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obility reflect spatial sorting or their independent role. To isolate the two, we focus on children whose families moved when they were young. Comparing siblings, looking at moves triggered by displacement shocks, and using historical migrations to predict moving-families’ destinations, we establish that, while selection is considerable, regional exposure effects are at play. An extra year spent in a high-mobility region before the age of 12 (and after 5) significantly raises the likelihood for children of uneducated parents to complete primary school. Overall,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geographic and historical factors laid the seeds for spatial disparities in IM that are cemented by sorting and the independent impact of regions.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528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