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曹晖
原文信息:Ann-Sofie Isaksson, Andreas Kotsadam. ‘Chineseaid and local corrup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ume 159, March 2018,Pages 146-159.
 
中国是工业大国,也是腐败大国,近些年正在成为出口援助大国,把腐败和援助联系在一起,再正常不过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要黑中国的,他们想说中国对非洲援助(投资?)加剧了当地的腐败,但是学术研究讲究黑人也要有理有据,所以作者找到了中国对非洲投资的项目地址及时间,将正在实施的项目地址附近作为处理组,将宣布援建但尚未实施的项目地址附近作为对照组,从著名的非洲晴雨表调查(Afrobarometer survey)提取最近一年腐败经历的相关问题,将被访者地址和援建地址匹配,看中国援建的影响。作者之所以这样构造处理组和控制组,是为了保证可比性,毕竟都已经立项,基本情况不至于差很多。
 
作者假设中国援建项目只能影响一定距离之内的非洲人,所以将观测值分为三类,一组为active,是指距离活跃的(正在实施中国援建项目的)地址50公里之内的观测值,一组为inactive,是指距离不活跃的援建地址50公里之内同时不靠近活跃地址的观测值,剩下的一组就是距离两种地址都足够远的,作为基准。作者选取了2000-2012年间的四期非洲晴雨表调查,覆盖了29个非洲国家,被访者高达98449人,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混合截面而非面板,所以无法跟踪调查。作者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I指个人,t指年份,active和inactive都是哑变量,含量如上,控制了地区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x是一些个人特征控制变量,如年龄、年龄平方、性别等。我们感兴趣的变量是前面两个系数。
 
结果如下:
被解释变量一个是Bribe Police Dummy,指的是遇到麻烦要不要贿赂警察,一个是Bribe Permit Dummy,指的是办证要不要行贿。结论一目了然,active的,要,inactive的,不要,差距分别是0.041和0.02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然后作者做了一堆稳健性检验,包括调整距离、将dummy改为有序变量(原始问题本来就不仅问了有没有,也问了是否频繁),等等,结果依然比较(至少在10%显著性水平上)稳健。
 
当然写到这里,这文章还不能完,因为作者区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依据是是否已经实施,那么我们可以连续诘问了:为什么有的地方实施早,有的地方实施晚?会不会早实施的项目和晚实施的项目存在系统性差异?会不会中国人选择实施项目的地方本来就腐败很厉害。
 
作者的第一个回应是已经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当然这是不够的。
 
作者的第二个回应是将四个wave拆开,只考察两个连续的wave中出现的观测值,这样做大大缩小了样本容量,好处在于可以检验“中国选择较早实施项目的地方是不是本来就腐败严重”这一观点。这就是下表1-6列报告的内容,结果非常稳健。一语以蔽之,中国通过援建输出腐败是持续而稳定的。只有第(6)列的F检验没有通过,不过问题不大。
 
作者的第三个回应是考察项目开始的持续时间(对active组而言)和距离项目开始的时间(对inactive组而言),因为从常识推断,如果中国输出腐败,但也有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持续时间的系数应该为正;而距离项目开始的时间不应该有什么结果。下表的7-8列表明确实如此。虽然这时候双重差分的结果不再显著,但这很正常,因为你考虑了更细的信息,更粗的信息就没有影响了。
 
作者的第四个回应是将样本局限在在项目开始前和开始后都被调查过的地区,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控制项目固定效应。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让我们考察在同一个项目前后腐败的变化,坏处也显而易见,观测值的损失太厉害了。这时候就不再是DID了,而是before-after回归,结果呈现在下表的最后两列。总体还不错,一个结果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另一个结果不显著,但好歹符号为正,符合预期。作者说:while less precisely estimated, still suggest higher levels of corruption around active Chineseaid project sites, thus adding further support to our findings.
作者接着探寻结论背后的机制,一个很正常的猜测是中国带来了繁荣,同时带来了腐败,因为人多了,生意多了,自然腐败也会多啊。但作者既然要黑中国,自然就想排除这个机制,所以作者想控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由于非洲GDP不太靠谱,所以作者采用了灯光数据。作者的结果表明,中国援建对当地经济发展是有作用的,但控制了灯光之后,腐败效应依旧存在,换言之,经济发展的效应不足以完全解释腐败效应。结果见下表,主要是最后三列。第四列说夜间灯光中位数本身对腐败没有影响,第五列说明控制灯光后之前的双重差分依然成立,第六列说明用灯光和active交互,结果依然显著成立。
接着作者依然意犹未尽,我腹诽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工作量,做一些印象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更进一步地黑中国,把中国援助和世行援助做了各种比较,总体结论就是世行援助样样都好,中国援助个个不佳。这里就不介绍了,个人认为没有前面有说服力。写文章,在该停下的时候就应该停下,否则反为不美。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mounting criticisms concerning Chinese aid practices,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Chinese aid projects fuel local-level corruption in Africa. To this end, we geographically match a new geo-referenced dataset on the subnational allocation of Chinese development finance projects to Africa over the 2000–2012 period with 98,449 respondents from four Afrobarometer survey waves across 29 Africa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the corruption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who live near a site where a Chinese project is being implemented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to those of individuals living close to a site where a Chinese project will be initiated but where implementation had not yet started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we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 time-invariant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project sit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sistently indicate more widespread local corruption around active Chinese project sites. The effect is seemingly not driven by an increase in economic activity, but rather seems to signify that the Chinese presence impacts norms. Moreover, Chinese aid stands out from World Bank aid in this respect. In particular, whe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aid projects fuel local corruption but have no observable impact on short term local economic activity, they suggest that World Bank aid projects stimulate local economic activity without any consistent evidence of it fuelling local corruption.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543篇文章 1天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