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夏周阳光照古今
 
原文信息
 
Title: Civil conflict, domestic violence and intra-household bargaining in postgenocide Rwanda Authors: Giulia La Mattina
Public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7, Volume 124, pp. 168 - 198
 
故事背景
 
这是一个关于非洲中东部小国卢旺达的故事。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不到重庆三分之一地儿大、一千多万人口的非洲小国开始受到发展经济学家们的喜爱。这是一篇关于卢旺达1994年种族大屠杀如何改变社会家庭结构,引发家暴事件频发,损害妇女福利和长期发展的论文。
 
先科普一下,卢旺达种族大屠杀(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该地区胡图族(the Hutus)对图西族(the Tutsi)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即使两族矛盾源远流长,但爆发这次屠杀的转折点在于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当时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虽然暴动后社会秩序慢慢恢复,但其在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深远且不可磨灭。
 
家暴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民主程度不同,可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现象在世界范围中普遍存在。据说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曾经历过被家暴的事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非洲的女性被家暴的概率名列前茅,高达36.3%。家暴问题不仅关系着女性的福祉、家庭和谐,并且与社会长期发展息息相关(如,曾经历或目睹家暴的孩子也深受其害)。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杜绝其隐患有着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非洲地区1960-2000年间众多国家经历过各种军事冲突,非洲的妇女受家暴概率又如此之高,是否两者有所联系呢?作者首先利用跨国世界数据,给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正相关关系,在非洲过去冲突越多的国家,现在的家庭暴力率更高(如下图)。是战争后的创伤心理延伸?人们暴力倾向加重了?是暴力因子强的人存活下来的延续?还是别的什么影响机制?
这篇文章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有别于社会心理学的故事。她主要通过使用卢旺达家庭调查数据和普查性别比数据深入探讨了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如何通过影响婚姻市场的性别比进而改变家庭中妇女议价能力,最终使得妇女遭遇家暴的联系。她发现这次大屠杀并没影响在冲突发生前结婚的妇女和其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但是只影响了再屠杀结束后结婚的妇女,即极大提高了在大屠杀结束后结婚的妇女被家暴的概率,并降低这些女性在家庭中决策地位。这两组结婚节点不同的家庭,后者在教育的支出明显减少,而有限预算下,该类家庭中适龄女童更可能受到差别对待。可见,这次暴动改变了家庭内部决策权的平衡,从而改变了家庭资源的长期分配。
 
为什么呢?作者进一步给出的解释是冲突后社会成人性别比例失衡损害了妇女和儿童长期发展的福祉。具体而言是战争使得婚姻市场的性别比变化,战后适婚男性数量急剧下降。从正常婚姻市场匹配理论来说,一个正常的婚姻市场,女性在寻找伴侣时,会将伴侣排序,暴力倾向因子也是之一。然而战后这样一个性别失衡的市场,不利于良好的婚姻匹配。女性有很大的概率嫁给暴力因子高的丈夫。从博弈模型的角度来看,女性家庭议价能力必然受到影响。
 
当然导致暴乱后家庭暴力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乱后缺乏社会安全和秩序,进行犯罪和暴力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下降、暴乱后造成创伤及相关心理变异。作者解释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无论是在暴乱前还是暴乱后结婚的家庭都应该受到影响,但是在实证结果中作者发现在战乱前结婚的妇女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作者检验了暴动后结婚跟女性受到的其他类型暴力事件,男性受到家暴的概率,对孩子管教的方式等的关系,发现没有影响。作者还认为如果家暴现象跟战后心理创伤后遗症相关,那么在暴乱后与相对年轻的男性结婚,比起跟年纪大的男性结婚,该女子应更可能受到家暴,但是作者发现的是年纪大的丈夫家暴媳妇概率更高。种族灭绝后的婚姻也没有增加丈夫喝酒的可能性(酒精往往被认为与家庭暴力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此外,为了加强此结论的可靠性,作者还检验排除了女性就业的变化,和家暴汇报标准变化等影响机制渠道。
 
识别与主要结果
在文章中,主要用以分析的横截面数据是卢旺达2005年和2010/2011年的人口与健康调查(DHS)、2005/2006 Enquête Intégrale sur les Conditions de Vie des ménages (EICV)数据。首先,关键因变量是用虚拟变量来表示过去12个月中该女性是否受到过家暴(家暴包括推倒,扔东西,打耳光,用拳头或有害的东西砸,踢或拖拽等等)。第二,作者采用卢旺达法院提供的地区暴动数据,比如被指控的屠杀犯罪者和种族灭绝幸存者(寡妇、孤儿)等信息,合成标准化指数度量各地区的暴乱程度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并结合其与受访者是否在暴乱之后结婚的交叉项为关键解释变量。第三,利用1991年和2002年的普查数据抓取婚姻市场性别变化(见上图),并计算出主要机制变量——性别比例,即各个地区20至54岁男性人数除以15至49岁的妇女人数。第五,作者抓取了家庭支出决定权(健康和教育)来衡量妇女在家庭中的议价能力。
 
计量上的识别策略即利用地区暴乱强度差异和时间上是否在暴动后结婚来识别这次大屠杀对女性受到家暴和家庭议价力的影响。回归模型即倍差分法,用一个连续变量和虚拟变量的交叉项系数来抓取因果性影响大小。估计完战乱对家暴的影响效果后,作者进一步加入性别比例这一机制变量,分析交叉项系数的变化和性别比例变量系数的影响方向进行机制分析。具体模型和基础结果为下:
 
为什么结婚时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妇女在婚姻中的幸福,甚至加大了她们被家暴的概率?文章中作者的具体解释:首先,考虑一个婚姻市场匹配模型,丈夫和妻子之间的效用不可转移。每个男人都依据他们的暴力倾向排序,女人都根据她们生产效率进行排序,男女双方在婚姻市场中互相根据自己和异性的特征排序进行选择。当结婚是他们的效用大于单身,他们就选择结婚。丈夫的类型决定了家庭暴力程度和妇女的自主性(议价能力)。假设婚姻的生产函数是依据男女特质严格递增的话、市场男女性别平衡、信息完善,我们会看到具有低暴力倾向的男性与高生产性的女性结婚(如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的女性)。有高暴力倾向的男性和生产性很差的女性往往保持单身,很难找到对象。当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较少的时候,婚姻市场的均衡就会出现女性错嫁,嫁给有较高暴力倾向的男性。同时,优秀的女性保持单身的概率就会增加。已婚人群中的家暴概率将提高。对此,作者文章中做了分教育、身高等等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
 
结语
 
无论你信否,我还不是很信。中国的性别比在时间轴上、在地域区间上从不缺乏变化,从大饥荒到一孩,到二孩政策,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研究性别比对家暴影响的真实性和大小。或许,我们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恩,也有可能一样。
 
原文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ng-term impact of civil conflict on domestic violence and intra-household bargaining using data from Rwanda. Women who married after the 1994 genocid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omestic violence and reduced decision-making power relative to women who married before, with a greater effect for women in localities with high genocide intensity. Additionally, exposure to genocide reduced the househo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in families of women who were of marriageable age after the genocide relative to families of older women. Part of the effect of the genocide on domestic violence was driven by changes in the marriage market sex ratios across localities and over time, which were mainly induced by the conflict. Through changes in intra-household bargaining, civil conflicts may impair the well-being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long-term.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542篇文章 3天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