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信息:Tingting Xie;Ye Yuan;Hui Zhang.Information, awareness, and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air pollution disclosure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3,Vol.120: 102827

图片信息:百度图库

01

引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大量的环境信息。信息披露政策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促进公众监督和参与不同领域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而众多的研究表明对环境信息的了解会对个人应对环境风险的意识、认知、决策、心理健康和整体福利等方面产生影响,但是现有研究对环境信息在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知之甚少,尤其是在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调查空气污染实时信息的公开披露是否会影响个人对空气污染的心理反应来填补这一知识空白,具体而言,文章估计了当地污染水平信息公开前后空气污染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调查了信息公开是否会改变,即减少或放大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研究了这种变化的潜在机制。

02

研究背景

2.1空气污染信息披露

2012年之前,中国的空气质量没有得到定期监测,其对个人健康影响也知之甚少,空气污染信息的监测和公开披露受到限制,此外,大众媒体或新闻广播在2012年之前没有报道API,公众对空气污染的认识有限,由于2012年之前获得的空气污染信息有限,公众对空气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的认识极其有限。到2013年初,北京等大城市的严重雾霾事件频繁发生,激怒了中国公众,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在地方和国家层面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法规。

2013年的国家大气污染监测报告方案标志着中国大气污染信息公开的转折点,它给空气污染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带来了两大变化。首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现代化的污染监测站,并将更多的空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列入实时监测名单。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安装了1400多个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都配备了实时监测和自动报告系统,以跟踪六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即新增的PM2.5、O3和CO,现有的PM10、NO2和SO2,以及涵盖所有六种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2.2空气污染大众认知

该信息披露计划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当地污染严重程度及其健康损害的认识。这反映在与污染有关的媒体报道和个人积极搜索污染信息的激增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中每日污染水平和污染相关新闻的报道频率大幅增加。关于空气污染的纪录片和特别媒体报道也激增,旨在教育和提高公众对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后果的关注。

 
 

03

数据来源
 

心理健康数据:心理健康数据来自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跟踪项目前后个人对空气污染的心理健康反应,并使用CHARLS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补充数据。

空气污染数据:空气污染水平使用PM2.5的浓度来衡量,PM2.5数据和逆温数据均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气温数据:天气变量包括温度、降水量、云层厚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以及恶劣天气(大雾、雨、雪、冰雹或雷声)的指标,从中国气象数据服务中心获得天气数据,并使用逆距离加权算法将天气变量从站点转换为县级,将所有天气变量按县和访谈月份与CFPS受访者进行匹配。

百度搜索指数:使用百度搜索指数来表示对污染信息的认识和搜索。百度是总结了自2011年以来搜索热门关键词的总次数,文章获得了三大类污染相关关键词的百度指数:(1)空气污染和主要污染物的关键词(如“烟雾”、“PM2.5”和“空气污染物”);(2)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如“烟雾的危害”和“PM2.5的危害”);以及(3)针对空气污染的防御措施(如“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文章将搜索指数聚合到城市日水平,并根据城市人口对其进行归一化。

文章构建了DID模型来实证检验心理健康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

DID系数θ反映项目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两个潜在路径:污染信息披露造成的影响和环境质量披露后空气污染水平造成的影响,作者预计前一种影响是负面的,因为人们对严重空气污染及其健康损害的认识可能会成为损害个人心理健康的信息冲击,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实施后空气质量的改善,预计后一种效果将是正向的。为了更好的测度两种影响,并确定污染信息如何改变个人对空气质量的心理反应,借鉴Barwick et al. (2019)的方法,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二)基准结果

表2报告了基准回归结果,第5列的回归结果表明在访谈日期前一个月,PM2.5浓度每增加100%,会导致K6增加0.047个单位,这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空气污染的加重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空气污染水平与环境质量信息披露的交互项结果表明PM2.5浓度每增加100%,会导致K6增加0.083个单位,即当空气质量信息得到披露后,环境污染程度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会显著增加。

为了进一步探讨空气污染对抑郁风险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文章定义K6≥4表示轻度抑郁症,K6≥8表示中度抑郁症,K6≥13表示重度抑郁症,表3第1-3列报告了回归结果,并显示信息披露后,空气污染对轻度和中度抑郁症人群的影响大幅增加,对严重抑郁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第5列和第6列使用来的信心指标和生活满意度指数两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回归结果显著为负。

(三)异质性分析

年龄异质性:年龄较大的人群(50岁及以上)对空气污染的心理健康敏感性高于年轻人群,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人群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Zhang et al.,2018;Neidell,2009),因此对空气污染的信息在心理上更敏感。

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异质性:尽管男性在身体上通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伤害(Zhang et al.,2018),但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对污染信息的反应并不比女性高。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对污染信息的反应更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人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人对污染信息反应更大。

城市污染早期监测状况异质性:早前没有公布污染信息的城市的居民暴露于空气污染信息的相对增加幅度大于先前公布污染信息城市的居民,在无信息组中,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增加更大。

 

04 

机制分析

在空气质量披露后,个人对空气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了解和关注,空气污染信息可能会引发两种影响心理健康的行为反应:一种是直接的压力效应,严重空气污染的消息是个人心理的压力源;另一种是间接的回避效应,严重大气污染的信息会引发更多的回避行为,如减少户外运动,取消郊游和减少社交活动,这反过来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意识到并积极搜索污染信息

信息公开促使个人更加关注空气污染,并在当地空气质量恶化时更加积极地寻求污染信息。环境质量信息披露后,空气污染对在线搜索强度对的影响显著增加。文章使用污染相关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来衡量搜索强度,根据逐月百度搜索指数数据与每月空气污染水平匹配,构建如下模型:

表4报告了估计结果,并显示信息公开使搜索强度的显著增加(第1列)。所有三类与污染相关的关键词中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包括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搜索(第2列)、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第3列)和针对空气污染的防御措施(第4列)。

(二)对污染信息的压力反应

信息寻求的增加表明,个人更加关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信息,搜索活动的激增可能会导致信息冲击的积累。在高度关注的情况下,频繁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的消息可能代表了持续的压力源,使个人压力过载,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恶化,即使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暴露在空气污染中(Li et al.,2017),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信息更灵通、更专注的人,在空气污染恶化时更有可能经历这些压力反应。

(三)对污染信息的规避行为

大量文献表明,可靠且易于获取的污染信息可能会促使个人采取各种形式的回避和防御行为,以减少污染暴露,低成本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减少户外活动,然而,心理学文献提供了实质性证据,证明户外锻炼是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通过社会活动保持的社会联系和社会融合也有利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理。

文章发现,信息披露放大了空气污染对户外活动的影响。表6,panel A显示,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户外锻炼和社交活动频率,包括户外锻炼、过去一个月拜访家人和朋友、照顾住在远方的家人或朋友、去健身房、舞蹈俱乐部或社区中心和朋友打牌或下棋。Panel B显示,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户外活动相关支出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包括汽车和运输的支出、外出就餐和买衣服、训练、运动和健身支出以及家具等耐用品支出,总体而言,表6显示,当空气污染恶化时,污染信促使个人减少日常户外锻炼和社交活动,考虑到体育锻炼和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巨大好处(Seeman,1996;Kleppang等人,2018),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中断可能会导致信息披露后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

 

05 

总结

本文评估了公众心理健康对环境风险信息的反应,环境质量披露计划大大提高了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并大大提高了个人心理健康对空气质量变化的敏感性,机制分析表明,空气质量恶化的信息作为压力源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通过减少户外活动和社会融合对个人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为环境信息披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尤其是针对面临紧迫环境威胁的国家,可以通过公共信息披露计划来促进公众监督和参与环境保护,随着发展中国家政府越来越多地提出和实施信息披露政策,这些政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文章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特别的政策相关性与研究意义。(推文篇幅有限,具体内容见原文)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mental health responses to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risks. We ex-ploit the progressive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al program in China that introduces more comprehensive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provides real-time air-pollution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The program leads to a sharp increase in public awareness and attention to air pollution issues and results in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sensitivity of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to changes in air quality,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ith more exposure to pollution information and those more susceptible to mental illnesses. Information of worsening air quality has a direct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as a source of stressors and an indirect behavioral effect through reducing outdoor activitie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ur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grams, especially for countries with pressing environmental threats.

 

推文作者:宾佳玉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