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刘洁
原文信息:Dayong Liu, Chunfa Xu, Yongze Yu, Kaijian Rong, Junyan Zhang, Economic growth target, distor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business cycle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63, 2020 (10): 1-2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19.101373
01 研究背景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现象的解释及其原因探究,是经济理论研究最根本的关切之一,学者们也在不断寻找可以支持这些理论解释的相关证据。依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与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就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及公共服务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已有研究缺少系统讨论和充分检验。同时,在已有研究中,虽然“竞争锦标赛”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在一段时期内地方政府的决策过程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过,其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多是在短期内观察到和显现的,对长周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缺少充分检验。对于现有研究的不足,这篇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基于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公共投入考察经济周期与长期发展的分析视角。
02 研究数据
这篇论文基于自2003至2016年中国23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及教育领域公共投入、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支出、城市环境及人口情况、政府收支与政府官员等多个维度的三十余项指标进行了统计观察。
作者具体说明了研究中指标测度及数据来源,在公共支出方面,作者使用了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文化医疗方面的公共福利来刻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公共支出特征;同时使用了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特征进行观察。在地区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方面,作者使用了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地方政府官员特征等进行观察。作者指出教育和科技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推动作用,也将研究重点放在教育和科技的公共支出上。
03 实证模型
04 主要结果
(1)“锦标赛”扭曲公共支出结构
当存在“竞争锦标赛”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果过度看重本地区短期的经济绩效,可能会竞相实施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可以短期内带动经济指标的项目,而不愿实施甚至削减无法快速拉动GDP的公共服务投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表3给出了经济增长目标的规模和完成情况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从表中前两列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目标规模对教育和科技等公共服务支出具有负向影响,证明了高经济增长目标抑制了公共服务支出。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情况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一结果表明,政府通过牺牲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公共福利,完成了正常发展情况下无法实现的高经济增长目标。这一发现隐含的假设是,受到晋升激励的地方官员扭曲了公共支出的构成,尤其是减少了教育和科技支出。
同时,这篇论文还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包括基于省际层面的样本再次进行了检验。
(2)科技创新与教育的公共投入带来长期效应
表9给出了科技创新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显示,如果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当年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与经济绩效出现了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3.460)。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相关的系数在逐渐减小(从-3.460逐渐减小为-0.268)。到第5年,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举措呈现显著的积极效果(相关系数为0.416)。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孕育创新动能及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正面效果逐步显现的。
作者指出,尽管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可能对经济绩效没有“立竿见影”的带动作用,但是如果当下缺失相关投入,而只在一些看似可以在短期内带动经济绩效的项目上过度投入,其结果可能是:不仅长期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不利影响,那种短期的“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也会逐渐消失。
具体来讲,正因为公共服务在短期内可能没有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过度关注短期经济绩效的地方政府更可能忽视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的公共投入;长期来看,这样的举措反而可能会助推经济增长步入下行周期。
(3)短期拉动效果的改变和经济转型
研究还进一步证明:如果处于缺少长期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手段的效果也会逐步减弱。
事实上,短期手段对经济绩效产生的激励与拉动作用,正是依靠了长期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所形成的长期“红利”;而如果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的长期公共投入不足,有可能过早地将经济增长拖向下行的周期。(参见论文中的图1,如下所示)
图1 短期的经济拉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图中趋势线中,最底部的黑色实线是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预期目标,最顶部的虚线是230个城市GDP增长率目标的平均值,中间的虚线是各城市所在省份的GDP增长率目标平均值。灰色实线是我国历年实际GDP增长率。
从图中趋势可以看出,地级市政府会在上一级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增长目标。其中隐含的倾向是:各地方政府为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可能竞相实施能快速见效的投资项目,从而有可能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如果缺少了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公共服务对市场资源的优化,短期呈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长期内会消失。从图中也可见,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灰色趋势线与预期目标(最底部的黑色实线)逐渐接近了。尽管地方政府还会在上级政府所提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增长目标,但相关拉动增长的举措的效果无疑在减弱。
作者进一步指出,通过近些年来的转型发展,短期性的经济拉动举措对地区公共支出的扭曲影响在减弱。从表10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相较于2003至2016年的总体样本回归结果,基于2012至2016年这段时期样本的实证结果验证了地区的短期经济拉动手段对公共服务产生的扭曲作用在变小(同时变得不显著),这体现出地方政府近些年不再仅仅关注单纯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而是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转型的举措,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努力加大公共投入。在使用了工具变量方法对此作用过程进一步识别之后,得到了同样稳健的结果。
05 研究结论
论文研究发现,如果长期缺少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经济周期可能会过早进入下行阶段。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教育领域加大公共投入力度,短期内可能没有显著推动经济,但长期来看却会显著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长期性的动态特征。这篇论文也为科技创新及教育领域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份研究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刘大勇、研究生徐春发,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余泳泽、研究生容开建,及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张俊艳共同完成。原文近15000字,更多信息与技术细节请参考原文。)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incentive role of official pro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ing economic growth targets. Using a manual dataset of economic growth targets in 230 Chinese cities during 2003-2016, we find that economic growth targets of governments curb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is distortion results in the stagn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strain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When the growth target size of cities exceeds that of higher-level governments or if governments over-fulfill their growth target tasks, then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will decrease. We interpret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s evidence that promo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distorts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hinder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accelerates the start of an economic downturn. Our study adds significant evidence to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emphasizing that the offici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blic service could affect business cycle.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