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邵小快 
原文信息:Gaudin, G. (2019). Vertical relations, opportunism, and welfare.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50(2), 342-358.
简介:一个上游垄断企业与下游存在竞争的不同企业签署纵向合约时,上游企业可能会逐个与每家下游企业进行秘密谈判。以往的研究主要假设该纵向密谋是两部收费制,其基本结论是,当下游厂商无法完美观测到其竞争对手与上游的隐蔽合约时,上游厂商与下一家签约时有动机偏离大家所相信的均衡,偷偷降低供货价或提高产量,并通过固定费用榨取下游的全部利润。Germain Gaudin(2019,RAND)考虑了不存在固定费用的前提下,签署线性隐蔽合约时上游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当下游厂商之间策略互补时(如Bertrand),秘密协调的供货价反而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策略互补的情况下,零售价受供货价的转嫁效应(pass-through)较小。
 
一、引言
 
近期来,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跨越国界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摩擦问题备受瞩目。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对上下游的纵向关系的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政治压力,垄断具有市场势力的一方在纵向合约签署之后,也可能出现诸如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因为缺乏信息的多方的猜忌反而无法充分利用市场势力,所获利润反而低于公开合约时的水平。
 
早期对机会主义的研究认为,具有垄断势力的一方会要求对方投资专用性资本,而在交货时却刁难对方以敲诈更多的利润。产业组织理论关注更为一般的情形,即一个垄断的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间具有竞争关系的零售商签订两部收费(two-part tariffs)式的合约。两部收费由固定费用(如加盟费)和线性价格(如单位供货价)组成,上游制造商通过固定费用来榨取下游的收益,以此维持垄断利润。显然,如果与下游零售商签署的所有双边合约都是公开信息,则零售商在制定销售策略时,是可以观测并预期其竞争对手与上游的合约及其策略的。
 
以Hart和Tirole(1990),O’Brien和Shaffer(1992),McAfee和Schwartz(1994)以及Rey和Vergé(2004)等为代表的研究进一步地讨论了隐蔽合约(secret contracts)的情形:垄断的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逐个秘密谈判,零售商无法完美观测其竞争对手的合约。此时零售商担心签约后,上游可能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密谋进行重新调整,比如降低批发价或提高产出,以最大化该次双边合约带来的利润(被搭了便车)。
 
在最新的研究中, Germain Gaudin(2019,Rand)考察了不存在固定费用,只有线性供货价时纵向密谋时的机会主义行为。与两部收费制所不同的是,这取决于下游厂商的竞争策略是替代(Cournot)还是互补(Bertrand)的,以及所对应的进货价和零售价之间的转嫁效应。
 
为了更便捷地跟进最新的研究,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纵向隐蔽合约的经典研究结论(若对此熟知可略过)。
 
二、背景知识
 
隐蔽合约顾名思义,表示其他利益相关方永远无法得知签约双方的私下约定——无论签约双方或媒体如何声称合约是什么内容,其他人只能根据声称出来的消息形成猜测和信念,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做出最佳回应。例如,透过屏幕看到媒体、政府或公司宣称两个公司关系破裂,并不意味着两个公司之间不会私下协商。所以“公开合约”只是一个基准模型,对应着多边协议是公共知识且所有人遵守协议。所以,要讨论“隐蔽合约”及其子博弈完美均衡,就需要对信息结构和签约方持有的信念施加一些限制条件。
 
例如,即使垄断的上游制造商希望大家遵守多边公开约定,但每个签约下游商并不能保证在签约和策略实现之间,上游会和竞争对手重新私下协商。所以不仅合同不可观测,竞争对手的当期策略也不可观测,即 “临时不可观测性”(interim unobservability)。同时,上游知道下游不知道对手的合约和策略,所以需要区分下游对不可观测的事件所持有的预期,通常分为:消极信念(passive beliefs)和谨慎信念(wary beliefs)。
 
一个持有消极信念的下游零售商,当发现上游制造商对自己提出了超乎均衡预期的合约(unexpected offer)时,会认为上游垄断商与其他下游的竞争对手会签署均衡合约。换言之,消极信念表示每个下游厂商“以为”在这个双边和约中,上游提出的价格是最大化双方利润的,并以为给定其他人的合约,上游只会跟自己偷偷签署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密约。
 
谨慎信念则相反。当下游零售商持有谨慎信念时,意味着当发现上游提出了超乎预期的合约时,会认为上游也会对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换言之,每个下游厂商都认为上游口头宣称会和自己签署使双边利益最大化的合约的同时,也会对竞争对手说同样的话,并且每个下游厂商都相信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这么想。
 
例如,如果下游厂商的竞争策略是选择产量,则在消极信念下,均衡的进货价等于上游制造商的边际成本,此时对应了Cournot均衡,产业利润较低。这是因为每个下游厂商按自己 “以为”给定对手的产量,与上游签约时制定了对下游对手产量的最佳回应。不过,每一个双边合约中,给定对竞争对手的合同的信念,每个下游商都会这么想并依自己的信念做出最佳回应,所以最终导致了较低的均衡利润和供货价。
 
如果持有谨慎信念,每个零售商会与上游制造商的信念一致,并清醒竞争对手的想法也是这样。有趣的是,在产量竞争的情况下,谨慎信念和消极信念的均衡是等价的,这是由固定费用之间的独立性所导致。如果下游的竞争策略是选择价格而不是产量,则下游厂商对上游提出的合约更为怀疑,此时均衡的供货价低于垄断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价格竞争不一定存在均衡(详见Rey和Vergé,2004)。
 
三、基准模型:公开合约
 
 
四、隐蔽合约:消极信念
 
 
五、谨慎信念
 
 
六、结语
 
即使没有固定的加盟费用,上游厂商也会因纵向密谋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当下游零售商采取相互替代的策略时,上游厂商会降低供货价。当下游零售商采取互补的策略时,上游厂商会提高供货价。这与带有固定加盟费的模型不同,后者认为密谋一定导致更低的价格。
 
从直观上来说,供货价对零售价的转嫁效应的大小,决定了上游厂商与某个下游厂商密谋时提高或降低供货价的动机。例如,若对零售的转嫁效应较小,则单边提价不会对总需求造成较大幅度的影响。
 
在现实中,纵向合约的形式更为复杂,且牵扯了其他因素。本文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当前贸易争端中,隶属于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的“断供”问题。显然,即使没有政府干预,上游厂商也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且自发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双双俱损的结果并不矛盾。按照本文的逻辑,如果出于政治压力,某国公司而不得不宣称向国外某家公司“断供”(数量极低或者价格极高),则均衡应取决于所有的下游企业对该供货商是否会选择铤而走险并私下密谋的猜测,以及他们对彼此竞争对手对此的猜测的猜测(以此类推)。毕竟,该上游厂商曾经有过违反承诺且签署密约的历史。
 
原文摘要
 
This article revisitsthe opportunism problem faced by an upstream monopolist contracting withseveral retailers over secret agreements, when contracts are linear. We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under secret contracts and compare it to thatunder public contracts in a setting allowing for general forms of demand andretail competition. Market distortions are more severe under secret contractsif and only if retailers’ instruments are strategic complements. We also investigatethe effect of opportunism on firms’ profits. Our results remain robust whetherretailers hold passive or wary beliefs. We deriv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antitrus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firms.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541篇文章 53分钟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