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arried Women,LFPMW)有了极大提升。比如,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从1960年的31.9%上升到了2010年的61.0%。与之相伴的一个现象是,房价在此期间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图1展示了房价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关系。从图形来看,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存在着三种可能:一是房价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房价的负收入效应导致更多的已婚妇女投入工作),二是更高的劳动参与率推升了房价(拥有更多收入的双职工家庭哄抬了住房价格),三是存在着一个同房价、女性劳动参与率皆相关的影响因素。那么,房价与女性劳动参与率之间到底是何种因果联系?这便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概况

针对房价与劳动参与率,经济学家做了不少工作。WarrenTyagi2003)探讨了相对高的住房成本会导致家庭通过推送双职工(Two-earners)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方式增加劳动力供给。在FrankCook1995)的研究中,双职工家庭数量的增长会推升土地价格,从而会提高住房的相对价格。这与Gyourko et al.20102013)的发现一致。Moretti2013)的研究显示,拥有高工资和大学教育背景的工作者越来越被吸引到高住房成本的城市,原因在于这些人能挣得更多。Fortin1995)借助加拿大数据,发现抵押贷款会增加女性劳动参与率(因为抵押贷款与住房价值挂钩)。当然,这方面还有不少相关文献。遗憾的是,既有多数研究没有很好地解决内生性问题,故而仍需继续甄别房价与劳动参与率的关系。

三、模型与实证

作者构建了一个家庭劳动力参与决策模型并求解市场均衡。该模型假设在都市区,所有家庭除了工资不同外,其他方面无差异。也即,他们在闲暇、住房结构和非住房消费等方面有着相同的偏好。每个家庭拥有两个成年人,假设所有的丈夫都会参加工作,而妻子则要么工作要么赋闲,即妻子的工作决策是(01)变量。且通勤成本(Commuting Costs)与市中心的地理距离成比例。由模型引申出的含义是:建筑用地(Buildable Land)的增加会降低土地租金和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尽管模型允许存在两个方向的因果关系(高房价会导致高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而更多的劳动供给也会推升房价),但皆预示着是正向的因果效应。

实证部分,作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检验城市地区建筑用地与通勤成本的关系,二是检验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是否由房价引致,三是已婚妇女的收入与房价的关系,四是劳动力供给是否会影响房价。在检验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是否由房价引致时,作者用2000美国家庭普查数据中1%的已婚妇女样本(约20万人,年龄跨度为21-65岁),并同时使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于劳动力供给是否会影响房价,作者借鉴Acemoglu et al.2004)的做法,使用二战期间城市男性服兵役的比例来作为工具变量房价数据有两个,一是RosenthalChen房价指数,二是Olsen房价指数。该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建筑用地比重越低、坡地越多,则房价越高;(2)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房价对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正向影响,房价反而有提高女性收入的可能性;(3)对已婚妇女劳动供给的工具变量回归显示,双职工家庭对房价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四、研究展望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些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多数中国人皆能感受到高房价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对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而言。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迁徙、投资、消费和储蓄等行为,甚至是生育决策。本文基于美国数据的分析,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关注中国房价带来的诸多效应,也许能发现一些有趣、有价值的问题。毕竟,中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

 

原文摘要:Is there a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house prices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arried women? The simple correlation between house prices and married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cross U.S. metro areas is positive. Plausible, informal arguments have been advanced to support causation in either direction: prices raising participation (negative income effects of higher house prices lead more married women to work) or participation raising prices (richer two-earner households bid up the price of scarce housing). I construct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location, labor supply and real estate (land) prices within a metro area which predicts that (1) metro areas with exogenously less buildable land will have higher house prices and mor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arried women, while (2) metro areas with married women exogenously more prone to work will have higher house prices. Using geographic instruments for housing supply, I find little evidence of a positive effect of house prices on married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but a somewhat greater possibility that house prices raise their earnings. Likewise, an instrument for married womens labor supply reveals no consistent significant causal effect of two earner households on housing prices, although the possibility of a positive effect cannot be ruled out.

本文精选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号,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我们的公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