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Althoff, L., & Reichardt, H. (2024). Jim Crow and Black Economic Progress after Slaver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9(4), 2279-2330.
原文链接略
01
概要
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是指美国南方各州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针对有色人种实施的种族隔离法律,这些法律严重限制了非裔美国人的权利,导致长期的种族不平等。本文作者利用1850—1940年非裔美国家庭的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吉姆·克劳法和奴隶制对非裔美国人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祖辈在内战前曾一直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其受教育年限、收入水平及财富积累均显著低于祖辈为自由人的非裔美国人。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持续存在的原因在于,曾处于奴役状态的家庭,在奴隶制结束后仍会生活在严格实施吉姆·克劳法的州,从而阻碍了他们的长期发展。
研究背景
02
美国的种族不平等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在美国早期的历史中奴隶制是合法的,直到1865年奴隶制的废除为非裔美国人的自由打开了法律大门。但在奴隶制废除不久后,新的歧视形式(如大规模监禁等)陆续兴起,南部各州开始建立种族隔离制度,非裔美国人继续遭受着制度性的隔离,这一系列的制度被统称为吉姆·克劳法,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吉姆·克劳时代”,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受到长期的压迫,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通过,种族歧视被定为⾮法,这⼀时代才宣告结束。过去的文献虽揭示了种族歧视与经济结果的相关性,但本文作者认为,要想深入分析现如今非裔美国人群体始终难以实现收入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原因,必须突破传统视角,从家庭和代际的角度评估制度性因素如何影响非裔美国人的经济命运。
(1)数据描述
本文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将家庭数据跨代联系起来,准确测度了非裔美国人家庭暴露于奴隶制和吉姆·克劳法的时间长度。为了测度这一关键变量,作者首先利用了多项数据。
第一,为衡量地区层面奴隶制和吉姆·克劳法的实施强度,作者搜集了多个层级的州-县历史种族制度数据库。例如,Baker(2022)提出的历史种族制度(HRR)指数,以及“States Laws on Race and Color”(Murray, 1950)和Card与Krueger(1992)关于各地黑人学校资源与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库汇总了各州和县在奴隶制、吉姆·克劳法及其后在种族相关政策、选举法、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差异,这为作者测度非裔美国人家庭受奴⾪制和吉姆・克劳法影响的程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作者还采用了美国1850—1940年间所有可用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该数据库包含个体的姓名、出生年份、出生州、家庭成员关系、是否被奴役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通过自动化的记录链接方法,作者可以横跨相邻或非相邻十年,将同一人的普查记录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匹配起来。从建立起非裔美国人的家谱信息,并获得该个体“祖辈是否被奴役”的变量。
第三,作者还将194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个体信息与社会保障局(SSA)的行政死亡记录进行了匹配,后者涵盖了个体去世时最后居住的社区地址,将社区地址与国家历史地理信息数据(NHGIS)进行匹配,可以获得社区层面的经济状况。经过以上处理,作者能够追踪到1940年以后个体乃至家庭后代在20世纪末的社区层面的教育、收入和财富积累水平。
第四,本文还创新性地将非裔美国人的家谱信息与2023年美国的信用评级数据库进行匹配。后者主要包含有劳动能力的适龄男性的预测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信用评分等。利用该数据库,作者不仅能够估计有着不同祖辈背景的非裔美国人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表现差异,还能检验历史上的制度压迫对个体现在的经济机会与信用情况的影响。
此外,作者发现人口普查数据库中所提供的姓氏和是否被奴役的信息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数据库,基于此,作者以1850、1860、1870、1880年美国人口普查为基础,分析了各姓氏的非裔美国人在不同时期中自由人与被奴役人出现的概率,并借助Ager等(2021)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家谱概率”分类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现有人口的姓氏/出生年份/出生州推断出祖辈被奴役的概率,从而大幅提升研究的效率。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关注20-54岁的男性非裔美国人,并将样本限制在那些能够追溯到 1880年或更早祖辈的个体。最终,本文获得了21059名来自奴役家庭的非裔美国人男性数据和1591名来自⾃由家庭的非裔美国人男性数据。
(2)模型构建
首先,本文采用模型(5)来估计1870年至1940年期间每十年自由家庭后代和被奴役的家庭后代之间的差距。在模型(5)中t代表1870—1940年间的每一个年代(即每一个十年), 表示个体i在t年代的结果变量(如受教育情况、收入等); 代表个体i的祖辈是否曾被奴役; 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ε 为随机误差项。
以上模型估计了自由和奴役家庭的后代在受教育情况、收入和财富积累方面的差异是否持续存在。随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各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否是导致自由和奴役家庭后代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第7节中采用边界断点回归模型(border discontinuity design)估计了州层面的吉姆·克劳制度对非裔美国人后代长期发展影响的因果效应。鉴于吉姆·克劳制度主要出现在南方各州,因此,作者以“南方州界”作为断点,比较了祖辈在1865年处于边界两侧的非裔美国人家庭后代在1940年的差异,边界断点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模型(9)中,本研究将样本限定为祖辈于1865年获得自由且居住地邻近州界的非裔家庭。其中, 代表1940年非裔美国人i的结果变量,b代表其祖辈在边界b附近的某州生活; 表示 i 的祖辈在1865年是否居住在吉姆·克劳强度更高的一侧。 代表i的祖辈居住地到州界b的距离。β 为本文关注的回归系数,代表祖辈生活在吉姆·克劳制度更严苛的那⼀侧,对家庭中后代⻓期影响的因果效应。
03
回归结果分析
(1)自由的非裔美国人后代与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后代经济差距
A.1870—1940年非裔美国人后代的经济差距
模型(5)的回归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A)图和(B)图分别显示了奴隶制结束后,祖辈曾被奴役对后代识字率和职业技能的影响。(A)图结果表明,在1880年祖辈曾经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的⽂盲率要比祖辈是自由人的非裔美国人的文盲率高出至少40%,到1940年这一差距仍持续存在(大约为5%)。(B)图结果表明,自1870年至1940年,祖辈曾经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工作的概率显著更高,这种职业上的技能差距则会直接导致祖辈曾经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收入更低,买房的概率也更低(见原文附录图C.1)。基于194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奴隶制结束后,祖辈曾被奴役对非裔美国人后代教育、收入和财富积累情况的影响。表1结果表明,1940年祖辈曾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后代比自由非裔美国人后代受教育年限低1.6年、收入低146美元、住房所有权低7.2%、房屋的价值低695美元。该结果证明,被奴役者的后代的受教育程度更低、收⼊更低,积累的财富也更少。
B.21世纪非裔美国人后代的经济差距
在该部分本文继续采用模型(5),利⽤2023年美国信⽤机构的数据分析了祖辈曾被奴役对后代预测收⼊和信⽤状况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祖辈曾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后代预测总收入低12488美元,可支配收入低11620美元,信用评分低33.15分。另外,表2最后一列结果表明,曾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后代更有可能从事按⼩时计酬的⼯作,与从事有固定薪⽔的⼯作相⽐,从事按⼩时计酬的⼯作可能会导致个体的收⼊更加不稳定。这一发现更加证明了历史上的制度压迫对当前种族差异依然有持久影响。
(2)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在文章的第6节中,作者利用祖辈曾被奴役的地点作为外生变量,通过准自然实验设计,系统性地估计了地理位置对非裔美国人家庭代际经济进步的长期影响。在该部分作者认为,被奴役地点是外生的——即非裔美国人祖辈在1865年时的居住地由奴隶主决定,具有随机性,而非基于家庭自身选择。基于此,作者将祖辈被奴役地点的空间分布作为工具变量,估计了各州对非裔美国人经济结果的因果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在奴隶制废除后,非裔美国人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附录图 C.3 )。例如,路易斯安那州的非裔美国人家庭后代受教育年限比肯塔基州少2年。这种地理效应在控制迁移因素后依然存在,表明制度性因素(如吉姆·克劳法)而非自然地理或经济条件是影响非裔美国人经济进步的主要因素。
文章的第7节则详细探讨了州级的种族制度(吉姆·克劳法)对非裔美国人后代人力资本的影响。首先,作者利用边界断点回归模型(9)分析了州界两侧非裔美国人的经济差距,回归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州级效应的差异,纵轴是边界处的断点估计值,图中的45度虚线表示两者相等,而实线报告了加权线性拟合的结果。图6估计结果显示,边界处的差异能够解释大部分州级效应差异。总体而言,图6结果验证了州边界处的制度性因素(如吉姆·克劳法)是导致非裔美国人经济进步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非其他连续的地理或经济因素。
进一步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压迫是种族隔离制度影响非裔美国人经济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具体而言,实行吉姆·克劳法的各州通过立法将非裔美国人学校年度拨款缩减40%(如弗吉尼亚州1902年法案),导致师生比恶化至1:58(非吉姆·克劳州为1:35),黑人教师工资被压低32%。并且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具有空间突变的特征。
结论
04
本⽂通过跨世纪的非裔美国人调查数据,揭示了种族压迫制度如何影响非裔美国人后代的长期发展,文章创新性地利用边界断点回归模型,估计了美国吉姆・克劳种族隔离制度的长期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历史性的教育和法律歧视对非裔美国人的阶层流动与经济地位产生了持续性、深层次的消极影响。现如今,尽管吉姆·克劳制度已废除,但历史上阻碍非裔美国人发展的州仍在限制低收⼊⼉童的代际流动,部分学者认为,历史遗留的反黑人情绪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美国缩小种族经济差距提供了新的启示,表明缩小族群间经济差距,不仅需要当下资源平等,更需弥合历史遗留的制度鸿沟。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long-run effects of slavery and restrictive Jim Crow institutions on Black Americans’ economic outcomes. We track individual-level census records of each Black family from 1850 to 1940 and extend our analysis to neighborhood-level outcomes in 2000 and surname-based outcomes in 2023. We show that Black families whose ancestors were enslaved until the Civil War have considerably lower education, income, and wealth than Black families whose ancestors were free before the Civil War.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persisted substantially because most families enslaved until the Civil War lived in states with strict Jim Crow regimes after slavery ended. In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based on ancestors’ enslavement locations, we show that Jim Crow institutions sharply reduced Black families’ economic progress in the long.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