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许文立 许坤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Robert A. Zimmermann指出:“这个时代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而经济学似乎进展缓慢(FMM,2017)。这种缓慢的改变在宏观经济教学中表现得尤为严重。Gärtner et al.(2011)采用邮件的方式调查了欧美511所大学的768名宏观经济学教员。结果显示,72%的教员认为‘当代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有用的框架,但是危机的确显示了宏观经济学需要继续完善的缺陷’。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了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按理说,这本当下最流行的本科水平宏观经济学中文教科书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修订再版,它的内容应该对宏观经济学的后危机变化有所反映。但是很遗憾,这样一门本应激荡回肠的史诗般课程仍然徘徊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宏观经济学。
 
一、金融危机的启示
 
金融危机已经发生10年了,那么,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呢?
 
1、金融部门的重要性
 
虽然Minsky(1992)和NBER(1990)已经对金融体系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醒了几十年,但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风险只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地方性危机。即使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出现泡沫破灭,但均未引发大规模宏观经济危机。因此,主流宏观经济范式仍忽略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宏观经济模型仍未注意到Bernanke and Gertler(1989,1999)、Kiyotaki and Moore(1997)等金融摩擦的作用。
 
这次金融危机将金融部门推到了最中心的位置。一方面,它也诱发了大量关于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和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共识在于:资产泡沫的破裂及其与过度杠杆率的相互影响对于理解金融危机非常重要。两种机制:第一,金融中介损失资本,从而削减贷款,最终抑制经济活动,例如Bernanke(2015);第二,由于资产价值下降,过度的债务使得消费者和企业削减消费和投资,例如Koo (2011)、Mian and Su (2014)。另一方面,它使人们重新注意到了偿付能力与流动性的相对重要性问题。Diamond and Dybvig's (1983)关于银行挤兑问题的研究为流动性危机提供了一种思考框架。
 
2、波动的本质
 
危机前,宏观经济学集中于经济波动是一种“冲击和传播机制”的观点(Blanchard and Summers,2017)。经济会受到许多冲击,一些是需求端的,一些是供给端的,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传播机制。因此,这些传播机制基本都是线性的。冲击过后,经济又回到潜在水平。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技术结构也大部分基于此,例如VARs、DSGEs。
 
然而,金融危机并没有按照上述“线性”径路发展。
 
首先,Romer(2016)强烈批评“蒙面”冲击。冲击到底是什么?主流宏观经济学并没有给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解释。而为了方便,宏观经济学家将未被解释的矩称为冲击。
 
其次,这次危机展示出非线性和正反馈效应,即小冲击被极大的放大。例如,小冲击使得存款人去挤兑,从而使得他们的担忧自我实现。这就凸显出了偿付能力与流动性的重要性:流动性内在地与多重均衡相关,或者至少与小冲击的大效应相关,例如Farmer(2010a,2010b,2013,2017)。
 
最后,暂时性冲击会对潜在产出造成持续性或恒久性影响。大衰退可能确实会影响产出,但存在迟滞效应((Phelps,1972;Blanchard and Summers,1986),要么通过高失业、低劳动参与率,要么通过低生产率(Blanchard,2017)。
 
3、低利率
 
在传统的货币模型中两个主要的方程——联系实际与名义回报的Fisher方程和货币政策规则——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Walsh,2017)。危机前,利率就开始下降,危机使得利率进一步下降到零附近,甚至有些央行将政策率降为负。ZLB并不仅仅指代利率达到零边界,它更是指代对经济条件的变化无响应。
 
二、危机后的宏观经济学
 
金融危机发生多年后,许多宏观经济学家都修订了他们的宏观经济学课本。他们都自问:危机后,我们应该如何向本科生教授宏观经济学呢?
 
1、IS曲线
 
目前,宏观经济学基本取得一致:在短期,需求决定供给。因此,IS曲线仍然是理解短期产出变动的关键。这是因为人们储蓄更多会导致需求下降,进而使得产出下降。
 
反过来,商品需求依赖于消费者和企业能借贷的利率(不是央行设定的政策率)和对未来的预期。也就是凯恩斯坚持的“动物精神”的作用。不确定性、悲观情绪会降低需求,并最终自我实现。对未来前景的担忧会反馈到今天的决策中。这种担心很可能就是当前复苏缓慢的原因。
 
2、LM曲线
 
以传统形式出现的LM曲线是央行关注于货币供给量时期的遗物,而现在央行更多关注利率。在传统形式下,产出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利率则会机械性的增加(因为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货币供给不变)。但现实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央行把政策利率作为主要货币工具,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实现利率。因此,LM曲线必须要换成央行选择政策利率,并且要受到ZLB(或ELB)的约束。这种变化已经发生在新凯恩斯(NK)模型中。因此,应该将其引入本科生课本中。
 
3、金融体系
 
传统上,金融系统被本科宏观课本所忽略。IS和LM方程中出现的利率相同。换言之,假设人们和企业都以政策利率在央行借款。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而且错得离谱。
 
因此,应该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两种利率:央行设定的政策利率放在LM方程中,人们和企业借款的利率进入IS方程中,然后讨论金融体系是如何决定两种利率之间的差异。这也是传统IS-LM模型的扩展。一个简化的银行模型可以处理这个问题。这个模型一方面显示出资本的作用,另一方面显示出流动性的作用。在这种扩展型IS-LM模型中即可分析低资本、也可以分析流动性挤兑等危机的核心问题。在扩展模型下,人们可以分析冲击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可以分析金融体系改变另一些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4、AS-AD模型
 
上面都是从总需求来扩展,现在转向总供给。这是因为学生们会发现AD-AS模型很奇怪。这个模型的主要point是产出会自然地回到其潜在水平,无需政策干预。其机制是:低产出会导致低价格水平,在给定货币存量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更高的实际货币存量,然后导致更低的利率,最终引起更高的需求和更高的产出。但是这个链条太长了。这条传导机制的核心假设是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如上所述,央行并没有这么做。经济会自然地回到正常水平也太奇怪了。
 
那么,供给端用什么来刻画呢?一种简化的方式就是用菲利普斯曲线(PC)来表示供给端。潜在产出,或者自然失业率是由工资和价格设定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的。产出在潜在水平以上,或者使用在自然率以下会向通胀施加向上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形式依赖于预期的形成。如果人们预期通胀与前不久相同,那么,压力会以通胀率增加的形式出现。如果人们预期通胀是恒定的,那么压力就以更高——而不是增加——通胀的形式出现。那么,经济会发生什么呢?它是否会回到长期趋势呢?这些都依赖于央行如何调整政策率来应对这种通胀压力。
 
这种形式的供给方程已经在新凯恩斯(NK)模型称为标准结构。因此,也是时候将其引入本科宏观经济学课本了。
 
5、IS-LM-PC模型
 
综上所述,将修正的IS、LM、PC方程结合起来解释当前的宏观经济现象。例如,金融失灵导致了借款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出现大的缺口。ZLB阻止了央行降低利率来维持必要的需求。产出下降。通胀下降,实际利率上升,都使得产出很难回到潜在水平。
 
6、DSGE模型
 
DSGE模型已经成为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方法论。而且上述三方程模型已经成为NK模型的标准形式。Mankiw(2015)已经在他的课本中引入了一个简化版的DSGE模型。
 
7、预期
 
长期利率是从预期未来的利率均值推导而来,且有固定的期限溢价。量化宽松政策显示货币政策能影响期限溢价。而动物精神也被认为是驱动经济周期的重要原因(Farmer,2010)。
 
8、增长理论
 
从Solow模型到新古典增长,到第一代内生增长,再到第二代内生增长。现在更多强调制度的增长效应。而世代交叠模型对于多重均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核心参考文献
[1] Abel A. B., Bernanke B., Croushore D. Macroeconomics (8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13.
[2]Acemoglu D., Laibson D., List J. A. 2016. Macroeconomics. Global ed., Pearson
[3]Barro R. J. Ma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1 ed.],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2007.
[4]Blanchard O. J., 2017, Macroeconomics, Global ed., Pearson
[5]Blanchard, O. J. 2016. How to Teach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after the Crisis.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Blog June 2nd.
[6]Frank R., Bernanke B, Antonovics K, Heffetz O.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15.
[7]Hoover K D. Applied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8]Mankiw N. G., Macroeconomics [9 ed.], Worth Publishers, 2015.
[9] 高鸿业等,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许文立,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xuweny87@163.com
许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kunxu2014@126.com‘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