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谷歌
 
推文人 | 苏亚琴
 
原文信息
 
“Why Are Indian Children So Short? The Role of Birth Order and Son Preference”By Seema Jayachandran and Rohini Pand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article.
 
一.引言
 
这是一篇纯实证的文章,没有理论模型,但实证做的很详尽。印度儿童的发育不良被称为“南亚之谜” (“South Asian enigma”)。作者指出儿童发育不良在印度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更甚于其他一些贫困地区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使用168,000名儿童的数据,作者发现印度儿童的身高会随着出生顺序的递增而急剧下降—负的孩次效应。经过一系列机制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作者声称,对长子的偏爱是导致负孩次效应的根源。令人吃惊的是:仅出生顺序这一个变量可以解释超过一半的印度--非洲儿童身高差距。
 
二、模型构建
 
关键被解释变量:height-for-age (HFA) z-scores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计算孩子的身高-年龄 z-score,普遍适用于0岁至5岁的儿童).
 
回归方程之一:
 
三、主要结果
 
首先,印度的长子优先传统–父母希望至少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影响着印度家庭的生育决策和资源分配。印度教经文强调死后仪式只能由男性继承人办理,可见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
 
本文主要的策略是拿印度儿童与非洲儿童相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印度相似,但平均低于印度。Table 2为本文的关键回归结果。第一列的结果显示印度儿童的平均身高比非洲儿童矮。在第二列,第二个孩子(second child dummy)系数不显著,第三个或以上(third+ child dummy)孩子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的孩次效应。我们再看交互项的系数:India*2nd child (α2), India*3rd+ child (α3)为负且都非常显著;说明跟非洲儿童相比,印度排行第二的孩子的身高比老大的身高多矮0.144个标准差(α2);跟非洲儿童相比,印度排行第三(或更高)的孩子比firstborn的身高多矮0.377个标准差. 文章通篇的表达是“the steeper birth order gradient”, 看上去不那么直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图,横轴为出生顺序,竖轴为身高,gradient 的大致意思是slope, 如果老二的身高比老大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下滑的曲线,这里“steeper birth order gradient”指的是印度的这个下滑的曲线,比非洲更为陡峭。也就是说,跟非洲儿童相比,印度儿童的身高随着孩次的上升下降幅度更大。
在Column (3) 作者加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这是本文的baseline specification. Column (4) 中作者用已经完成生育的家庭子样本,因为如果家庭还没有完成生育,会造成内生性偏误。
 
Column (5) 作者用mother fixed effects (母亲固定效应)模型,这样回归是比较同一个母亲生的小孩,不但控制了家庭规模(family size),在母亲/家庭层面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因素都一并控制了。Column (6)-(9) 作者尝试用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来衡量儿童的健康,分别是:发育不良的概率 (stunted),体重-年龄 z scores (weight-for-age z scores), 血红蛋白数 (hemoglobin),和新生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除了新生儿死亡率,回归结果比较一致地显示了负的孩次效应在印度比非洲更加严重。
四、机制分析
 
为了探究是什么机制导致了后出生的儿童在健康上处于劣势,作者尝试在son preference的文化传统和宗教影响方面给予解释。作者发现:1)在母系制度的州,孩次效应会减弱;2)男性比例低的区域,孩次效应会减弱;3)穆斯林教社区,孩次效应会减弱(相比于印度教,伊斯兰教不太强调需要儿子进行宗教仪式,遗产继承规则也不那么歧视女性)。
 
接下来,为了说明长子偏爱是孩次效应的根源,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并用数据进行了检验。比如,为什么长子偏爱(eldest son preference)是根源而不单单是儿子偏好 (general son preference)? 印非身高差是否对女孩更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一个比较巧妙的做法是比较没有哥哥的女孩(girls without older brothers)父母在怀孕期和产后对她的投资的差别,以体现父母的性别偏好。总而言之,后出生的男孩和女孩都会呈现出身高劣势。对男孩而言,是由于长子偏好;如果父母只有男孩偏好,负的孩次效应就不会在都是男孩的家庭结构中呈现。另外,长子偏好从两个方面影响后出生的女孩:第一,后出生的女孩有哥哥的概率上升,在和哥哥抢夺资源中处于劣势(sibling rivalry);第二,长子偏好会影响父母的生育决策,假设一对夫妻计划两个小孩,其中必须有一个儿子,如果第一个小孩是女孩,这对夫妻意识到可能要生三个孩子才能保证有个儿子,于是他们的生育意愿从两个变成三个;如果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这对夫妻意识到可能要生四个孩子才能保证有个儿子……以此类推。在有限的家庭资源的约束下,随着预期家庭规模的递增,后出生的女孩会获得更少的资源(fertility-stopping mechanism)。
 
五、结束语
 
关于出生顺序的研究非常之多,可以追溯到70年代,很多文章发表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期刊上,分析出生顺序对智商,性格,学习表现,工作收入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但实证研究结果莫衷一是,有的得出正的孩次效应,有的为负,有的没有发现任何在统计学上可以成立的关系。这样争论了好几十年,以至于有学者发表文章声明(忘了具体是哪一篇但印象很深): birth order effects如此不consistent,我们实在应该终止这类浪费时间的研究。看到这篇AER forthcoming 的文章,让人不禁好奇到底作者采用了什么奇妙的设计,让这个陈旧又颇晦涩的题目发表在最顶级的期刊上呢?这类文章其实写好很难, 因为混淆因素太多,很难把机制理清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很难把出生顺序的作用和家庭规模的作用区分开。往往子女多的家庭才会出现high birth order的小孩,而选择生很多小孩的父母可能本质上跟选择生一两个小孩就停止的父母不同;他们在教育水平,教养方式,价值观上的差异会影响小孩的各方面结果,这就是内生性的问题。个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除了感叹实证做的很详尽之外,其实乏善可陈。也许启发就是,无论研究什么题目,只要做的足够详尽,都有机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吧。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