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论文信息
论文信息: Andrew K. Rose and Mark M. Spiegel. 2011, “The Olympic Effect.” Economic Journal 121: 652-677.
1. 引子
长期以来,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和政策部门关心的问题。从民众角度出发,大家也很想了解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对申办国家和城市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意义。本文就以Rose和Spiegel在2011年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The Olympic Effect”为起点,介绍相关领域的文献。
对于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的中国民众而言,奥运会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还记得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时的扼腕叹息,我们更记得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举国欢腾。当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又花落北京和张家口之后,奥运会对中国已经不再神秘。但是,调集众多资源倾力举办一次体育盛会,是否在经济上有所收益呢?
2. 问题的提出
Rose and Spiegel (2011) 主要考察的是申办奥运会对出口的影响。这一逻辑的基础是把申办奥运会看作一次向世界展示本国实力、特别是开放贸易的姿态和信心。Rose and Spiegel (2011) 强调他们不仅关注那些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更关注那些没有获得举办权的申办国。如果只有举办国获得了奥运会的“贸易红利”,那么其他申办国就很可能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从而降低同类国家未来申办奥运会的积极性。
Rose and Spiegel (2011) 在文章开篇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申办奥运会这一行为(无论成功与否)与出口增加正相关?第二,如果相比于申办失利的国家,主办国并没有获得额外的贸易增加值,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申办奥运会?
3. 模型和数据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Rose and Spiegel (2011)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6个国家和地区(为行文方面,下面简称“国家”)1950-2006年双边贸易数据,对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在贸易领域的影响进行识别。
引力模型的控制变量中包括常规的两国间距离、两国人口、两国人均GDP、共同货币、区域贸易协定、文化、语言、边界、面积、殖民地等(不一一列举)。被解释变量为双边实际离岸贸易额的自然对数。关注的变量为是否举行过二战后夏季奥运会的哑元变量。
细节方面,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本文的主要模型在贸易伙伴配对(country-pair dyads)层面做了聚类标准误。第二,本文的模型用年哑元变量控制时间固定效应。同时,使用哑元变量控制了“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国家固定效应”或者“贸易伙伴配对的固定效应”。也就是说考察i(出口国)和j(进口国)的双边贸易量X_ij时,既可以考虑贸易伙伴(country-pair)层面的哑元Dummy_ij,也可以考虑两个国家各自的哑元Dummy_i(出口固定效应)和Dummy_j(进口固定效应)。在稳健性检验里,本文还加入了进出口国家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
4. 结果讨论
在考虑各方面的细节之后,作者还很谨慎地指出,主要变量Summer的系数应当被解读为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在表1中,无论何种模型设定,Summer的系数都显著为正,作者将这个系数称为夏季奥运会的永久效应。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举行了夏季奥运会的事实与贸易量增加有着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关系。以基本模型(表1第1列,只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测量出的系数0.33为例,转换为百分比就是exp(0.33)-1=39%。换言之,举办奥运会后,贸易量将升高39%,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控制了进口国家固定效应和出口国家的时变固定效应(出口国家的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之后,表1第5列系数缩小为0.16,换算成百分比为17%。纵观所有的结果,作者认为奥运会的永久效应至少不低于20%的贸易增加量。
在表2中,作者做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不同的子样本回归和利用其它数据源的历史贸易数据来证明基本结果的稳健性。随后,在表3中作者还对其它大型活动如世界杯、世博会等做了相同的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这些大型活动也存在对贸易量显著的永久性影响。世界杯的影响与奥运会相当,两者也无统计上显著差别。世博会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地小于奥运会的影响。限于篇幅,我们不展开介绍。
接下来,作者在表4中重点考察那些申办失利的国家。实证方法依然延续基本模型的思路,利用同样的模型,只是增加申办失利的哑元变量。作者做了两组对比回归。第一组,使用全部样本,奥运会效应的识别与基础模型一样,而那些申办失利的国家也用同样的样本进行检验。作者发现,主办国的奥运会效应和失利国的奥运会效应在大小上非常接近。他们接着做了第二组对比,这一次缩小了申办失利国家的范围。前一次对比,所有申办国都被赋值为1,而这次只有那些投票阶段得票仅次于最终获胜国的国家才被定义为1。比如在与悉尼竞争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失利的北京,就是一个例子。在第二组对比中,两类国家的奥运会效应也没有显著差异。
至此,实证结果基本证实了申办奥运会这一行为本身就可以影响贸易量,申办失败所带来的奥运会效应与举办奥运所带来的奥运会效应并没有显著差别。作者认为申办工作是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开放的姿态,这本身就会刺激贸易量的增加。这就基本回答了本文开头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申办奥运会这一行为(无论成功与否)与出口增加正相关”。
随后,作者使用了一个政治经济学模型来阐述他们对奥运会释放积极贸易自由化信号的理解。他们认为,尽管申办奥运有着很高的成本,也有失败的风险,但是由于申办行为本身就可以带来积极的贸易变化,所以各国依然有动力申办奥运。实证方面的结论已经证明,奥运会效应并非我们基于我们传统的认识。一般而言,我们谈到奥运会效应会认为主办国的经济基本面起了变化。比如,兴修场馆和基础设施刺激了经济,促进了出口。然而,本文的发现否定了这一看法。由于申办失利国存在类似的奥运会效应,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大兴土木和迎来大量观众,这就说明奥运会效应不是通过改变本国经济基本面来影响贸易的。
5. 其他文献
Brueckner and Pappa (2015) 根据188个国家1950-2009年的数据发现申办奥运会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势。在奥运举办前的7-9年(覆盖举办权投票时期,比如,北京和张家口是在2015年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申办国的经济活动就开始活跃,GDP、消费和私人领域的投资增长。对于举办国而言,在奥运来临前的2-5年,GDP、消费、私人和政府投资都显著增长。
除了奥运会,还有一些大型活动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比如足球世界杯。上文分析的Rose and Spiegel (2011),就对世界杯效应进行了评估。其他还有如Szymanski (2002),也研究了世界杯对经济的影响。
除了对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和国际贸易,经济学家也关心大型活动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值得推荐的作品有:Hagn and Maennig (2008) 和Feddersen and Maennig (2012)。前者研究了1974年德国世界杯对本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后者研究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对不同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之,奥运会效应是多维度的,可能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如: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发展与增长、劳动经济学。甚至也有学者以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政策研究奥运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Chen et.al, 2013),这就涉及到了环境经济学。以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为起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技术。所以,请从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的角度观察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吧,也许新的一轮研究高潮正在到来!
6. Abstract
Why should countries offer to host costly ‘mega-events’ such as the Olympic Games? We show that hosting a mega-event increases exports. This effect is statistically robust, permanent and large; trade is over 20% higher for host countries. Interestingly, unsuccessful bids to host the Olympics have a similar impact on exports. We conclude that the Olympic effect on trade is attributable to the signal a country sends when bidding to host the games, rather than the act of actually holding a mega-event. We develop an appropriate formal model and deriv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liberalising countries will signal through a mega-event bid.
7. Reference
Brueckner, M., Pappa, E. 2015. News Shocks in the Data: Olympic Games and Their Macroeconomic Effec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47: 1339-1367.
Chen, Y., Jin, G., Kumar, N., Shi, G. 2013. The Promise of Beijing: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on Air Qua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66: 424-443.
Feddersen, A., Maennig, W. 2012. Sectoral Labour Market Effects of the 2006 FIFA World Cup, Labour Economics, 19: 860-869.
Hagn, F., Maennig, W. 2008, Employment Effects of the Football World Cup 1974 in Germany, Labour Economics, 15: 1062-1075.
Rose, A., Spiegel, M. 2011. The Olympic Effect, Economic Journal, 121: 652-677.
Szymanski, S. 2002.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World Cup, World Economics, 3: 169-177.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