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
Resnjanskij, S., Ruhose, J., Wiederhold, S., Woessmann, L., & Wedel, K. (2024). Can mentoring alleviate family disadvantage in adolescence? a field experiment to improve labor market prospec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32(3), 1013-1062.
01
引言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孩子的支持不尽相同。家庭支持的缺位让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就身处劣势,不平等在代际之间持续传递。
如何帮助家庭背景较弱的青少年,使之拥有更好的未来?本文提供了一个方案。
本研究前后历时近10年,成果最终于2024年发表在JPE。作者团队进行随机试验,评估了一个助学项目的效果,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在背景弱势学生年纪尚轻时向其提供助学指导,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家庭支持的不足,改善其未来就业希望。
02
助学项目与随机分配
当前,国内有不少高校和公益组织发起“助学项目”,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弱势家庭的孩子免费辅导中小学课业,一般为每周一次或几次。辅导形式一般为一对一的上门辅导或集体辅导,地理条件不便时则进行线上辅导。
本研究中的助学项目主要提供的则是指导(mentoring),而非学业辅导(tutoring),在一到两年间,由同性别大学生与受助中学生定期一对一会面,探讨学校生活、课外活动、未来就业等话题。
受助青少年大约14周岁,均就读于最差的中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本研究共使用了该项目在德国境内的10个执行点进行随机试验。
研究团队首先收集了全体青少年的基线数据,然后基于关键变量将学生们进行成对匹配(pair-wise matching),再将匹配的两个人分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在助学开始后的三年内,研究团队每一年均进行追访并收集其成绩数据。具体过程及样本量如图1所示。
图1 随机试验过程与样本量
(原文Figure 1)
本研究的随机分配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该项目存在超额申请(oversubscription),即申请人数多于位置,录取时便可随机分配名额,未被录取的申请人进入对照组。两组学生的个体背景变量和干预前结果变量取值在统计上均平衡。
此外,根据作者的定义,样本中46%的学生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劣势,父母在教育、经济或时间、语言或制度(这是移民父母的劣势所在)这三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无法为孩子提供支持。
03
变量与方法
本文关注学生的“劳动力市场前途”(Labor Market Prospect),即未来就业有多大希望。作者从三个维度进行度量:数学成绩、耐心程度与社交技能、就业想法(进入学徒培训的意愿、是否明确未来职业),分别体现学生的认知、行为与意志力。具体测度见原文IV.B节。
现有研究表明,这三个方面均与未来劳动力市场表现高度相关,可以用于预测学生前途。作者将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计算出学生的劳动力市场前途指数(Index of Labor Market Prospects)。
本文以此指数作为结果变量,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i代表受助学生,p代表成对匹配组别,t为时间(0为项目开始前,1为开始一年后,以此类推),Y为前途指数,T代表个体在实验组,HI_SES代表背景强势(取0则为背景弱势学生),X为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大五人格等),μ为匹配组固定效应。
因此,α1估计出弱势学生的意向处理(ITT)效果,即获得受助机会对弱势学生的平均影响。α2估得强弱势学生之间的处理效果差异,为强势学生的原生优势。
此外,为了得到实际参与项目的效果,原文又使用如下两步法进行估计:
其中D取1则代表确实参与了助学项目。Ф1估得接受指导对于弱势学生的效果(TOT),估得强弱势学生之间的效果差异。
04
助学项目的短期影响
由表1可见,在项目开始一年后,获得受助机会的背景弱势学生的劳动力市场前途指数提高了0.644个标准差。对于背景不弱的学生,则有一个不显著的负面效应,或许助学挤出了一定的家庭支持。
表1 助学项目对就业前途的影响
(原文Table 2)
从构成来看,获得受指导的机会,对于前途指数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不过对于第二个维度,效应主要来源于耐心而非社交技能;对于第三个维度,效应则主要来源于进入学徒制的意愿而非未来职业设想。
原文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机制,提取出三个观测到的中介因素,分别是:认为上学对日后工作有用、与导师谈论未来、导师是工作选择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第二个因素最重要。对于背景弱势学生而言,这三个因素实际上只能解释效应的1/3,另外2/3则无法归因(图2)。
图2 背景弱势学生处理效应依中介因素分解
(原文Figure 4)
05
助学项目的长期效果
研究团队在助学开始2年、3年后进行追访,发现对于背景弱势学生而言(图3),数学成绩的提高持续到中学结束,而对就业意向的影响不断上升。但是,对于耐心和社交技能的影响却在助学结束后很快消失。
此外,项目开始3年后,一些受助学生已经开始参加工作。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背景弱势学生进入学徒制培训的可能性更大。学徒制培训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部分,学生学成之后往往能够获得很高的劳动力市场回报。
本研究还有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虽然因为样本比较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背景弱势的受助学生在本阶段学业结束后继续读书的可能性会下降,而失业的可能性也下降了。作者的解释是,助学指导让学生对未来有一种更切实际的期望,促使他们选择了更加稳妥的道路,因而一方面降低了升学可能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失业的可能性。
图3 背景弱势学生三年内处理效应
(原文Figure 5)
06
讨论
研究的最后一部分对这一助学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核算,发现对于背景弱势学生而言,成本与预期收益(学生的预期终身收入现值)之比为1:18,且单位成本不高,拥有推广潜力。
当前我们国内大多数助学项目都是以学业辅导(tutoring)为主,明确要求志愿者有教授某一科的特长,面试时也主要考察某一科的教学技能。指导(mentoring)一般只是额外内容,尤其当志愿者担心“水课”指责时,这种指导行为就会进一步减少。
本文清楚地展示了指导对受助学生的价值。探讨学校问题、课外生活、未来就业等话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志向、培养耐心,甚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助学项目在学业辅导之外,若能挑选有能力的志愿者加入指导元素,相信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受助学生家庭投入的不足,帮助他们构建更好的未来。
补充资料
【1】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观看原文作者Ludger Woessmann 在西班牙教育经济学会(AEDE)第29届年会上对本研究的讲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LpcoN7OCc。
【2】关于助学指导计划的影响,也可以参见经济学家Núria Rodríguez-Planas的非技术性综述:https://wol.iza.org/articles/do-youth-mentoring-programs-change-the-perspectives-and-improve-the-life-opportunities-of-at-risk-youth/。
推文作者:林孟蔚,巴塞罗那大学、巴塞罗那经济研究所(IEB),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学、人口与劳动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因果推断方法。邮箱:mengwei.lin@ub.edu,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来信讨论。
Abstract
We study a mentoring program that aims to improve the labor market prospects of disadvantaged adolescents. Ou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estigates its effectiveness on three outcomes highly predictive of later labor market success: math grades, patience/social skills, and labor market orientation. For low-SES (socioeconomic status) adolescents, the mentoring increases a combined index of the outcomes by over half a standard deviation after 1 year,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ach outcome. Effects on grades and labor market orientation, but not on patience/social skills, persist 3 years after program start. By that time, the mentoring also improves early realizations of school-to-work transitions for low-SES adolescents. The mentoring is not effective for higher-SES adolescents.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