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原文信息:

Huang, W., Luo, M., Ta, Y., & Wang, B. (2024). Land Expropriation, Household Behaviors, and Health Outcomes: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3358.

01

引言

土地征收是政府获得土地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常见途径,尤其在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资产,失地及其补偿与农民福祉直接相关,但既有研究却侧重于评估土地征收对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并且因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和可靠的数据集,有关征地影响家庭行为和个体健康的经验证据有限。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土地征收对个体劳动力市场参与、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来填补上述研究空白。

02 

制度背景:中国的土地征收

中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地方政府有权从农村家庭中征收土地,将其转化为国有城市土地,然后出售给第三方用于建设目的。地方政府通常根据当地发展计划起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后公布有关土地征收的地点、时间和补偿等信息。农民有权获得土地补偿、安置补助以及地上附着物和种植的作物补偿。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新举措以提高补偿标准,综合考虑了土地原始农业用途、地理位置、供求关系和地区发展水平。

03 

数据和实证策略

3.1 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微观数据库(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六轮调查数据)。CFPS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于2010年发起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每两年开展一次。主要样本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162个县和649个村,包含社区、家庭和个体的经济活动、教育成果、家庭关系与家庭动态、人口迁移、健康等诸多内容。

每一轮调查中,住户都会被询问土地在过去12个月内是否被征收,2010年调查中还提供了土地征收的特定年份信息,为评估征地的动态影响提供了机会。全部样本中有15.2%的家庭在CFPS所涵盖的年份内经历过土地征收。文章剔除那些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被征地的家庭,以及调查时年龄不在20-80岁的个体,得到基线样本包含1182户家庭和3581个人。

表1对文章主要分析的样本和全部CFPS样本的相同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二者没有系统差别,表明文章用于分析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其中,个体工作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人均收入按照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划分;家庭人均消费包括医疗服务消费、其他服务消费、食品衣着消费、与房屋有关的和日用品消费。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将收入和消费调整到2010年的可比水平。平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分别约为15200元/人和12500元/人。

3.2 实证策略

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土地征收对家庭行为和个体健康的动态影响。首先,构建如下非参数事件研究模型,分析征地前后家庭和个体的动态变化趋势:

其中,yict表示t时间c县的家庭或个体i的结果变量。Xict代表控制变量的系数矩阵。δt、δc分别表示时间和县固定效应。μr是给定r时相对于被省略的μ-1的指标系数。在每两年一次的CFPS数据中,事件时间r指相对于家庭首次报告土地征收的调查轮次,r=0表示调查发生在土地征收后的一年内,r=1代表调查发生在首次报告土地征收的调查轮次的后一轮,r=-1表示调查发生在首次报告土地征收的调查轮次的前一轮,分析首次报告土地征收的调查轮次之前的最多三轮和之后的最多两轮。

其他需要说明的是,①对于个体层面的基准回归,其他控制变量还包括个体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对于家庭层面的基准回归,纳入户主的相应信息。②考虑到CFPS的抽样在村一级分层,并且各村征地计划具有很大差异,因此采用村级聚类稳健标准误。③非参数事件研究法依赖一个识别假设,即土地征收与所研究的结果变量不相关。由于土地征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村民对该行动的影响很小,此假设很可能得到满足。

其次,采用参数事件研究法量化估计效应的大小及其显著性,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关键系数表示土地征收后相对于土地征收前所有时期的结果变化。控制变量与模型(1)一致。识别假设是,在控制土地征收和所包含的控制变量后,征收时间与结果相对于所有先前时期的偏差无关。考虑到土地征收对经济行为和健康结果的影响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额外计算并比较了事件时间0-2以及事件时间1-2的平均效应。

最后,使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D)进行回归:

其中,DDict为关键自变量,若c县的i家庭或个体处于土地征收后时期,则取值为1,否则为0。δ表示土地征收产生的影响效果,应与上述参数事件研究法中估计的事件时间0-2的平均效应相当。

04 

实证结果

4.1 对土地征收的遵守情况

图2和表2的结果显示,经历土地征收的概率在事件时间为0时达到100%,直接证明了将家庭首次报告土地征收的调查轮次视为“事件轮次”的合理性。此外,土地征收后家庭立即获得较高的补偿,约为6300元/人,这种积极影响在随后的年份中持续存在,表明补偿并非一次性全额支付,并且一些家庭可能多次经历土地征收。Panel C汇报了差分模型的结果,与事件研究法结果一致。

4.2 土地征收对劳动力市场参与的影响

综合图3与表3的估计结果来看,个体在土地征收后立即工作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将下降2.9个百分点,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征收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变得不显著。对于工作类别而言,土地征收后,个体从事农业工作的概率较低,这种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加,而个体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可能性较高,土地征收后的第三轮调查中,个体的非农业就业概率是首次报告土地征收调查时的2.0倍以上。因此,土地征收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虽然失地农民失去农业机会,但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始从事非农业工作,从而减轻对劳动力市场参与的负面影响。

4.3 土地征收对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依据图4和表4的估计结果,土地征收后,家庭人均收入立即增加,这主要是由征地补偿推动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呈减弱趋势。平均而言,在土地征收后的三轮调查中,家庭年均收入增长了4800元。对总收入的构成深入分析表明,土地征收后,农业人均收入下降,而非农业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并且对非农业人均收入的影响在事件时间1-2时较大,幅度在2000元左右。

图5和表5展示了土地征收对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土地征收后家庭人均消费的变化不显著,只有人均医疗费用在土地征收后显著增加。此外,家庭储蓄率在土地征收后上升了14个百分点,可能是家庭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以应对因失地而产生的潜在财务风险。

此外,土地征收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流动性约束或信贷约束导致家庭消费不平稳,土地征收补偿对这类家庭消费行为产生更大影响。因此,按照土地征收前家庭总消费水平是否高于中位数划分流动性受约束和流动性不受约束组别;考虑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更容易进入信贷市场以平滑收入波动,根据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将家庭分为难以获得信贷和易于获得信贷的组别。表A.1的结果显示,土地征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分布不均,流动性约束或信贷约束较紧的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更显著。

4.4 土地征收对健康的影响

分别从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Self-reported health,SRH)、抑郁评分、身体健康和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等方面衡量个体健康状况。其中,SRH是主观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常用指标,可以反映个体认可但他人不知道的信息,使用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来衡量SRH;计算抑郁测量量表中每个问题的分数平均值,标准化平均值,将其分为十分位数来构建抑郁分数,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是否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病、是否肥胖和是否吸烟用来衡量身体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图6和表6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后,个体的主观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并且在后续年份中有更大的积极影响;个体抑郁评分呈下降趋势;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健康行为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此外,表A2汇报土地征收对主观健康的积极影响是否因补偿金额而变化,结果表明,获得较高补偿的个体,土地征收对其主观健康的影响更大。

05 

稳健性检验

依次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检测被征地的家庭或个人与未被征地家庭或个人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其次,研究征地时间与县级、家庭和个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再次,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和将固定效应水平改变到省份或个人、家庭水平。最后,考察一定规模的土地征收是否会影响未被征收家庭或个人的结果。上述检验结果都支持文章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06 

结论和讨论

土地征收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流动性对家庭和个人的收入、消费、非农业参与和主观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潜在的政策含义是,为农民土地使用权交换提供政策保障,有利于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家庭某些经济行为和健康状况的改善。研究结论可能对目前普遍存在土地征收的发展中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征收普遍有利于家庭福利。土地征收的强制性性质和中国缺乏有效的土地市场,使得很难对整体福利效果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

 Abstract 

Us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set from China, we exploit an event study approach to trace out the consequences of land expropriation on household economic behaviors and health outcomes. The expropriated rural households receive an average compensation per capita of over 6 thousand yuan (60 percent of pre-event income) immediately after expropriation and thus have a higher income level. Among the people in these households, the likelihood of working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decreases while that of working in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increases. Meanwhile, medical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by 0.4 thousand yuan and the saving rate rises by 14 percentage points. People in these households experienc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ubjective health status, in terms of self-reported health and depression, while their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do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all, land expropriation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and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affected rural households by providing additional liquidity.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46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