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

https://cn.leifu.whu.edu.cn/info/1043/1491.htm

原文信息:

Frakes, Michael D., and Melissa F. Wasserman. 2024. Deadlines versus Continuous Incentives: Evidence from the Patent Office. Cambridge, Mas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01

引言

在代理理论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委托人在执行任务时应给予代理人多少自由裁量权。给予代理人自由裁量权可能有助于利用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的某些信息优势;然而,这是以允许代理人的行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这种权衡在执行任务的多个维度上都会体现,本文探讨的是其中一个维度:任务完成的及时性。

有截至日期的任务分配系统可能会导致员工拖延并采取相应的“DDL行为”(如在DDL前加急赶工),而有持续激励机制的绩效评估系统可能会减少“DDL行为”,但相比之下可能少了与灵活性,从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这篇最新发表在NBER上的工作论文通过观察美国专利商标局2011年的一项针对专利审查员的改革对比了基于DDL的任务定额分配系统和基于持续激励机制的绩效评估系统,对以上问题展开探究。这项改革是在其双周配额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激励,即每日计算平均审查完成时间,并将其作为各种晋升和奖金的依据。其目的是减少任务在配额周期末集中完成的现象。本文检验了这种持续激励的制度是否会导致拖延现象的减少,以及其是否会因为减少自主权而导致任务质量变化。

02 

专利审查流程

为了解后续实证结果的含义,我们有必要先对美国专利审查制度进行说明。具体而言,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审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专利申请提交与分配:专利申请人提交专利申请,这些申请被分配到对应领域的审查团队,通常由15至30名审查员组成。团队的主管审查员将申请分配给具体的审查员。

(2)先前技术检索:审查员查找与所申请专利相关的已存在专利、申请或出版物

(3)首次办公室行动(FOAM):审查员根据专利法规定的标准(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决定是否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如果拒绝,审查员将列出拒绝理由。

(4)申请人回复:申请人在被拒绝后,可以修改申请或对拒绝理由提出反驳。

(5)二次办公室行动:审查员在收到申请人回复后,进行二次评估,选择批准专利,最终拒绝,和非最终拒绝(由新的拒绝理由)。

(6)申请人二次回复:面对最终拒绝,申请人有三种选择:放弃申请、上诉(向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上述)、继续申请。

(7)审批与授权:对于一般的审查员(GS-13及以下),他们的决定需要由上级或主审查员签字批准。对于主审查员(GS-14),他们有权自行签属决定。

03 

数据

3.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利申请信息检索数据库(PAIR):包括2001年3月至2022年6月30日提交的申请,共有超过700万份专利申请数据。PIAR数据库提供了每个专利申请的具体信息,包括首次和二次办公室行动的时间和结果,以及专利审查员的姓名。

(2)自由信息法案(FOIA)请求:获取每个审查员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每次GS级别晋升的具体时间,从而分析审查员的激励和行为变化。

(3)三方同族专利数据库(TPFD):该数据库收集了世界各地专利局(包括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提供的专利申请结果,这些数据有助于验证美国专利审查员的决定与欧洲专利局的审查结果是否一致,作为审查准确性的指标。

3.2 描述性统计

下表展示了从2005年至2015年期间GS-14审查员完成的初次审查(FOAM)的情况,以及在2011年改革前三年(2008-2010,第4-6列)和后三年(2012-2014,第7-9列)期间完成的初次审查的细分数据。其中的End-loading Rate是衡量拖延情况的指标,其具体计算方式为用配额周期最后一天完成的除此审查数量除以整个配额周期内完成的除此审查数量。可以看出在改革后三年,这个比例从改革前的0.415显著下降到0.214。此外,对于通过初次审查的概率(First-Round Review Allowance Rate),在改革前最后一天完成的初次审查通过率较低,仅为0.05,而不是在最后一天完成审查的申请通过率较高,为0.234。这个差异在改革后几乎完全消除。其余具体信息见上表。

04 

审查平滑化

4.1 审查时间的平滑化

这部分分析了专利审查员在配额周期内初次审查完成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2011年改革后这种分布情况的变化。其核心是比较在设置固定期限配额系统和连续激励系统下,审查员的工作时间分布。

图1显示了不同等级的专利审查员在2011年专利局绩效评估改革前后,配额周期最后一天完成初次审查(end-loading)的比例。图中可以看到,2011年改革之后,所有等级的审查员在配额周期最后一天完成初次审查的比例显著下降,尤其是GS-14等级的审查员,从改革前的40-48%降至改革后的20%左右。这表明改革后的连续激励机制有效减少了审查员推迟到配额周期最后一天完成工作的现象。

图2显示了2011财政年度内,GS-14专利审查员在不同日期完成初次审查(FOAM)的频率分布情况。图中可以看到,2011年4月之前(虚线),在配额周期的最后一天(第14天),审查员完成初次审查的数量显著增加,形成明显的峰值,表明存在严重的end-loading行为。然而,从2011年4月(第三季度)开始,这种峰值明显减少,工作量分布更加均匀。这与2011年实施的新绩效评估改革(引入连续激励机制)时间点一致,表明改革有效减少了审查员在配额周期最后一天集中完成初次审查的现象。

4.2 审查结果的平滑化

接下来,作者通过比较初次审查是在配额周期的最后一天(末期完成)还是在周期内其他时间(非末期完成)完成,检验初次审查的平滑化是否也导致审查结果的平滑化。根据上文的结果,如果审查员在整个两周的配额周期内平滑分布其工作,他们在最后期限前面临的时间压力将减少,从而可能减少在时间压力下进行草率拒绝(shotgun rejection)的现象。作者具体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评估:

其中,α表示个别申请,i 表示审查员,t 表示初次审查完成的年度。End-loaded表示初次审查是否在配额周期的最后一天完成。X表示一些申请特征。FOAMallow表示申请是否在初次审查中被批准。γ是审查员固定效应。本文对GS-14审查员展开分析。

相关结果如图4所示。图4的Panel A中,作者将β1系数(及其95%置信区间)沿着y轴绘制,并沿着x轴绘制相应的初次审查年份。结果表明,在2011年改革前的几年中,β1始终显著为负,表明在最后一天完成的初次审查相比于在配额周期内其他时间完成的初次审查,拒绝率显著更高,这与草率拒绝的预测一致。而在改革后,β1系数接近于0。表4的其他Panel中作者进行了相同的分析,但选择了其他衡量指标。Panel B表明改革前初次审查的拒绝率在末期完成和非末期完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最终通过率的差异较小。改革后,这一差异进一步减少,接近于零。Panel C中的结果表明,改革前,初次审查末期完成的申请其审查时长显著更长,而改革后,这一差异显著减少,表明工作分布的平滑化减少了草率拒绝导致的延迟。最后,在Panel D中,作者通过与欧洲专利局结果的对比,评估审查准确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初次审查在末期完成与非末期完成之间的审查错误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审查员在面临时间压力时会进行初步的草率拒绝,然后在后续的审查中进行纠正。

作者进一步进行了一个Day-by-Day的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与上述结论一致。

05 

审查平滑化的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连续激励系统的实施鼓励审查员进行更持续的工作努力,从而使审查结果更加平滑,包括几乎完全消除了“草率拒绝”现象。然而,改革可能会带来一些抵消的负面影响。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连续激励系统的主要缺点之一是缺乏配额系统所带来的时间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与高效能连续激励相关的灵活性减少可能会导致压力和焦虑增加,从而可能导致整体工作质量下降。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检验了2011年改革是否提高了专利审查的净质量,探讨专利审查质量的两个维度:审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别地,作者假设虽然所有审查员都面临因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但高级审查员(即GS-14级审查员)在当时面临的激励变化明显更强。对于较低级别的GS审查员来说则情况并非如此,他们需要监督员的签字确认才能获得工作量积分,这通常会有一定延迟。因此,对比GS-14级审查员的变化和其他审查员的变化就可以检验这种连续激励系统的作用效果。

作者采用下式进行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Yikte表示第i个申请在第t年由第k个审核团队第e位审查员完成初次审查的结果(审查时长的自然对数、初次审查通过率、审查错误率),TREATMENT表示申请是否由GS-14级审查员审查,EXPERIENCE表示审查员的经验水平。

相关结果如图7显示,随着2011年改革的实施,相比于GS-11级以下的审查员,GS-14级别的专利审查员的审查时长减少、初次审查通过率增加、审查错误率则无显著差异。

06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实施的绩效评估改革,探讨了以连续激励机制替代传统的配额截止日期系统对专利审查行为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显著减少了审查员在截止日期前的“应急性拒绝”行为,均衡了工作分配,并缩短了专利审查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时,审查的准确性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表明改革提高了专利审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Abstract 

A quota system with an associated deadline may retain the possibility of worker procrastination and related deadline behaviors. A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based on continuous temporal incentives, on the other h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alleviate deadline effects but may lose some of the quality-relate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a quota/deadline system. We explore these tradeoffs by observing patent examiner behavior and examination quality outcomes surrounding a 2011 reform at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that built on its bi-weekly quota system by adding a set of bonuses tied to daily examination-pendency measures. We find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deadline effects and near complete temporal smoothing in examiner behavi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eform, leading to large reductions in average examination pendency while resulting in no corresponding reductions in the accuracy of examinations.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