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

原文信息:

Sharafi, Z. (2023). Poverty and perseveran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poverty on effort provis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62, 103040.

01

引言

贫穷不仅仅是经济资源的匮乏和外部资源的不足,还被证实会通过心理渠道对个体内部资源(技能、能力以及表现)产生影响(Kremer et al.,2019)。接受教育是对抗贫穷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而毅力(perseverance)在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上起到了关键作用(Almlund et al.,2011)。王勃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倘若事实并非如此,贫穷对毅力产生不利影响,穷人更难“上青云”,将导致恶性循环——贫穷的后果(毅力受损)反过来又为脱贫制造了更多的障碍。基于此,本研究探究的问题是:贫穷是否会对毅力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贫困如何影响个人的毅力?研究基于一项实验、结合DiD模型,探索了贫穷对在校青少年毅力的影响。

实验设计

02

本文基于一项实验,应用了“启动”技术(priming technique),随机化青少年的财务状况的同时,通过操纵个体对自身匮乏和被剥夺的感知来模拟贫穷的状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令人沮丧的情景中,衡量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会继续努力完成指定任务(代表毅力)。使用启动技术和这样的模拟实验主要是考虑到研究的伦理道德,直接把样本分为“穷人”“富人”并对其毅力进行测度是不道德的;然而,要纯粹的进行实验,让本来其他条件类似的一群人一部分人变富有、一部分不变,又成本高昂而不可实现。

研究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一个混合收入区的四所学校(两个男子学校,两个女子学校)进行,从学校提供的八年级学生名单中邀请171名青少年参与实验,将样本青少年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baseline stage)包括一些破冰问题和单次的试验任务;第二阶段包括十个问题和三次毅力表现测试;第三、四阶段类似,包括一段描述性问答题目和三次试验任务。

其中,第一阶段存在的意义是:(1)此阶段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回答同样的问题,参与者的表现将被用作他们处理这个特定任务的能力差异的代理;(2)向青少年们讲授了整个任务过程,消除了主要实验结果中的学习曲线效应;(3)有助于消除因参与实际实验而产生的基线焦虑。在这个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只有那些准确完成基准任务的人才能进入实验的主要阶段。

而后,第二、三、四阶段属于让参与者接受了三轮的treatment。实验组在这三个阶段的问答题目与他们经济状况相关,旨在提醒贫困者,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匮乏以及可能面临的经济困境,从而使其因自身的贫困状况而产生沮丧、消极的情绪。控制组二、三、四阶段的问答题目与个人经济状况无关。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中,实验组的参与者被问及是否受益于增加效用的事物,如私人卧室、私人辅导或课外课程、定期足够的零花钱、体育俱乐部会员等。在每个问题中,参与者被要求报告他们的家庭/父母是否有能力为他们提供以上特定的物品(实际上只有更富裕的经济阶层才能负担得起的)。由于贫穷的青少年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被剥夺了被问到的某种事物,这能贫穷的参与者他们的生活不足和短缺。然而,控制组的参与者被问及的是关于日常安排的非常笼统的问题,不会激起任何情绪状态。

对毅力的衡量是参与者为了完成特定的、对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依赖度较小的某个任务花费的时间。本研究设计及的任务是,参与者被要求在一张10 × 10的表格中找到一个由4个字符组成的特定无意义组合,比如“4×25”。根据给参与者的说明,每次试验最多有三个正确答案,这意味着也可能有更少(0个、1个、2个或者3个)的正确答案。九项主要试验中有四项根本没有所要求的组合。因此,在这些任务上花费的时间不是反映认知能力、技能水平,而是反映参与人的毅力。

实验过程中,使用Bradley和Lang(1994)开发的一种非语言工具来测量每一轮启动后参与者的情感状态,用以研究可能的作用路径。

03 

结果

(1)描述性统计

图1统计结果可知,贫穷的参与者受到实验的影响更大、更显著。由于贫穷和被剥夺的反复提醒,实验组的贫困样本在解决任务时投入的时间比对照组少了6.8分钟。图1的B部分显示了情感变化情况,可见,在进行贫穷提醒后,实验组穷人的情感变得更为消极。

图2展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贫穷和非贫穷参与者在毅力测试中所花费的时间。从A部分可知,对照组中两类参与者毅力测试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并无显著差异。而从B部分可以看到,实验组中,贫穷参与者花在每次毅力测试的时间显著减少。

(2)模型与结果

(1)

本文建立了上式所示的数理模型,对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确定。

其中,Poor表示个体经济状况(贫穷vs不贫穷);Treatment表示实验条件(实验组vs控制组);Poor×Treatment表示经济状况与实验条件的交互项;X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P表示个人毅力,即在九次毅力测试中耗费的总时间。

表1第(1)列仅包含经济状况一个解释变量,不包含其他控制变量,其结果表明经济状况相对贫穷的参与者花在毅力测试上的时间相对较少。第(2)列结果显示,实验条件(提醒贫穷)也会减少参与者毅力测试上的时间。第(3)列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实验条件的交互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第(4)列是进一步加入相关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依旧显著为负,这表明贫穷会削减青少年的毅力。第(5)列是进一步考虑性别差异的回归结果。第(6)列是加入学校固定的回归结果。

为了确认稳健性,考虑将P的表征替换为了“参与者找到正确答案所花费的总时间”,强调答案的正确性。结果与表1保持一致,贫穷会削减青少年的毅力。

为了探索潜在的影响机制,将参与者情感状态纳入考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A1所示。可知,经济状况和实验条件能够针对目标人群并改变参与者的情感状态。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中穷人的情感更消极。而大量文献表明消极的情感会消耗积极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两种能力与认知能力相似,都是受限的。因此,本文认为贫困导致的个体积极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损失,增加了穷人的努力成本,从而使他们不愿承担额外的负担,即不再继续付出努力,损害了他们的毅力。

 结论

04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贫穷会损害青少年的毅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成就。对此影响产生的机制,本研究认为贫穷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是阻碍其保持“坚韧”、有“毅力”的重要原因。

Abstract 

Perseverance, known as provision and continuation of effort, is a decisive factor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all goals. Poverty, however, can impair this crucial skill.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causal effect of poverty on perseverance in an education context with adolescents in Iran.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esign to manipulate perceptions of own scarcities and deprivations, I measure adolescents’ perseverance while they complete a real-effort task. Results reveal a large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f poverty on perseverance, and consequently, performance. Participa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exert 25% less effort than those from affluent background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overty is one of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causes to impair perseverance demonstration in effort-demanding situations.

推文作者

赵雪梅,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

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经济。

交流邮箱:m202174308@hust.edu.cn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37篇文章 2天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