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原文信息:

Huang K G, Jia N, Ge Y. Forced to innovate? Consequences of United States' anti-dumping sanctions on innovations of Chinese exporters[J]. Research Policy, 2024, 53(1): 104899.

01

引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贸易摩擦已经上升为全球商业和国际关系中的核心议题。其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反倾销制裁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发达国家旨在通过反倾销制裁,以保护发达国家产业免受低价进口商品倾销影响,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近年来,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备受关注。而美国对华征收反倾销税的频率比任何国家都高 (Roberts, 2008; Chandra and Long, 2013; Chandra, 2016)。在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中,约70-80%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价和低附加值产品上,如化学品、钢铁和矿产产品(Li, 2005)。

由于企业创新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价值,多数研究关注了贸易保护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 (Henderson and Clark, 1990; Florida and Kenney, 1994; McGahan and Silverman, 2006; Criscuolo et al., 2017)。已有研究主要以中国出口商企业为例,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出口行为如何影响欧洲和美国市场的企业。Bloom et al. (2016)表明,由于“逃避竞争”机制,中国向欧洲的出口行为促进了欧洲企业技术创新。这一观点与Lenway et al. (1996)的研究结果一致,Lenway et al. (1996)理论分析认为,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后,反而导致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减少。因此,以反倾销制裁为代表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迫使出口商通过创新来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逃避来自出口目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即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一个意外结果可能是,发展中国家为“逃避竞争”而进行技术创新,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加剧未来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竞争,为改变未来国际技术竞争格局奠定基础。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反倾销制裁对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的创新影响。

有鉴于此,文章搜集了2000-2009年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数据,结合中国工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商企业的自主创新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的反倾销制裁,反而倒逼中国出口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即企业发明专利产出数量显著提升。文章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后,将通过技术创新以逃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Aghion et al.,2005;Bloomet al.,2016)。此外,2006年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企业创新中起到重要的扶持作用。2006年后,美国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出口商的创新倒逼效应更为明显。

背景

02

征收反倾销税是国家对抗低价外国竞争对手的主要贸易制裁手段之一。该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企业以低于正常市场价值销售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影响,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倾销。通过征收额外的税费,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减少其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保护国内行业的发展。反倾销税的实施通常是基于详细的调查和证据收集,旨在确保公平贸易,避免因价格扭曲造成的市场不公。

美国采取反倾销行动的频率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频繁(Roberts, 2008)。例如,1980-1986年期间,由美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占全球的90%(Schott,1990)。其中,美国的反倾销对象主要是中国,美国对华实施的反倾销税高于其他任何国家(Roberts, 2008)。如图1所示,美对华的反倾销制裁力度在2000-2009年之间大幅上升。

虽然从理论上来看,反倾销制裁旨在通过惩罚从事不公平贸易行为(倾销)的外国出口商,以确保各国之间的贸易公平,但是有研究表明,贸易保护政策更多用于政治目的(Jabbour et al.,2016)。Tharakan and Waelbroeck(1994)发现,欧洲和美国实施反倾销制裁的决定因素主要受到国内政治影响。Francois and Niels(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墨西哥反倾销当局偏袒由大型国内企业主导、拥有更显著政治影响力的行业。Moore(1992)评估了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立法过程,发现委员会的立法标准超出了合理法律解释范围,并且立法过程受到了特殊利益团体和寻求选票的政治人士的重大影响。因此,为保护本国利益不受影响,美国倾向于对那些与发展中国家竞争较为激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实施反倾销制裁措施。

03 

数据

1、世界贸易组织(WTO)反倾销案件数据库。该数据搜集了1985-2015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征收的所有反倾销案件。数据库包含反倾销产品级产品的八位HS代码。作者采用美国启动调查的时间作为冲击时间。因为在实施反倾销制裁前,美国需要对“倾销产品”进行调查,大约90%受到调查的产品最终会受到反倾销制裁。因此,当美国宣布对一种产品进行倾销调查时,该产品的出口商都知道该指控很可能会得到证实,并将在不久后倾销产品的出口税率将提升。

由于每次反倾销案件会涉及到多家生产反倾销产品的企业,并且一件商品可以被多次反倾销,为避免估计偏误,文章使用首次被美国反倾销的产品时间作为冲击时间。

2、专利数据库。文章搜集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从1985年至2015年企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出数量。

3、中国海关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了中国企业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和年份,记录了详细的产品名称及其八位数HS代码,这使得文章能够识别受反倾销制裁影响的中国出口商。

4、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2000-2009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工业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企业员工信息和财务情况。

合并以上数据集的步骤如下。首先,从反倾销案件数据库得到2000-2009年期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产品及八位HS代码。其次,通过HS代码将反倾销产品与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逐年匹配,从而识别出生产任何反倾销产品的中国出口公司。第三,为了获取详细的企业级信息,我们将每个产品受到反倾销制裁影响的中国出口企业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第四,根据国家专利产权数据,计算得到中国出口商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出数量。

实证策略及估计结果

04

文章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了美国反倾销制裁对于中国出口商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其中,关键解释变量Post_antidumping为中国出口商是否遭受反倾销制裁,若企业出口产品遭受过反倾销制裁则设为1,否则为0。被解释变量为发明专利。控制变量为企业资产、企业库存、企业销售利润、企业累计专利(企业从成立年到观察年的累计发明专利数,控制着企业的累计技术能力)。此外,文章还加入企业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企业文化和所处城市特征等不可观察的因素,以及不随企业变化但是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全国性因素。

基准结果汇报于表3。美国对中国出口商进行反倾销制裁后,中国出口商专利总数显著增加了20.1%,其发明专利数量上升,但是外观专利和实用专利数量无显著变化。图3的平行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商发明专利数量在实施反倾销制裁前相对于基期无明显变化,实施反倾销制裁后,发明专利数量相对于基期显著提升,并呈现出持续的攀升态势。

2006年中国推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了检验政府扶持是否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创新,文章分别考察了2006年前后美国反倾销制裁对出口商发明专利产出的影响,回归结果汇报于表4中。可以发现,2006年后,即中长期发展纲要实施后,反倾销制裁对于中国出口商具有更强的创新倒逼作用。

05 

进一步分析——美国市场的持续竞争?

受到反倾销制裁影响的中国出口商是否会继续向美国出口产品?其出口产品是否有变化?首先,文章初步统计了中国出口商遭受反倾销制裁前后,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的中国专利的总数和比例。文章发现,在反倾销制裁前后,中国出口商在USPTO申请的中国专利的比例仍保持在12 %左右。这表明在实施反倾销制裁后,这些中国出口商依旧积极进入美国市场。为进一步证实以上结论,文章还统计了遭受反倾销制裁前后出口商的专利产出类别变化。结果发现,84.4 %的中国出口商在接受反倾销制裁后,仍在相同的产品类别上继续创新。这些经验证据表明,反倾销制裁措施反而倒逼发展中国家在相同产品类别上进行技术创新,促使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结论

06

文章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制裁对中国出口商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制裁反而倒逼中国出口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即出口商企业发明专利产出显著提升。研究还发现,2006年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企业创新中起到重要的扶持作用。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种财富再分配效应。由于多数反倾销政策旨在保护本国市场的低端产业,这反而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逃避反倾销制裁。研究结果对促进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改变未来国际技术竞争格局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rade protection, particularly anti-dumping sanctions on foreign exports, impacts innovations developed by affected foreign firms. Using data on anti-dumping sanctions levied by the United States (US) government on Chinese exports and on domestic pat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sanctioned products developed by Chinese firms in China, our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es show that such anti-dumping sanctions imposed by the US on Chinese produc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number of patented innovations produced by the firms exporting from China targeted by the sanctions. This effect is boosted during the proinnovation national policy period launched by China in 2006. Moreover, we ascertain a critical scope condition that targeted exporting firms increase more-substantive innovations, rather than more-marginal ones, that likely increase the value-added of their products. 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ti-dumping sanctions could lead to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prompting targeted exporting firms to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s in order to elevate the value-added of their products, thus enabling these firms to escape the price competition of lower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mitigate the risk of future anti-dumping sanctions. This outcome means that,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lower-end domestic manufacturers, protectionist policies could actually intensify the competition faced by higher-end domestic manufacturers via increasing the innovations of affected foreign firms. These outcomes might not only alter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but also contribute to greater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推文作者:黄晴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