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谢凯
 
原文信息:
 
Glaeser, Edward L., Sari Pekkala Kerr, and William R. Kerr. "Entrepreneurship and urban growth: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with historical min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7.2 (2015): 498-520.
 
Chinitz, Benjamin. "Contrasts in agglomeration: New york and pittsburgh."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279-289.
 
01 引言
 
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要真正进行实证估计却又非常容易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困扰。工具变量是种好方法,但找工具变量却是一件苦差事。什么和现代的创业活动相关度很高,却没有其他渠道来影响现代经济增长呢?这篇文章利用Chinitz (1961)的假设,将视角投向了历史自然资源(矿产和煤炭)。
 
Chinitz(1961)认为,匹兹堡在20世纪50年代缺乏创业活动是因为它在历史上过于集中在钢铁行业上,而钢铁又反映出匹兹堡靠近大量的煤炭和铁矿。钢铁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它的存在挤出了更多的创业活动,这使得匹兹堡拥有大量的大型企业员工,但创业者寥寥无几。Chinitz(1961)强调,这种大型企业对创业精神的抑制既有静态因素(如新企业获得投入或资金的机会),也有动态因素(如创业技能和态度的代际传递)。
 
沿着这个思路,这篇文章试图证明,历史上附近拥有丰富煤炭和矿藏的城市,将发展出规模更大、创业活动更少的产业结构。这些早期工业特征能够通过持续性和代际传递来影响现代创业活动,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
02 OLS回归
 
 
城市经济增长:
 
c城市在2002年就业人数相对于1982年该城市就业人数的增长
 
城市创业活动:
 
①1982年c城市的平均企业规模
 
②1982-1986年c城市新创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占比
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初始就业规模、城市其他协变量和人口普查划分区域的固定效应后,城市初始平均企业规模每增加1个标准差,随后20年的城市就业增长就会减少0.70个标准差;而城市初始初创企业平均就业规模占比每提高1个标准差,未来20年的城市就业增长就会增加0.16个标准差(1-3列)。这个估计结果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是显著的。
 
值得注意的是,1982-2002年间,初始的初创企业平均就业规模占比越高和平均企业规模越小的城市经历了更快的企业工资支出的增长(4-6列),但并没有加快未来就业人员的收入增长(7-9列)。可能是解释是,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均衡,这种均衡限制了任何城市的薪资增长速度远快于其他城市的趋势,也可能是劳动力成本的降低给工人的薪资增长带来了下行压力。
进一步的,在控制初始就业规模、城市其他协变量基础上,加入都市圈*行业固定效应和城市固定效应后,结论大体无差,仍然在经济和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性。并且分行业、气候和时期来看,该结论保持稳健。城市创业活动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在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直接受到煤炭和矿藏的影响)中要强于在贸易、金融和服务业(不直接使用煤炭或矿物)中,并且更寒冷的城市(有更长的工业历史)经历了更慢的增长。
 
03 IV的故事
 
正如前面所讲,创业活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因果推断很容易受到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的困扰,这时候就不得不搬出一个可信服的工具变量来当救兵。
 
IV的故事先从Chinitz (1961)的假设说起。Chinitz (1961)认为,二战后,纽约比匹兹堡经历了更快的经济增长是因为更多的创业活动。纽约历史悠久的服装业是二战后美国最大的产业集群,是企业家进行创业活动的天然训练场,服装业几乎没有真正的固定成本或规模经济,因此该行业出现了大量的小微企业,而这种创业精神也影响了邻近其他行业。相比之下,Chinitz (1961)将匹兹堡描绘成一个扼杀创业精神的“大企业”城市,并将这种心态根源追溯到在匹兹堡占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
 
大企业的存在为什么会抑制创业精神?Chinitz(1961)给出了几点原因。
 
1. 创业精神的代际传递:大型钢铁企业的职工不太可能向他们的孩子传递创业天赋和倾向。
 
2. 创业文化:在大企业主导的城市里,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相对较弱。
 
3. 资本约束: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更有可能在当地重新配置资本,金融机构也更有可能为小企业较多的城市提供服务。
 
4. 劳动力限制:大企业更有可能迁出市中心,这使得大企业职工的配偶就业或创业更为困难。
 
5. 中间产品获得:小企业有更多必须由当地市场来满足的需求,而大企业往往在内部或远程采购,这可能会抑制当地供应商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的工业历史对该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是持久的。为了找到一个城市工业史的外生性变异,和Chinitz(1961)一样,作者将目光转向“天然的”煤炭和矿物资源。为什么矿藏往往和更大的企业规模相联系?这可能是因为采矿业本身具有更大的规模报酬,钻探、开采和运输矿石、煤炭等重产品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匹兹堡的例子也表明,使用矿物产品的建筑、制造行业的企业平均规模也很大,这也和规模经济相关。
 
这个逻辑链条就是,大量的矿产和煤炭沉积导致了特定区域内大型企业的产生,而这些大企业的存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打工人”熟练于按部就班的工作,而非自己创办企业。
 
作者用了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矿产资源:
 
①1900年城市地理中心500英里范围内矿山数量的对数
 
②1928年一个州是否以煤炭和铁矿石为主要矿物产品
 
③1900年一个城市方圆100英里范围内的铁矿数量
 
当然,早期的矿藏信息可能在数据质量上有所不足,很多矿山也没有可记录的有效发现日期。作者进一步利用地区固有的矿藏禀赋而非历史某个时期的矿藏情况来进行IV估计,具体来说,作者利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勘探局建立的国家煤炭信息数据库,区分了现代矿藏,从经济价值来说,无烟煤>烟煤(黑煤)>褐煤,而无烟煤和烟煤往往是城市周围150英里范围内的主要煤炭形式。
 
新增的衡量城市矿产资源指标为,④如果该区域内没有煤炭矿藏或者大多数矿藏都是褐煤,则为0。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矿藏影响的空间范围的担忧。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下降,矿山不需要直接靠近城市就能影响其产业结构。由于缺乏矿物资源运输的信息,作者使用了样本中47个城市1925-1930年的煤炭(无烟煤和烟煤)价格数据,包括是否给出了价格和价格数额。从而确定矿藏对城市500英里范围的煤炭价格是有明显影响的,这表明,500英里这个空间范围很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的矿产资源。
从第一阶段的回归可以看出,城市的煤炭和矿物资源储备越多,确实会增加该城市的初始平均企业规模,并且抑制该城市的初始创业活动,这与作者的理论预期是相符的。
IV的回归结果也完美地印证了整个故事。可以发现,IV估计相比于OLS估计值明显偏高,作者提出了三种解释:
 
1. 比较普通的解释是解决了内生性,修正了估计偏差。
 
2. 高级一点的解释就是,导致企业平均规模和新创企业内生性的因素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一个地区的负面因素会扼杀大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就业机会,使得企业平均规模变小而初创企业的就业规模占比更大。如果城市衰落迫使失业工人进入不利于增长的次优创业,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比较心碎的解释是城市矿藏资源这个IV仍然不干净,它与城市长期衰退的一些其他因素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导致IV估计结果被人为地高估。
 
接下来,根据第三种解释,作者使用分样本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继续argue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对行业和气候分样本回归表明,与行业需求下降相关的遗漏变量并没有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也不存在“锈带”地区以及相似的城市衰退;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也表明,IV估计结果在城市条件增长分布上具有同质性,初始创业精神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来自于增长分布中某一部分的异常。
 
作者也进一步做了扩展性研究,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现代城市经济的增长并不是通过小企业无休止的“复制”来实现的,而是初创企业获得成功从而成长为更大的企业而创造的。
 
04 结论与启示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简单来说,这篇文章证明了一个因果逻辑链:历史上附近拥有丰富煤炭和矿产资源的城市,将发展出规模更大、创业活动更少的产业结构。这些早期工业特征能够通过持续性和代际传递来影响现代创业活动,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
 
显然,当前的政策制定者无法直接调整其所在城市的工业用地,从长远来看,矿藏资源也可能会为当地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但是,考虑创业精神的“粘性”,以及这种创业精神对当地“工业遗产”的高度依赖程度,政策制定者鼓励地方创业的努力应该是合理的。
 
读完文章后,笔者最大的想法就是,这个故事放到中国情景下是否也适用?我国也是一个煤炭和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的国家,同时创业活动在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矿产资源匮乏是否和近代以来江浙和广东一带的民营经济活跃存在一定的联系?国内已有学者研究过国企(大型企业)抑制地区创业的问题(刘瑞明,2011;倪鹏途、陆铭,2016),但矿产资源丰富也可能直接导致城市染上“荷兰病”,在资源枯竭后便一蹶不振,当然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也是一条路。进一步讲,为何古代的晋商、徽商衰落于现代经济,为何开封、扬州等古代经济重心风华不再,现代村镇特色产业集群是否也有其历史渊源,这些还值得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Abstract
 
We study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rough the lens of U.S. cities. Initial entrepreneurship correlates strongly with urban employment growth, but endogeneity bedevils interpretation. Chinitz (1961) hypothesized that coal mines near cities led to specialization in industries, like steel, with significant scale economies and that those big firms subsequently damped entrepreneurship across several generations. Proximity to historical mining deposit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entrepreneurship for cities in the 1970s and onward in industries unrelated to mining. We use historical mines as an instrument for our modern entrepreneurship measures and find a persistent link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city employment growth.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