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牛朝辉
原文信息:de Ree, J., Muralidharan, K., Pradhan, M., Rogers, H., Double for noth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an unconditional teacher salary increase in Indonesi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33(2), pp. 993–1039.
1.引言
给公共部门的员工一视同仁地集体涨工资是否是有效的政策?文献中有不同的观点。支持一方的观点认为,给公共部门员工集体涨工资,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不需要做兼职就可以维持生活,从而更专注于本职工作;也有观点认为提高员工工资,员工会作为回报更努力地工作;还有观点认为公共部门的高工资,可以激励其他行业有才能的人到公共部门工作。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一视同仁地提高公共部门员工的工资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并且会占据其他财政支出的资源,其结果却未必有效。
本文针对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政策变化设计实验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抽取印度尼西亚学校中有代表性的学校大规模地进行实验分析,作者发现:无差别地提高学校教师的工资会显著地提高教师们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他们找兼职的可能性,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然而,在两到三年以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无差别地提高公共部门员工的工资并不能有效提高公共部门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不是一个有效的政策。
2.背景介绍
作者的研究是以印度尼西亚在教师待遇的改革为背景。印度尼西亚一直很注重教育,其2000年修改的宪法规定政府应该至少把财政支出的20%用于教育。而限制印度尼西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质量和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2005年印度尼西亚进行了教育系统的改革,并修改了《教师法》,其中规定,教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如有事业编制,有四年大学学历,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等)并通过考试的,即可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证书的教师,会获得一笔额外的等于其基本工资金额的补助。
这一改革的初衷是想通过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量的文献都认可这一观点。而经过与教师行业协会的协商,这一改革在实行时变为教师不需要考试,仅需提交关于自己学历和教学经验的申请表就有资格获得教师资格证,即使没有达到要求,再经过两个星期的培训即具备资格。
由于财政支出的预算限制,每年大概有10%的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其他教师需要排队等待。申请过程持续一年,一旦一个教师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书,最终基本上都可以获得资格证书。因此,这一改革在实施时,变成了可以对所有教师的一视同仁的提高工资。
教师的待遇在印度尼西亚改革以前就已经很高。教师平均工资在大学生毕业工资分布中位于50%的位置,而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其收入比同等条件下在私营部门工作的员工收入更高,并且教师工作更稳定。在获取教师资格证书以后,教师的收入在大学生毕业工资分布中位于前10%,属于高收入职业。
3.实验设计
作者的实验共进行三个学年,2009-2010学年( Year 1,简称Y1),2010-2011学年(Y2)和2011-2012学年(Y3)。在2009学年开始,作者先进行分层抽样,并且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这三年里,作者分别在2009年10月,2011年4-5月和2012年4-5月对抽取的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抽样:作者的实验设计从印度尼西亚2006年全国教师普查出发,根据这次普查,印度尼西亚的小学和初中分布在454个区,去掉特别小的区,调研比较危险的区,以及和其他地区有重复的区,还剩下383个区。在这383个区里,作者根据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因素进行分层抽样,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20个区;在这20个区里,作者根据区域,教师数量,学校类型,学校规模等因素进一步分层抽样,在每个区抽取12所小学和6所中学开展研究。在这些学校中,作者按照分层随机抽取共80所小学和40所初中作为实验组,另外的160所小学和80所初中作为控制组。这些抽样都是在实验之前进行,因此不存在反向因果的情况。
2)干预:根据前面的描述,如果没有干预,在每个区每年会有10%的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并且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作者对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干预,通过取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实验组的所有学校,在2009-2010学年开始前,所有符合要求的教师均获得教师资格证,而对照组的学校仍按照原计划进行。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作者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为了防止对照组的教师跳槽到实验组学校从而提前获得教师资格证,作者的实验规定只有在2009年学年开始前实验组在编教师才有资格提前获得资格证书,而后加入这些学校的教师不能提前获得教师资格证。
其次,实验组所在的区由于突然增加很多教师需要财政拨款提供补助,为防止这一行为影响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教育部设置了一笔专项资金到实验组所在的区,为这些学校的教师提供资助。
第三,为了防止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待遇不同,导致教师们觉得被不公平对待而等溢出效应,实验计划并没有公开,仅通过教育部主管部门给实验组的校长和教师致信通知。
3)调研:作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三轮的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
调研教师:各教师的人口特征,教学经验,教学科目,缺席率,收入待遇,是否有兼职,经济状况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并对各教师的知识能力进行测试。
调研学生:各学生的数学、自然科学、印度尼西亚语的成绩,初中生还有英语的成绩,以及各学生的人口特征。
4) 实验设计效度测试
实验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其效度,作者对2009学年以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校的情况进行统计性分析。
结果发现,无论是学校层面的信息,如学生数量、教师数量、班级大小,学生的数学、自然科学、印度尼西亚语和英语的成绩和学生的人口特征,还是教师的特征,如教师知识能力测试、他们的基本工资、他们找兼职的概率等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此外,作者还对同一个学校三个学年的各个变量进行对比,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同一所学校各个学年变化不大。因此实验设计符合效度要求。
4.实证结果
1)基本设定
实验组是在2009年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均获得教师资格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教师提前拿到资格证,而对照组的教师逐步拿到资格证书,其比例如图1。可以看到在实验前,2006-2008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校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别。2009年,实验组的这一比例有很大提高,远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逐年上升,二者差距在缩小。
注意到图中的比例并没有达到100%,是因为教师中有一些学历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没有编制,所以不符合申请教师资格证的条件。
2)工资集体上涨对教师的影响
作者对比了在实验进行以后的第二年(Y2)和第三年(Y3),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的情况。他们发现,平均而言,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括号里的都对应第三学年的数字)结束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学校多112%(72%)的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教师工资高19%(15%),对工作满意度高15%(12%),在外兼职工作的意愿降低18%(18%),以及在兼职工作花的时间少19%(16%)。如果仅对比在实验前尚未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这一差别会更明显。
对于实验组学校的教师,他们可以提前获得教师资格证带来的补贴,这提高了他们的永久收入以及各期的流动性,因此他们的经济状况比对照组更好。
然而,教师的知识能力测试以及教师的缺席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却并没有显著差别,这表明,虽然教师资格证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收入,但是却并没有使得实验组的教师们花更多的精力学习新知识以及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教师工资集体上涨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进一步看教师的工资上涨、满意度提高、在外兼职减少,是否会提高学生的成绩。
首先,作者看实验组学校学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学习成绩是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如表1。可见,不管是集体提高教师待遇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别。
作者又进一步的细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不同科目,以及是否由实验的目标教师(实验组中2009年以前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在2009年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上课的科目等,结果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
各学校可能会让获得资格证的教师带差一点的学生,虽然实验组有更多的教师获得资格证书,但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从而抵消掉了这一影响。为了验证是否存在这种可能,作者比较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被安排获取资格证教师的可能性,结果没有显著差别。表明这一影响不存在。
此外,作者还在回归中加入各种控制变量,如学校里目标教师(的比例,目标教师的数量,学生数量,学校大小,在实验前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变量,并不影响结果。
5.结果讨论
前边的分析可以知道,通过给教师集体涨工资并不能带来现有教师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也不能带来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普遍给教师涨工资带来了很大的财政负担,会对其他财政支出有挤出作用。
有一些观点认为,普遍提高教师待遇,会使得其他行业优秀的人转而进入教育行业。可是由于教师行业本身的流动性较小,因此新加入的人只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这一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此外,其他行业优秀的人加入教育行业又会导致其他行业的人才减少。
综上所述,通过给所有教师无差别的集体涨工资不是有效的政策。作者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印度也存在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他们通过基于教师的绩效给予额外奖励的方式。这一政策带来的财政负担比印度尼西亚少,但是却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学生的成绩。
这篇文章从技术层面,在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的设计环节得到了教育部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是很多经济学者都做不到的。其结论也反驳了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观点,即普遍提高教师待遇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绩效。在实验设计环节上,作者非常严谨细致地考虑了很多环节,值得借鉴。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通过印度尼西亚的实验得到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度尼西亚,对教育投资占教育支出的比例在较高,并且教师在改革前的工资待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也可能是由于财政投入存在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在中国,提高教师待遇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哪种方式是最有效呢?欢迎大家发表你们的看法。
推文作者简介
牛朝辉,诺丁汉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生,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在站博士后。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家监察体系的制度建设,国企的腐败方面的研究。写推文喜欢关注有趣的经济学文章。(zhaohui.NIU@nottingham.edu.cn)
Abstract
How does a large unconditional increase in salar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incumbent employe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is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of a policy change in Indonesia that led to a permanent doubling of teacher base salaries. Using a large-scale randomized experiment acros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Indonesian schools that accelerated this pay increase for teachers in treated schools, we find that the large pay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income,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teachers holding outside jobs, and reduced self-reported financial stress. Nevertheless, after two and three years, the increase in pay led to no improvement i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 effects are precisely estimated, and we can rule out even modest positive impacts on test scor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nconditional pay increases are unlikely to be an effective policy option for improving the effort and productivity of incumbent employees in public-sector settings.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