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杨树斌
 
原文信息
 
Chen, Zhiyuan; Jie Zhang and Wenping Zheng. 2017. "Import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94, 205-20.
 
研究背景和贡献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进口值与R&D投资的同步增加。近三十年,中国的进口从130亿美元增加到1950亿美元,已连续6年居于世界第二;同时,R&D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0.23%上升到2012年的1.15%,是为数不多的R&D占GDP比重超过1%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从这个现象我们可能会推断是否是进口促进了R&D投资的增加。已有文献大多得出进口中间品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而关于进口与企业的创新行为的研究较少。这篇文章研究了企业的进口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作者主要从知识外溢可以降低R&D投资成本的角度来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章研究进口对企业的研发强度的影响,现有研究贸易与企业创新的文献主要强调企业的出口行为,而对进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产率的影响而非创新;第二,本文在研究知识外溢时区分了进口的来源,作者发现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对创新投资的边际影响要大于低收入国家的进口;第三,这篇文章是对近年来关于中国进口竞争如何影响US和EU等国家的企业的技术变化的研究的一个补充,一些文献指出来自低收入国家的进口竞争促进了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升级,即它们通过转移资源研发新产品来保留自身的比较优势,而这篇文章得出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知识积累,即中国企业可以学习进口中间品中包含的先进技术;第四,这篇文章为解决企业进口和出口内生性问题寻找工具变量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方法。
 
理论模型
 
这篇文章首先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了进口可以通过知识外溢降低研发成本来刺激企业的创新。作者假设市场是垄断竞争,消费者具有CES效用函数,生产者使用两个要素来进行生产:中间品和劳动力。企业可以使用本国的中间品,也可以进口国外的中间品,国外中间品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但需要支付额外的运输成本τ。 
 
 
其中β可以看做企业吸收进口品中包含的先进技术的能力或者进口品的技术外溢效应,β越大,表明进口降低研发成本的效应越强。
 
企业通过比较不进口和进口时企业的价值来决策是否进口,根据利润最大化等式可以得出进口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φ和技术外溢效应β。
 
均衡时,企业创新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对于非进口企业,边际收益为期望的企业价值的增加;对于进口企业,边际收益除了期望的企业价值的增加,还有创新对当期利润的边际效应,因为进口对研发成本的降低可以等同看做其降低了进口中间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对创新的边际收益也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的进口和创新的决策是同时进行互相影响的,一方面,如果进口中间品的期望的正效应足够大,可以让创新带来较大的利润增加,企业会选择进口;另一方面,如果进口可以带来足够大的正效应,让创新有利可图,企业会选择创新。
 
为了说明进口可以刺激创新,作者证明了在保持生产率φ和技术外溢效应β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运输成本τ会增加进口,从而带来研发强度的增加。这里一个条件是生产率φ保持不变,而如果比较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的创新则需要更多的假设条件,因为企业的生产率影响进口决策以及创新的边际收益,因此,研究进口对创新的外生影响需要克服生产率的内生性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创新对出口反向作用的问题。
 
实证分析
 
这篇文章使用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匹配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作者在回归中去除了加工贸易的企业。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进行创新(RD=0), 普通OLS的结果存在偏差,文章使用Tobit模型来进行回归。因为企业的进口和出口决策与企业特征相关联,而且R&D投资会反向影响进口,作者采用工具变量来解决这些内生性问题,用进口关税、汇率和世界出口供给来作为进口中间品的工具变量,用汇率和世界进口需求来作为出口的工具变量。
 
第一阶段用所有工具变量分别对进口和出口进行回归,并对两种强度衡量方法的进口和出口(IMPa, IMPb, EXPa, EXPb)都进行回归作为稳健性检验,两组结果类似,工具变量的系数显著且符号与预期相同。
 
第二阶段用预测的进口和出口作为自变量来对R&D强度进行回归,同样,文章对两种强度测量方法都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进口对R&D强度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进口影响创新的可能机制。首先,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品中包含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不同,我们预期企业从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品中获益更多,从而激发创新强度的增加。作者在回归方程中加入高收入国的虚拟变量分别与进口和出口的交叉项来检验这个预期。结果显示,进口与高收入国虚拟变量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高收入国的知识外溢对鼓励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作用。
 
第二,文章从企业吸收技术外溢的能力上来进行分析。作者根据行业将企业分为高技术和低技术两类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高技术企业进口的系数显著高于低技术企业,说明吸收能力是进口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一般更有效率更具创新精神,因此,作者将企业分为私营企业和非私营企业来进行回归,结果显示,私营企业的进口系数显著为正,非私营企业的进口系数为负,证实了进口品主要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创新。
 
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在之前的回归中,作者去掉了所有加工贸易企业,因为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位置并很少进行创新。作为稳健性检验,作者根据企业包含加工贸易的比例来进行样本选择,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加工贸易比例的增加,进口和出口的系数逐渐降低并且越来越不显著,证实了加工贸易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较低。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企业连续每年都进口而有些企业的进口不连续,作者将企业分为连续4年及以上进口的企业和少于连续4年进口的企业进行回归,结果与之前相似。此外,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变量组合(去掉汇率)和采用不同的标准误聚类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保持稳健。
 
结论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进口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作者首先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说明了进口中间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即进口通过技术外溢降低创新成本来鼓励创新。然后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由于进口和出口与创新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作者采用了工具变量来研究外生的进口和出口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的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同时,高技术企业和私营企业得到的效益要多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s and innovation by importing firms. We first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in which imports stimulate innovation through cost-reducing knowledge spillovers. We then employ a combined micro datase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on the firm’s R&D investment. The dataset allows us to construct firm-year level instruments for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that are uncorrelated with the innovation decision of the firm. Our estimations find that: (1) importing intermediates tends to increase importing firms’ R&D intensity; and that (2) exporting also increases importing firms’ R&D intensity. Examining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importing affects innovation, we find that importing from high-income source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innovation. High-tech firms tend to experience greater increases in innovation intensity, as do private firms. Our results are supported by a series of robustness checks.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