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 Clément Tardif / Greenpeace

文章来源:Montanio, K., Uchida, E., & Kosec, K. (2023). Impacts of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on Fish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Tanzania. 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 38(4), 391–411.

01

引言

贫困的减少如何改变沿海社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该文通过调查坦桑尼亚的条件性现金转移(CCT)项目,揭示经济援助对教育和健康的促进以及对贫困的缓解。这些沿海社区因鱼类在饮食和生计中的重要地位而成为研究的重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经济支持如何影响关键自然资源(如鱼类)的消费。

该研究特别关注沙丁鱼(dagaa),一种价格低廉且营养丰富的小型鱼类,分析经济干预如何在食品体系和生态系统中引发连锁反应。通过超越传统的贫困研究,文章揭示了经济提升、环境依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联系。坦桑尼亚沿海地区的这种研究情境为全球贫困和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02

数据与方法

该文采用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包括40个实验组村庄和40个对照组村庄。在项目启动之前进行了基线数据收集,随后分别在1.75年(中期)和2.75年(末期)之后进行了后续调查。鱼类消费以每周人均克数进行测量,并分为两类:新鲜鱼类和干鱼类以及包括沙丁鱼和不包括沙丁鱼。

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解决收入与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贫困群体往往高度依赖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而这一依赖可能会导致收入和资源利用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例如,能够从事非提取性活动(如开办小型企业)的个人可能由于收入更高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种关系与纯粹的收入效应无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坦桑尼亚政府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实施的条件性现金转移(CCT)项目所引入的外生性收入变化。具体来说,研究通过双重差分法(DID)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利用以下三轮数据来评估CCT的因果影响:1.基线调查(第一期):在项目开始前进行;2. 中期调查(第二期):项目实施1.75年后进行;3. 末期调查(第三期):项目实施2.75年后进行。

模型形式为:

y是第i个家庭在第s个村庄的第t期的研究变量(如鱼类消费量);p表示时间段的分类变量;T是村庄是否分配到处理组的二值变量;alpha为家庭固定效应;epsilon为误差项。参数beta_2是关键估计量,用于衡量CCT项目对鱼类消费的因果影响。此外,研究在计算标准误差时对村庄层级进行了聚类,以控制村庄内部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03 

实证结果分析

(1)广度效应(消费可能性)

极端贫困家庭的鱼类消费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末期调查(第三期)。表6结果表明,这些家庭消费任何鱼类的可能性增加了8.12个百分点;其中,大部分增长来源于干沙丁鱼,增加了9.05个百分点。中度贫困家庭的消费变化较小,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新鲜沙丁鱼)出现轻微增长。

(2)强度效应(消费量)

在食用鱼类的家庭中,极端贫困家庭的总消费量显著增加,根据表7,具体表现为:人均鱼类消费增加了45.51克(基线消费的40%);主要增长来自新鲜鱼类(不包括沙丁鱼),人均增加143.9克(基线消费的50%)。相比之下,中度贫困家庭在强度效应上的变化不明显。

(3)对其他蛋白质消费的影响

研究发现,CCT项目对其他动物蛋白(如牛肉、猪肉、家禽和鸡蛋)的消费几乎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增加鱼类消费,尤其是对极端贫困家庭而言。

(4)异质性讨论

极端贫困家庭受CCT影响更为显著,因为转移支付对这些家庭的收入比例更大。中度贫困家庭的反应较为温和,这可能反映了一种“门槛效应”,即当家庭已经达到一定的鱼类消费水平后,新增收入更倾向于用于其他领域。

04 

结论

这项研究表明,在坦桑尼亚的沿海社区,条件性现金转移(CCT)项目不仅改善了极端贫困家庭的食品安全,还揭示了低成本鱼类(如沙丁鱼)在营养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一条小小的沙丁鱼不仅填饱了肚子,更可能成为改变生活的“经济鱼”。然而,这一发现也提醒我们,随着收入的增长,更多人可能会将目光投向自然资源,这对渔业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5 

启发与展望

这项研究对中国的扶贫与生态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我国,通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许多农村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么,如何确保在脱贫的同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有许多类似沙丁鱼的“平民食物”,如小黄鱼、鲅鱼等,既是低收入群体的重要蛋白来源,也是渔业资源管理的重点。未来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坦桑尼亚的经验,探索通过经济政策促进特定资源的合理消费。小鱼虽小,但背后的意义却很大。从坦桑尼亚的沙丁鱼到中国的乡村振兴,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通的道理:在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中找到平衡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绿色发展的关键。或许下一个“小鱼撬动大未来”的故事,就会发生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

推文作者:陶京晶(Tina),华盛顿大学,环境与林业科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农业经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蓝色经济。邮件:tao121@uw.edu,欢迎学术交流合作!

 Abstract 

Poverty redu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both global go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not well understood how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poverty impact coastal communities and the fisheries they depend up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a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CCT) program in Tanzania on local fish consumption decisions. To overcome the endogeneity of poverty to dependence on fisheries, we exploi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mplemented in the initial rollout of the CCT. We allow for heterogeneous impacts based on initial household wealth and find that CCT participation increases demand for the poorest households in our study. We also differentiate by types of fish and find that dagaa—a low-value fish common in Tanzania—is primarily driving changes in fish consumption.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18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