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

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0221112403449531230

原文信息:Lauren Cohen, Umit Gurun, Katie Moon & Paula Suh. Patent Hunters. NBER Working Paper 32965, September 2024.

01

引言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分析1976年至2020年间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授权专利,发现一些特定专利在公布之初并不受关注,只有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崭露头角。虽然这些“后起之秀”专利一开始没有被重视,但它们的平均影响力显著高于早期就被发现的专利,并且与新产品开发更加相关。而在这些后期崛起的、具有影响力的专利中,有一些关键角色(即“专利猎人”)一直致力于识别和开发这些专利。专利猎人作为这些后发专利的早期发现者和实施者,通常能获得显著的正收益。

举例说明,1991年,德州仪器公司的专利(US Patent #5025407)获得授权,这是一项与GPU技术相关的专利。图1是该专利授权后的被引用情况。在专利授权的最初几年,该专利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直到在2006年,也就是专利授权后的第15年,该专利的引用和创新积累出现了的大幅飙升,这一激增主要是由一家公司推动的:英伟达Nvidia(也就是专利猎人)。公司成立之初专门致力于图形技术的发展前景,相比德州仪器公司关注的技术领域,Nvidia公司的技术与该专利更加接近。Nvidia围绕这项专利继续展开研发,并建立自己的产品组合,推动了游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加密资产业务的增长。随后,像苹果这样的知名创新者也加入了这一领域。

图1   “大器晚成”专利的例子:US Patent 5025407的专利引用情况

像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而是在专利和创新的各个领域中普遍且广泛地发生,例如电池包、碳冰箱、液体洗碗剂等技术也显示出与德州仪器和Nvidia类似的趋势。特别是,那些定期寻找并整合被忽视创新的专利猎人,在开发和商业化这些晚熟、高影响力的专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专利狩猎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各种维度都有显著的增长相关,例如专利猎人的销售增长平均增加了6.4%,Tobin Q值增加了约2.2%,新产品开发的实际数量也增加了2.2%。

文章探讨了创新价值链中不同阶段公司的特质。“大器晚成”专利的作者往往是像通用电气、伊士曼柯达和施乐这样的年长的、大型的、价值型公司。相比之下,专利猎人往往是像SanDisk、Broadcom和Tivo Corp这样的小型、以消费者为中心、增长型的公司。此外,专利狩猎似乎是一个持续的公司特性。同一家公司会持续狩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狩猎收益似乎有一个学习过程,随着狩猎的专利数量增加,猎人的收益也会增加。

文章还探讨了成为狩猎目标的专利的特性。研究发现,被外部公司狩猎的专利平均来说与专利作者的核心技术领域相比更不相关,但与相应的专利猎人的核心技术领域更接近。其次,这些被狩猎的专利在专利申请时的技术领域竞争较少,这可能减轻了专利作者立即开发专利的时间压力,使他们更专注于更接近、竞争更激烈的领域。此外,研究还表明,专利狩猎与巨大的经济租金相关,甚至比原始专利作者获得的租金还要大,这表明专利狩猎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前景的领域。

数据和方法

02

1. 数据

文章的研究数据来自多个来源。作者从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拿到了美国从1835年到2020年所有授权的专利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专利之间的引用关系。然后,作者把这些专利数据和Patents View的数据合并起来,PatentsView提供了从1976年以来授权的专利的更多信息,比如专利的拥有者、专利声明、发明人和审查员等。

此外,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那些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所以作者还从S&P Compustat数据库收集了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公司特征数据。为了将专利数据与美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作者使用了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提供的PERMNO代码,结合Kogan、Papanikolaou、Seru和Stoffman(2017年)的数据来匹配专利号码和公司。作者还从Mukherjee、Thornquist和Zaldokas(2022年)的研究中拿到了美国上市公司新产品的数据。此外,作者还用了FactSet Revere Relationship数据和Compustat客户细分数据来找出专利引用和被引用公司之间的关系,比如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关系,还有专利许可费用关系。最后分析的数据包括了1976年到2020年间所有美国上市公司的专利。

2. 特征事实

首先,作者定义了一个“有影响力的专利”:如果一个专利在其20年的专利有效期内,任何时候的累计引用次数在其相同CPC分类和授权年份的同类专利中排在95%以上,就称这个专利为“有影响力的专利”。为了公平比较不同年份授权的专利的引用次数,并考虑到引用的截断和聚集问题,只考虑专利有效期内(即前20年)的引用,并且在相同的授权年份和CPC分类内计算累计引用的百分位数。作者把样本限制在1976年到1999年之间授权的专利,这样1999年最后一批授权的专利到2020年就有完整的20年引用数据。此外,还排除了专利自引用,因为主要想捕捉的是外部用户引用专利的情况。

统计分析发现,“有影响力的专利”比其余95%的专利更成功,它们的引用次数更多。图2显示,有影响力的专利在专利生命的最初五年内引用次数迅速增长,而大多数专利的引用次数在五年后达到峰值并相对稳定。相比之下,有影响力的专利的引用次数持续增长,直到专利生命的第16年才达到峰值。

图2   “有影响力的专利”:年度引用趋势、累积引用趋势与专利成为有影响力专利的时间分布

作者通过检查专利成为有影响力的时间来探索不同的成功路径。平均来说,一个专利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利需要5年(中位数是3年)。作者用90%的分界线(14年)来进一步定义那些需要更长时间才成为有影响力专利的专利,并将它们定义为“大器晚成专利”,其余的有影响力的专利被称为“早熟专利”。图3精确地对比了“早熟专利”与“大器晚成专利”的成功路径。“大器晚成专利”专利在授权年份附近获得的引用次数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14年后,它们的引用次数大量增加,而“早熟专利”则从一开始就引用次数就迅速增加。

图3   “早熟专利”与“大器晚成专利”的累积引用趋势:平均趋势(折线图)与总体趋势(箱线图)

作者还对比分析了“早熟专利”与“大器晚成专利”的作者(专利发明者)和用户(引用专利的主体)的公司级别的统计特征。首先,撰写“大器晚成专利”的公司通常是年龄大、规模大、专利多、引用多、研发投入大的老公司,但它们并不总是能把每个好创意都变成产品。而使用这些专利的公司则通常是规模小、年轻、但能从每个专利中创造更多新产品的公司,它们更可能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

此外,文章在分析中发现,有些公司在某个时期可能是撰写“大器晚成专利”的,而在另一个时期可能是使用这些专利的。作者放宽了之前的分类方法,允许公司在专利作者和使用者之间转换身份。在表1中,作者展示了一个转换矩阵,用来观察公司在下一个时期改变其撰写者或使用者身份的可能性。作者定义了四种状态:严格的撰写者(只写“大器晚成专利”,不引用别人的),灵活的撰写者/使用者(既写也引用“大器晚成专利”),严格的使用者(只引用不写“大器晚成专利”),以及闲置(既不写也不引用“大器晚成专利”)。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和百分比,可以发现,严格撰写者的数量相对较少,只占所有样本的5.7%,但如果把灵活的撰写者/使用者也算进去,撰写者的比例就上升到了近25%。其他类别显示出相当程度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公司最可能的情况是保持在同一类别。相比之下,严格的使用者比严格的撰写者多4.6倍。而且,专利狩猎似乎是一个持续的公司特性,大约72%的严格使用者和89%的灵活使用者会继续以某种形式进行专利狩猎。这些转换概率,结合前面的描述性统计,揭示了“大器晚成专利”撰写者和使用者之间不同的创新风格。

表1   专利狩猎的持续性

03 

实证分析与结果

1. 专利狩猎的价值与动机

在前文中,作者讨论了撰写“大器晚成专利”的公司和使用这些专利的公司,它们在创新风格和公司特点上有所不同。接下来,作者进一步研究“专利狩猎”的动机是什么,也就是专利狩猎能给公司带来哪些好处。

作者利用上述模型来估计这个问题,其中公司销售增长或者公司价值(用Tobin's Q来衡量)作为因变量Y,而自变量包括公司引用“大器晚成专利”的数量(LBhunting)和引用“早熟专利”数量(EBhunting)的对数。表2回归结果表明,狩猎“大器晚成专利”的公司,未来销售增长和公司价值都明显更高。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狩猎的“大器晚成专利”数量翻倍,那么它的销售增长会提高6.4%,Tobin's Q会提高2.2%。但是,对于早熟专利,我们发现效果是相反的,引用这些专利似乎并不会带来同样的好处。作者还研究了早点狩猎和晚点狩猎的区别。我们发现,那些在“大器晚成专利”刚出来不久就引用它的公司,比那些等了很久才引用的公司,能获得更大的好处。其中,earlyLBhunting指的是用户较早引用“大器晚成专利”的次数,如果在这个专利在被授予之后、在它变得有影响力之前,猎手能在该专利最早的前三次引用中引用该专利,就算作earlyLBhunting。laterLBhunting指的是稍晚引用“大器晚成专利”的次数,也就是除了专利前三次之外的引用,都算作laterLBhunting。

表2   专利狩猎对猎手的价值

总的来说,作者从公司层面的分析中得到了一些初步证据,表明专利狩猎,特别是狩猎“大器晚成专利”,能给公司未来的成长和价值带来好处。这些好处似乎是专属于狩猎“大器晚成专利”的,并不适用于早熟专利。此外,作者还研究了专利狩猎和新产品创造之间的关系,初步发现,专利狩猎与未来新产品的推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狩猎“大器晚成专利”的公司在未来五年内推出的新产品数量会增加。

2.机制分析:撰写“大器晚成专利”的动机

由于“大器晚成专利”通常给使用者带来更多好处,比如促进新产品的创造和商业化,因此需要理解是什么激励撰写者去撰写这些专利。

为此,作者首先分析了撰写者公司在专利组合中“大器晚成专利”的特点,关注了三个主要限制因素:能力限制(专利是否在公司主要技术领域之外)、竞争威胁(同一技术领域内的竞争者数量)和财务限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规模)。研究发现,财务限制对“大器晚成专利”的商业化时间影响不大,这与撰写者通常是年纪较大、规模较大且财务灵活的公司相符。

其次,研究还探讨了专利的复杂性和竞争强度对专利狩猎价值的影响。发现复杂的专利可能增加处理和整合的成本,而激烈的竞争可能降低狩猎的潜在收益。

此外,研究还关注了发明者在专利狩猎中的角色,发现当公司雇佣了“大器晚成专利”专利的原始发明者时,狩猎的好处会显著增加,同时发明者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流动性也可能影响专利狩猎的成功。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大器晚成专利”专利的撰写和使用。

在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简单面板回归,对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原文。

3. 因果推断—工具变量法

前文的讨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内生性质疑。例如,专利狩猎是否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和增长驱动力,还是仅仅是公司固有创新能力的附带现象呢?前面研究主要发现,专利狩猎与猎手公司的销售增长和价值提升有关,主要是因为它促进了新发明的成功商业化。但是,人们可能会质疑,像Nvidia这样的专利猎人是否拥有固有的能力,使它们能够无论是否引用“大器晚成”专利,都能开创新产品市场。如果这些公司仅仅是在技术发展的自然流程中遇到新技术,并在前人缺乏必要互补技术或市场需求时实现商业化,那么专利狩猎可能与观察到的好处、新产品创造和其他成功指标并存,但不是必要的催化剂。

为了解决这些担忧,并确定专利狩猎在推动创新和公司绩效中的因果作用,研究者采用了双管齐下的方法。首先,他们使用一种工具变量,通过一个地区可用的专利猎人的供给冲击构造工具变量,来检查其对创新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其次,他们探索了专利狩猎的学习曲线,以及专利本身的许多详细特征,包括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探索专利猎人的专利文本中如何引用被狩猎的专利。

工具变量法:在前文,作者发现了专利狩猎是发明者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在不同工作场所之间持续存在。基于此,作者利用地理邻近公司破产导致的专利猎人公司被迫流动作为一个外生冲击,来衡量专利狩猎的强度。工具变量方法基于两个关键假设:一是邻近公司的破产是外生的,与焦点公司的创新策略无关;二是这些破产影响焦点公司的专利狩猎活动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专利狩猎发明者的流动。

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者将样本限制在那些有破产邻居的公司,并使用破产公司的专利狩猎强度作为工具变量,这样可以测量在同一地区内不同公司对专利狩猎才能的暴露程度。研究者只考虑那些位于破产邻居100英里范围内的公司,并检查破产邻居对附近公司的发明者溢出效应。他们预计,破产邻居的狩猎强度与附近公司随后的狩猎活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因为破产公司的发明者很可能流动到附近的公司,并且这些发明者的专利狩猎才能也随之带到新公司。工具变量两阶段的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j代表专利猎人公司,k代表其破产的地理临近公司,t代表年份。因为发明者在新公司开发新专利需要时间,所以把工具变量的数据往后推迟了三年(t-3)。因变量是靠近破产邻居的公司的专利狩猎数量的对数(1+LBhunting的对数)。这些回归分析是在猎人公司—年份层面进行的,包括了公司固定效应(γ)和年份固定效应(η)。标准误差按照破产地区—年份级别进行聚类,以考虑在破产邻居100英里范围内的地区和年份内的关联性。表3回归结果表明,由破产邻居的专利狩猎才能外溢驱动的专利狩猎增加,显著提升了附近流入公司未来的销售增长。具体来说,工具变量Log(1+LBhunting)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分别导致发明者和公司层面的销售增长增加了64.3%和40.3%。

表3   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4. 专利狩猎的学习曲线

作者从三个方面补充讨论了专利狩猎价值的发挥机制:学习成分、技术距离和文本提及。

学习成分:研究者想知道专利狩猎是不是一种技能,而不仅仅是走形式。他们预期,如果经验丰富的专利猎人能带来更多好处,那么专利狩猎就是一种真正的技能。为此,研究者比较了经验丰富的和没经验的专利猎人的财务好处。他们发现,经验丰富的猎人在销售增长和公司价值上获得的好处明显更大。

技术距离:研究者还研究了专利猎人自己的专利和他们引用的“大器晚成专利”之间的技术距离。如果引用“大器晚成专利”的技术距离比其他引用专利更接近,那么专利狩猎在技术上就更有价值。结果发现确实如此。

文本提及:研究者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专利文本中对“大器晚成专利”的提及。如果在专利文本中提到了某个“大器晚成专利”,这可能意味着发明者真的搜索并考虑了这个专利,并且它对自己的创新很重要。他们还比较了专利审查员添加的引用和专利猎人自己添加的引用。他们发现,与早熟专利相比,“大器晚成专利”更有可能在其用户专利的文本中被引用,提及时的情感倾向更积极,而且被审查员添加的可能性更小,表明这种狩猎现象是猎人公司的主动积极行为。

总的来说,专利狩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深入理解和利用“大器晚成专利”的公司来说。

04 

结论与反思

创新就像种树,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大树,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本文讲的就是关于那些在创新过程中,专门寻找和利用那些被忽视的“种子”的人,作者叫他们“专利猎人”。

首先,这些专利猎人在创新的后期阶段非常重要。他们专门寻找那些被大家忽略的专利,然后发展和商业化这些专利。研究发现,很多有影响力的专利其实是“晚熟”的,一开始没人注意,但最后却变得非常重要,甚至比那些一开始就被看好的专利更有影响力,能开辟新的市场。专利猎人通过发现这些被忽视的专利,能获得很多好处,比如销售额增加、公司市值提高,还能更快地将新产品商业化。他们找的专利通常更接近他们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且在申请专利的时候,这些领域竞争还不激烈。而且,专利狩猎这件事在公司里是持续发生的,有点像打游戏升级,做得越多,好处越多。不仅如此,猎人公司的发明者即使在工作发生流动后,也会在新的工作场所继续他们的“狩猎”活动,这表明专利狩猎对发明者个人也是有价值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nber.org/papers/w32965.

推文作者:秦清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tsinghuaqin@pku.org.cn。

Abstract 

Analyzing millions of patents granted by the USPTO between 1976 and 2020, we find a pattern where specific patents only rise to prominence after considerable time has passed. Amongst these late-blooming influential patents, we show that there are key players (patent hunters) who consistently identify and develop them. Although initially overlooked, these late-blooming patents have significantly more influence on average than early-recognized patent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new product launches. Patent hunters, as early detectors and adopters of these late-blooming patent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positive rents. Their adoption of these overlooked patents is associated with a 6.4% rise in sales growth (t = 3.02), a 2.2% increase in Tobin’s Q (t = 3.91), and a 2.2% increase in new product offerings (t = 2.97). We instrument for patent hunting, and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se benefits are causally due to patent hunting. The rents associated with patent hunting on average exceed those of the original patent creators themselves. Patents hunted are closer to the core technology of patent hunters, more peripheral to writers, and in less competitive spaces. Lastly, patent hunting appears to be a persistent firm characteristic and to have an inventor-level component.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5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