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CHATGPT

文献来源:Azar J, Huet-Vaughn E, Marinescu I, et al. (2024). Minimum wage employment effects and labour market concentr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91(4), 1843-1883.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restud/rdad091

01

引言

大量文献讨论了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但结论具有争议。许多研究发现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为零,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最低工资法对就业具有负面影响。然而,已有文献对于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的有限负面影响的垄断解释,还没有明确的实证评估。本文首次直接检验了劳动力市场集中度(买方垄断和买方寡头垄断势力的关键来源)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中介作用,并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数据集来反映受最低工资增长影响最大的行业的当地劳动力市场集中度。首先,利用Burning Glass Technologies(BGT)提供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美国约 40,000 个网站在县、月和职业层面发布的在线职位空缺公告。本文使用这些职位空缺构建了一个标准的赫芬达尔指数(HHI)来衡量职业劳动力市场的集中度,并聚焦于美国雇佣最低工资工人最多的两个行业之一的综合商品商店业。这些职业在当地劳动力市场集中度存在显著差异,使得该环境成为检验是否存在买方垄断工资设定的理想环境。其次,对于另一个雇用最低工资工人最多的两个行业之一的食品服务业,本文引入了另外两种衡量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的策略,分别是基于该行业的本地企业数量和人口密度。之后,将多种衡量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与《就业与工资季度普查》中按季度提供的美国县级和行业级雇员就业和收入数据相配合,使本文能够检验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是否在集中度较高的地方劳动力市场更为积极。为给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引入了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策略互动的寡头竞争的局部均衡模型,并提出核心假设。本文的主要贡献:(1)本文评估了最低工资在劳动力市场集中程度不同的市场中具有不同影响的假设。已有研究通常将垄断工资设定作为最低工资对就业无影响或积极影响的一种潜在解释,而本文是首次利用劳动力市场集中度和最低工资准实验性变化的数据来解决这一问题;(2)本文为大量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就基准结果而言,本文解释了现有研究中不同的弹性估计值下,买方垄断势力程度的差异可能起着重要作用;(3)本文还为多篇评估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异质性的文献做出了贡献。一些文献发现了技能或劳动力市场经验的异质性,而另一些论文则未发现。也有文献使用数据驱动方法发现了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在美国不同地域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系统性差异,但这些文献并没有实证检验导致不同地区效应不同的机制。本文研究的地方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的各种代理指标,包括 HHI、人口密度和低工资部门的企业数量,可以分别预测不同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4)本文丰富了评估劳动力市场的垄断程度或工资制定权的相关经验研究。本文证明了对劳动力市场关键制度(最低工资)的反应受到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因此,研究结果也有助于进一步强调雇主集中度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0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行业就业率、行业收入、县域总人口对数、县域(所有行业)周平均总收入对数和县域(所有行业)总就业人数对数均来自《就业与工资季度普查》,而县域失业率对数则直接来自劳工统计局。最低工资数据包括所有联邦、州和县一级的最低工资变化。此外,用于衡量劳动力市场集中程度的职位发布数据来自 BGT,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在线职位空缺发布。样本区间为 2010年Q1至 2016 年Q4。2.2 变量测度为检验最低工资政策在不同集中度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效应,关于职业和行业较为理想的设定为:(1)该职业的工资中位数较低(即从工人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起作用”);(2)该职业在相关行业就业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即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增长是有影响的,从而可以检测到任何企业层面的就业效应);(3)该行业主要在网上招聘(即 BGT数据就能有效衡量 HHI);(4)劳动力市场的HHI在全国范围内有足够的自然变化。本文采用了 HHI 的标准定义来精确描述高集中度与低集中度的劳动力市场:

其中,j是企业,m是市场,即某个县的某个职业,t是季度,s是市场份额,定义为该企业在该市场该季度发布的职位空缺总数/该市场该季度发布此类职位空缺总数,即该企业在这段时间发布的招聘广告在该细分市场上的占比。2.3 模型设定基准线性模型的设定如下:其中,ln(Yit)是 i 县在 t 季度日用百货商店就业人数的对数,ln(MWit)是最低工资的对数,HHIi是样本期内劳动力市场的平均HHI,交互项ln(MWit)×HHIi是本文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县域总人口对数、县域总平均周收入(所有行业)对数、县域总就业人数(所有行业)对数、县域失业率对数、县域固定效应 、人口普查分区特定季度固定效应,以及州特定线性时间趋势。标准误聚类到州层面。此外,本文重点关注3个易受最低工资影响的职业:仓库管理员、零售销售员、收银员。本文进一步构造了一个二元 HHI 变量,即利用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 2010 年横向兼并准则的阈值 0.25 来区分高集中度和低集中度劳动力市场。

03

主要发现

3.1 基准结果

表 2 列出了分别使用连续指标(奇数列)和二元指标(偶数列)反映HHI的结果。第一行结果显示,对最低工资就业弹性主效应的点估计显著为负,这与低水平的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相对应。在奇数列中,该估计值描述了最低工资在劳动力市场极不集中的情况下的就业效应。在偶数列中,该估计值描述了高于0.25的职业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就业弹性。该负的估计系数与基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环境的预测相一致,即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导致就业减少。从数量上看,在这些竞争更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最低工资提高 10%,日用百货商店的就业人数会减少略低于 2%。在表 2 的第二行和第三行中,一致发现最低工资对数与HHI 的交互项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这表明,职业劳动力市场越集中,最低工资的就业弹性就越大。以(1)列为例,仓库管理员的劳动力市场 HHI 每增加1个标准差,就业弹性就增加 0.21。第三行的估计值表明,对于那些 HHI 高于 0.25的职业劳动力市场,就业弹性会增加约0.3或0.4。在所有情况下,这些估计值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随着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集中,最低工资的失业效应会显著降低。图 5 展示了表 2 中二元模型估计得到的高集中度地区和低集中度地区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出,从低集中度地区到高集中度地区,各职业的就业弹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2 事件研究法将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最低工资改革作为“事件冲击”。具体而言,使用最低工资上调超过 50 美分的所有情况,且在此之前两年内没有上调过最低工资。在基准分析中,本文将样本期内最低工资变化较小(通常为无变化)的所有其他地区作为对照组。作为稳健性检验,本文还将样本期内从未上调最低工资(包括小幅上调)的地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事件研究的基本设定为:其中,Di为处理的指示变量,如果一个县的最低工资出现大幅增长(>50%),且在此之前两年没有出现最低工资增长,则该变量取值为 1。图8和图9分别展示了劳动力市场高集中度地区和低集中度地区的结果。无论是高集中度地区还是低集中度地区,在最低工资上调事件之前,受影响地区的就业趋势不存在差异。图8显示,最低工资上调后,低集中度地区的就业效应呈负增长趋势,且6 个月后该效应开始显著为负。图9显示,在高集中度地区,最低工资上调后,就业效应立即显著为正。

3.3 拓展到快餐业BGT提供的数据在餐馆招聘方面并不具有代表性,故改用县层面餐馆数量的倒数来近似衡量快餐业的集中度。同时,重新定义服务餐饮业高低集中度的临界值,使其与综合商品商店行业的临界值具有可比性。具体而言,本文将快餐业的高集中度市场定义为县级企业数量最低的十分位数。3.4 群聚估计本文进一步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所有行业。图14的Panel A显示了所有行业的结果。图(a)展示了平均HHI低于 0.25 的地区(即集中程度较低的地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最低工资的提高对平均 HHI低于 0.25 地区的就业有负面影响。图(b)展示了平均HHI超过0.25的地区(即较为集中的地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最低工资的提高对这些地区的就业总体上有积极影响。Panel B和C分别展示了零售业和餐饮业的类似结果。

3.5 对比HHI与其他替代方法表5的Panel A中展示了分别采用 HHI、人口密度、行业内企业数量、生产率与最低工资构成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其方向均符合理论预期:就业弹性上升(变得显著减少或者更加积极)在劳动力市场集中度较高(HHI 指数较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以及该行业企业较少的地区。

04

结论

本文利用一份新颖的数据集构建了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从而检验了在买方垄断市场中,最低工资可以迫使雇主支付更高的工资,可能反而促使更多的劳动者被雇佣这一假说。本文研究发现,低市场集中度时,最低工资提高能显著降低就业;高市场集中度时,最低工资提高会提高就业。本文解释了许多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无影响的原因,即就业零效应实际为真实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平均值,以及解释了不同文献得到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即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的劳动力市场集中度的水平不同。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that more highly concentrated labour markets experience more positive employment effects of the minimum wage. In the most concentrated labour markets, employment rises following a minimum wage increase. The paper establishes its main findings 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local minimum wage increases on a key low-wage retail sector, and using data on labour market concentration that covers the entirety of the U.S. with fine spatial variation at the occupation level. The results carry over to the fast-food sector and the entire low-wage labour market and are robust to using proxies of labour market concentration available for a broader range of industri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establishments and population density. A model of oligopsonistic competition can explain these effects: there is more room to increase wages in high-concentration areas where wages tend to be further below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ing monopsonistic wage setting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near-zero minimum wage employment effect documented in prior work.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68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