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勇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货币经济学、金融监管。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获第九、十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获第三、四、五、六、八届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
阮培恒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梁燚焱
郑州大学商学院
邹伟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
研究背景
自从以2012年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契机的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向影子银行业务模式转变,从而形成存贷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模式并存的格局。在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下,银行负债结构更加复杂化,银行会通过表外个人理财、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批发性融资方式发行流动性较强的非货币信用工具,并通过银信合作、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业务投资于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方式在银行体系内部创造流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下创造的流动性并没有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大部分在银行体系内部拉长借贷链条、实现空转套利,继而使得实体经济发展却面临流动性短缺的困境。这就不难看出,流动性创造作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在期限配置上的具体反映,也就表现为存贷业务流动性创造收缩和影子银行业务流动性创造扩张的分化趋势,进而形成“脱实向虚”效应。精准识别引致银行流动性创造在存贷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之间分化的深层次成因,就成为学术界探讨如何引导银行流动性创造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热点议题。
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先后遭受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及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根据Jurado等学者在2015年《美国经济评论》 “Measuring Uncertainty”文章中提出的运用经济变量不可预测部分的条件波动来刻画经济不确定性程度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进行测算发现,该指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快速上升,从2013年的21.2持续攀升至2020年的33.3。在此情况下,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实际上就构成了阻碍企业投资、家庭储蓄和银行信贷进而加深经济衰退的关键性因素,并可能会通过制约银行从事存贷业务活动,进而激化银行监管套利动机而转向开展影子银行业务,并最终加剧流动性创造的分化。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利用BankFocus数据库2007至2020年212家银行的年度数据来考察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的影响,以求对流动性创造分化成因做出更为深入的理解。首先,我们将从激化银行监管套利动机出发来揭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引致流动性创造分化的机制;然后,进一步在不同的银行规模情境中探讨流动性创造分化的异质性特征,并基于2012年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以来资金流动从存贷业务转向影子银行业务的脱媒趋势,以及2017年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以治理影子银行业务为核心的严监管政策之下,深入探究这一规模异质性的具体表现。
主要发现
(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导致存贷业务流动性创造的收缩和影子银行业务流动性创造的扩张,从而使得银行流动性创造表现分化趋势,这说明不确定性会引致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脱实向虚”效应。
(2)银行规模越小,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所引致的分化趋势更为明显,从而在规模上表现异质性特征,这表明小型银行的“脱实向虚”效应更为显著。
(3)金融脱媒会强化规模异质性,而旨在规范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监管会弱化规模异质性。
上述结论实际上意味着,在当前以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重心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防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引致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的“脱实向虚”效应,尤其是引导小型银行流动性创造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启示
首先,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构成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政策当局应当通过提高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来缓解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引发银行绕开存贷业务而转向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套利动机。具体而言,当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政策当局应当稳健适度地实施宽松性货币政策并降低资本缓冲要求,进而提高银行从事存贷业务活动中的盈利能力并降低满足资本监管标准的合规成本,由此来制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所引发银行监管套利的顺周期性,从而遏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产生的“脱实向虚”效应。
其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小型银行流动性创造分化的影响更为显著,政策当局还应当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来提升小型银行抵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例如,在当前新冠疫情蔓延等不确定性环境下,应当创设直达小型银行流动性补充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保险费率,同时完善贷款风险考核机制,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此外,支持小型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金,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投资结构和提升管理水平,进而缓解小型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利率、流动性和资本约束。
最后,金融脱媒是我国金融体系从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监管部门应当在这一处于转型阶段的金融体系下健全完善“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架构,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重点监控资金从存贷业务转向影子银行业务的脱媒渠道,对影子银行业务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监管,压缩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并打破同业刚性兑付预期,防范银行在体系内部过度创造流动性。
数据公开
论文附件已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网站http://www.jqte.net/公开。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原文刊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年第12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