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https://everydayconcepts.io/matthew-effect/
原文信息:Azoulay, P., Stuart, T., & Wang, Y. (2014). Matthew: Effect or fable?. Management Science, 60(1), 92-10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287/mnsc.2013.1755
摘要
本文对“地位排序效应”(status ordering)进行了验证,这一假设来自于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和哈里特·A·朱克曼(Harriet A. Zuckerman)在1968年有关社会学学者的论文,他们在文中指出,学者的地位可能本身会影响人们对他们作品质量的感知,并且高地位的学者更有可能吸引有形资源(比如吸引更好的合作者和学生,得到更多资助等)。这也在随后被其他领域的学者拓展,称作“马太效应”。具体的,本文研究了学者们赢得同行认可的地位(比如某些奖项)后导致的对他们先前作品的认可度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当学者地位发生了变化,这是否真正导致其他人改变对该学者作品质量的看法?(2)在学者的地位发生变化后,他人对该学者的作品质量的看法的改变,是否取决于这一作品质量在这之前本身就较难界定?(3)他人在地位冲击后更新其质量认知的程度是否取决于生产者在地位等级中的初始位置,从而使先前地位较低的获奖者在之后有更大的回报?
结论
事实上,结论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本文作者确实发现,当学者的地位受到冲击后,他们发表论文的引用率会上升。
但大幅度的上升仅限于一个较短的时间窗口(1-2年内)。在这之后,虽然上升幅度会降低,但持续存在。
与“地位排序效应”相一致的是,当文章质量不确定时,以及当获奖者在当选前地位(相对)较低时,学者地位受到冲击后的影响明显较大。
01
背景
什么是马太效应
本文的标题Matthew: Effect or Fable? 在讨论的就是马太效应,这一说法典出《马太福音》第13章第12节和一对相似的经文(按才干受相应责任的比喻)——《马太福音》第25章第29节、《路加福音》第19章第11-26节:“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96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和哈里特·朱克曼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学者,声名显赫的学者通常继续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现象确确实实的发生在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1967年,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发现了脉冲星。关于发现脉冲星的论文中共有5个作者,安东尼·休伊什位列第一,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列在第二。结果,休伊什博士与马丁·赖尔博士一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并没有把贝尔作为共同研究者列入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什么是HHMI(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和ECPWs(“Early Career Prize Winners”)
在本文中,作者为了基于学者的产出(论文)进行匹配,需要确定处理组和对照组。他们将研究范围缩小在生命科学领域,具体而言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几个领域。
在处理组中,作者针对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简写为HHMI)选入成为研究员的中年学者的发表成果进行研究。因为在生命科学的这些具体领域,HHMI研究员选拔是几乎最重要的选拔,只有顶级学者才会获此殊荣。一旦被选中,他们的发表作品上的所属机构中便可以加上“HHMI”,此时所有的其他学者都会知道这一信息。成为HHMI的一员意味着获得更加成就的预兆,因为目前HHMI的调查员团体包括1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52位国家科学院院士。HHMI不仅提供丰厚的基金,其带来的地位影响还会使得其他人对此学者刮目相看,因此带来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因此,研究与HHMI相关的学者是很有价值的。
作为对照组,因为HHMI是一个如此重大的奖项,因此随机抽取其他学者进入对照组,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作者希望找到同样优秀,但是处理组受到地位冲击时没有受到影响的那些学者作为对照组。作者将对照组称作“青年奖项获得者”,其中主要包括了获得Pew、Searle、Beckman、Packard和Rita Allen Scholarships的学者,这些奖项是年轻研究人员在职业生涯早期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这样,作者就找到了合适的处理组和对照组。
什么是CEM(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广义精确匹配)
匹配从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处理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处理前的差异的方法,它的关键就是,提高两组数据之间的平衡性,也即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协变量在经验经验分布上越接近越好。常用的PSM方法往往无法确保在匹配后的平衡性。此处,作者选择了CEM方法,它是一种非参数的匹配方法,它通过用户预先选择协变量,将这些变量根据用户的标准分组,在保留基本信息的同时,提升了匹配的效率,并且无需在匹配后检查协变量的平衡性。作者在文中同时使用PSM和CEM进行处理,发现CEM在各项特性上确实要比PSM更优。
02
研究思路
为了确定“地位排序效应”,研究人员总是关注一组地位不同的组织、人或产品。但这类研究中可能很难排除遗漏变量带来的影响,比如生产者的真实水平或他们的资源禀赋。因此,作者设计了基于 HHMI研究员的地位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本文作者可以明确地分离出一个学者地位变化的时间,然后考察同一生产者及其作品在地位跳跃前后的获得的收益。
另一个问题是,学者受到冲击的时间本身可能是内生的。当地位变化作为一种冲击,包含了对行动者预期质量改善的预测时,此时对标准差的估计可能是不可靠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作者实施了一个基于产出,而不是基于学者本身的计量策略设计。——他们直接基于学者们的论文使用匹配方法(CEM),将每个受到地位冲击论文与一个在论文质量上几乎相同的,但是没有收到地位冲击的另一学者论文进行配对。最终,作者找到了3,636组论文参与匹配。
03
细节
为了确认本文的结论是否可信,作者进行了三个稳健性检验:
第一个是,一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墨守成规的共识是,当一篇文章有多个作者的时候,往往“大佬”会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因此,拥有HHMI头衔的学者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特征呢?作者为HHMI获奖者是论文最后一位作者的所有文章创建了一个虚拟变量,然后与自变量进行交互。最后发现,虽然只在10%的时通过显著性,但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第二个是,作者观察到只有在任命前一年发表的文章才会出现引用后的提升。如果这些最近发表的文章恰恰是那些HHMI评选小组最终选择的文章,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评选委员会最近熟悉这些文章,而不是马太效应导致的呢?因此,作者重新将引用了匹配组的论文分成“至少有一个作者是现在就是HHMI研究员或者NAS(美国国家科学委)成员”和“其他”两类。结果发现,没有这样的结论产生。
第三个是,在考虑引用匹配组的论文的时候,出现了“领域内”和“领域外”的区别:是不是当学者成为HHMI研究员之后,引用该学者的文章占这一论文领域之外的概率会变大呢?作者重新进行了分类和回归,发现没有这一现象出现。也即,这样的地位冲击并不是使得其他学者“象征性”的去引用高地位学者的文献,而是确实带来了自己领域内其他学者的认可。
04
启发
本文虽然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但是本文的主要作者其实是社会学家,并且是非常善于使用匹配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学家。这使得整篇论文的切入点变得既有趣又合理。
另外,本文直接针对学者的某一篇具体的论文(产出)使用匹配方法进行研究,并以此考虑计量策略,绕过了以往论文存在的一些内生性问题,这一研究思路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然,本文使用的CEM方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比如,作者在文中指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协变量将直接影响到匹配率,继而影响到最终的样本量。这也提醒我们,在应用更加前沿的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Abstract
In a market context, a status effect occurs when actors are accorded differential recognition for their efforts depending on their location in a status ordering, holding constant the quality of these efforts. In practice, becaus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quality, this ceteris paribus proviso often precludes convincing empirical assessments of the magnitude of status effects. We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 major status-conferring prize that shifts actors' positions in a prestige ordering. Specifically, using a precisely constructed matched sample,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a scientist becoming a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 Investigator on citations to articles the scientist published before the prize was awarded. We do find evidence of a postappointment citation boost, but the effect is small and limited to a short window of time. Consistent with theories of status,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prize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when there is uncertainty about article quality, and when prize winners are of (relatively) low status at the time of election to the HHMI Investigator Program.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