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焦阳 
原文信息:Price, J., 2008.Parent-child quality time does birth order matter?. Journal of humanresources, 43(1), pp.240-265.
 
研究背景和意义
 
之前很多研究已经讨论过家庭规模、出生序列对不同出生序列的孩子在教育等方面成就的影响(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更科学?出生时间间隔对健康的长期影响》讨论了出生间隔对健康的影响)。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Zajonc和 Markus (1975) 年关于“群集理论”的提出。根据这个理论的论点,出生排序愈前(后),智力水平相对较高(低)。这是因为在家庭内,长子女在他们早年的成长时期只有成年人与他们相伴,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经常与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相处。与之相反的是,对于为什么出生顺序越靠后的孩子表现不佳的学术界解释却不是很多。尤其这些出生排序靠后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父母更有育儿经验,同时家庭收入水平要高于出生排序靠前的孩子。
 
这篇文章另辟蹊径,分析了父母和孩子的“亲子”时间在不同出生顺序的差异。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尤其关键,如果父母对出生更靠前的孩子倾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务必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出生顺序靠前的孩子表现更出色。Becker and Tomes (1976) 的家庭分配模型推断,父母会给家里更有能力的孩子更多的人力资源,但是却会给家里能力差一些的孩子更多的物质补偿。本文的发现是不是对传统的理论是一个补充呢?
 
主要发现
 
作者发现在两个孩子的家庭,相比起同龄的二娃,老大每天和爸爸(妈妈) 的相处时间超过20(25)分钟。累积起来,4-13岁的成长关键期,大娃从父母那得到的“额外”陪伴时间有2,900小时之多。大家一定很困惑,难道是父母偏心么?其实不然,数据显示,大多数父母对每个孩子的陪伴时间是公平的分配,但是父母的陪伴时间却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减少。而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是以老大的年龄作为参照物! 也就是说,二娃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是以哥哥的年龄作为标准的,结果是,父母对于二娃陪伴时间比他们在老大同年龄时候投入的少。正是由于父母秉持着不偏袒的原则,尽量平均分配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导致了对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陪伴时间差异。
 
此外,作者还以二孩家庭为例,分析了兄弟姐妹在陪伴时间的差异(出生间隔,性别结构等)。因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随着年龄递减,出生间隔越大的家庭,二娃获得的陪伴时间越少。此外,作者发现父亲花在儿子身上的陪伴时间大于在女儿身上。这也就是说,陪伴时间差异最大的家庭是老大为男孩老二为女孩的家庭。
 
数据来源
 
这篇文章使用的数据来自于美国时间利用数据(ATUS), 里面记录了每个孩子和父母一起活动的时间以及从事什么活动,同时记录了是否有别人也在场。ATUS是在美国劳动统计局(BLS)的监管下,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受访者进行的时间分配的问卷调查。
 
这项调查每年进行一次,受访对象从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的人群中随机选出。受访对象的年龄至少在15岁以上。2003年参与调查的超过21, 000人,之后每年大概有13, 000左右的人被访问。至今已经进行了16期(2003-2018)。问卷调查了受访者调查日期前24个小时的所有活动并记录了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活动所在的地点,同一个住户里是否有其他成员也同时参与了这项活动等信息。此外,由于ATUS的受访对象是从CPS抽取的,作者从CPS的数据库里匹配上了ATUS受访对象包括年龄,性别,和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教育程度等信息。这些信息用来构造孩子的家庭规模,出生顺序,出生间隔以及兄弟姐妹的性别组成。
 
由于ATUS并不是面板数据,作者通过匹配,比较第一个孩子和相同背景家庭下的同龄第二个孩子的时间上的差异。这种通过对比在不同家庭里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在同样年龄时候父母陪伴上的差异可以回答是否老大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时间。作者不仅计算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总时间,还通过衡量这项活动是否以孩子为中心以及与孩子在活动中互动情况计算出高质量的陪伴(包括阅读,玩乐,进餐还有共同观看电视节目等)。此外作者把研究对象控制在4个孩子以下的家庭。
 
表2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家庭规模和出生顺序的孩子与父母的高质量活动时间。不难看出,随着年纪增长,每一个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特征在不同规模的家庭均有体现。此外,老大比同龄的老二老三老四获得更多的父母相处时间。
估计方法
 
在介绍估算方法前,要重申一下之前提到的两个假设。第一,父母对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时间点所投入的时间是相同的。作者通过观察ATUS里同一个家庭里父母对不同的孩子陪伴时间发现,超过70%的爸爸和60%的妈妈对每个孩子的时间分配很平均。第二,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时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减少(表2显示)。作者把研究范围控制在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考虑到在研究不同家庭规模影响的时候有足够的样本,作者进一步把范围限制在4-13岁的二孩家庭,6-11岁的三孩以及8-11岁的四孩家庭。通过对比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在相同年龄时候的父母伴随时间差异,作者采用了Adalie和Imbens(2002)中提出的偏差校正匹配法对相同特征的家庭进行匹配,之后对匹配样本进行了如下的回归模型,
其中Tj是出生在第二、三、四的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Z包含了父母年龄,婚姻状况,伴侣的就业情况的信息(和用于样本匹配的变量一致)。这里的关键变量是birth order, 参照组为出生排名第一的老大。
 
研究结论
结论显示,在二孩家庭中,老大分别从父(母)亲那里多获得37(28) 分钟的陪伴时间。考虑到截尾数据或者删失数据的影响,作者使用了Tobit模型;为了排除离群值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中位数回归。父母陪伴时间在出生顺序上的差异这个结论对于不同的模型结果也都稳健。
 
关于其他识别问题的探讨
 
此外作者探讨了兄弟姐妹的性别构成和出生间隔的影响。在这里,作者把研究样本限制在两个孩子的家庭,分别研究了兄弟,兄妹,姐弟和姐妹的构成情况,回归方法如下。
表6显示,两个孩子都是男孩的家庭中,老大从父母那里多得到25和26分钟的陪伴时间。同时,不难看出,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第二个是女孩的家庭结构中,父母陪伴时间的差异最大,哥哥得到更多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此外作者还讨论了不同出生间隔对父母陪伴时间的差异。表7显示,随着两个孩子出生间隔越大,父母的陪伴差异也越大。
汇总效应
 
最后, 以两个孩子的家庭威力,作者模拟出父母对4到13岁每一个孩子每年以及10年总共的陪伴时间。在4到13岁的年龄范围内,老大和父母共处的高质量陪伴时间达到10, 630个小时,而老二和父母共处的时间少了2, 900小时,只有7, 730个小时!38% 的时间差异确实很触目惊心。最后,作者模拟出第二个孩子提前出生三年的情形,结果显示在表9的最后一列。当孩子的出生间隔越小,父母对于两个孩子的投入时间差异越小。值得注意的是,表9的结果综合了父亲和母亲共同投入时间,当某一项活动父母都在场的时候,估算的时候出现重复计算,所以这里作者给出的应该是时间差异的上限值。
写在最后
 
ATUS这个数据我也是比较熟悉的,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作者的思路惊艳到了。此外另外一篇Krueger和Muelle (2010)年分析失业保险对找工作影响也用的ATUS这个数据,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用合作者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除了有数据,更要心中有问题”。此外作者的论证也比较严谨,在有限的数据情况下构造了匹配组观察不同出生序列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的差异这个思维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Abadie, A., & Imbens, G. (2002). Simple and bias-corrected matching estimators for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Technical Working Paper no. 283.
 
Krueger, A. B., & Mueller, A. (2010). Job search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New evidence from time use dat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4(3-4), 298-307.
 
Becker, G. & Nigel T. (1976). Child Endowments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4(4): S143–62.
 
Zajonc, R. B., & Markus, G. B. (1975). Birth order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82(1), 74.
 
Abstract
 
Using data from the 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I find that a first-born child receives 20-30 more minutes of quality time each day with his or her parent than a second-born child of the same age from a similar family. The birth-order difference results from parents giving roughly equal time to each child at any point in time while the amount of parent-child quality time decreases, as children get older.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recent research showing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f birth order on child outcomes.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