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袁梦 
推文信息:Chen X , Ge S . Social norms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8, 46:966-987.
 
一、引言
 
在近三十年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女性的劳动力参与发生着巨大变化,自1988年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达到峰值90%后,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且1997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约为60.9%。虽然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国整体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但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下降更为迅速,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现有文献主要从市场化改革、家庭结构的变化、儿童护理体系的变化以及房价的上涨来解释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本文则在Fernandez et al.(2004)的基础上,从社会观念的变化,尤其是男性的性别角色偏好和家庭生产力的变化分析这一现象。
 
本文发现,婆婆的工作状态会通过影响儿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和家庭生产力,进而显著地影响儿媳妇的工作状态,即不工作的母亲培养的儿子会更可能支持传统的性别角色,更不希望有一个工作的太太,且会更不擅长、不情愿做家务。因而,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引起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骤降对年轻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行为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二、数据及实证模型
 
三、实证结果
 
作者通过对基准模型回归发现:无论是否控制已婚女性及丈夫的受教育水平、年龄以及丈夫收入、孩子数量、是否与父母同住等变量,已婚女性的工作状态均与婆婆的工作状态显著相关,即相比于婆婆不工作,婆婆有工作经历的儿媳妇更可能工作。作者进一步加入丈夫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丈夫的宗教以及丈夫14岁时的家庭收入等变量,以控制宗教或者家庭财富等因素对婆婆和儿媳妇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共同影响,婆婆的工作经历依然对儿媳妇是否工作有显著影响;此外,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政策可能同时影响婆婆和儿媳妇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在加入省份虚拟变量后,结果依然显著。
 
作者还使用CFPS2012的数据进行基准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即使控制了已婚女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母亲的工作经历,婆婆的工作经历对其劳动力参与行为依然有着显著影响(详见原文表2)。
 
四、影响机制
 
 
进一步,将基准回归中“婆婆是否工作”替换为丈夫的性别角色态度,结果表明:丈夫是否支持传统性别角色与女性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负相关,尤其是丈夫是否赞同“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与女性的劳动力参与行为显著负相关,即如果丈夫反对“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点,持有更加平等的性别角色态度,妻子更可能参与劳动力市场。
 
作者还分别使用已婚女性的公公或母亲的工作经历进行回归,以排除潜在的遗漏变量偏差,发现:已婚女性的公公或者母亲的工作经历并未对其劳动力参与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同时加入公公和婆婆的工作经历时,婆婆的工作经历依然有显著影响。此外,作者在基准回归中加入“婆婆的工作是否有声望”,以验证“婆婆通过提供职业帮助直接地影响儿媳的劳动力参与”这一机制是否成立,结果表明,婆婆的工作是否有声望与儿媳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并无显著的正相关,即该机制并不是影响儿媳劳动力参与行为的主要机制(详见表7-9)。
 
五、总结
 
本文研究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问题并不是比较新的话题,而早在Akerlof and Kranton (2000)的文献里便提出性别认同,并从此视角研究女性劳动力参与,本文则将男性不同的性别认同观念归因于母亲在劳动力市场的不同行为带来的“示范效应”,进而影响着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行为,一定程度上为该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但值得思考的是,在已婚女性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丈夫或者公婆的性别观念对自己的影响是否会有这么大吗?尤其是在当今女性日渐独立的社会,除家人的性别认同外,女性自身的性别认同也是影响劳动力参与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女性受传统性别认同观念的影响也许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减弱,本文并未分析这一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段已婚女性的异质性。对此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阅读相关的经典文献。
 
六、参考文献
 
Akerlof G. A. , Kranton R. E. Economics and Ident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115(3):715-753.
 
Fernandez R. , Fogli A. , Olivetti C . Mothers and Sons: Preference Formation and Female Labor Force Dynamic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4, 119(4):1249-1299.
 
Marianne B . Chapter 17 – New Perspectives on Gender[J].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2011, 4:1543-1590.
 
Ye B, Zhao Y.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Gender identity and the wife’s labor market performance in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8, 47:116—141.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ocial norms on the labor supply decision of married women in urban China. Our estim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n raised by non-working mothers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are more averse to having working wives, and tend to be less productive or less willing to engage in housework than other men. Consequently,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of married women with non-working mothers-in-law is 5–18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married women with working mothers-in-law in urban China.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