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张谦 
文章来源:Cao, K. H. , & Rosenzweig, M. R. . (2013).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4(3), 165-180.
 
一、研究背景
 
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规模,而且还受到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情况的影响。传统研究将引起这种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因归结为收入效应、相对价格、投入-产出联系以及贸易四个方面,并发现在一些后发经济体中(如中国和韩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显著高于其他部门。特别地,自中国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为了探究农业生产效率对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以中国为例构建了一个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91-2009年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校准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提高了部门间要素的配置效率,促使农业部门TFP和非农业部门TFP均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下是本文的具体介绍。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农产业价格完全由政府控制,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在户籍制度的限制下,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迁移面临着诸多限制。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产品产量从1978-1984年提高了42%(Lin,1992)。同时,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大大降低了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从1979-2009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水平达到了4.4亿-6.2亿。其中,75%的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劳动力的净流入和城市人口的重新调整(Chan,2013)。而在此期间,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水平超过了30%。而人均GDP则在1978-1998年间增长了6%。由此,农业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否必要?
 
探究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农业部门TFP和非农业部门TFP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Young(2003)对中国非农业部门TFP水平进行了细致研究,但是对于农业部门的相关研究依旧比较欠缺。同时,由于既有的农业数据并不涵盖不同类型劳动力的投入数量,而农业家庭收入又往往是多方面的,从而很难运用标准方法(Young,2003)测度农业生产效率。本文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从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等方面刻画了劳动力特征,并用平均产出衡量农业劳动力投入水平。同时,本文还量化了农业TFP与非农业TF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考虑了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种影响结构变迁的动因的影响。
 
二、分析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新古典模型刻画中国经济,并在建模中考虑非位似偏好(收入效应)、异质性的跨部门生产函数(相对价格)以及外生的生产率增长水平。然后,通过回归分析估计得出不同类型农业劳动力的工资、农业投入及其TFP水平。最后,再进行校准和稳健性检验。
 
 
2、回归分析
 
表2给出了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与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结构的关系。可以看出,相对于非农业部门,农业部门中受教育程度对工资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表明劳动力的质量是影响农村地区劳动力质量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地,表3汇总了中国农业劳动投入及其质量的关系,并揭示出农业劳动投入的年度下降程度为4.5%-5.5%。同时,结合表2可以看出,农业劳动力流失的主要是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或者说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群体。而利用影子工资方法(Shadow Wages)得出的结果介于前几种方法之间,说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是合理的。
为了得出农业TFP,本文进一步估计了各种投入要素所占的份额,并得出了和表3一致的结论,即农业劳动投入的年度下降程度为4.5%-5.5%。由此,得到中国农业TFP的年度增长水平为6.5%。
 
3、校准分析
 
图3刻画了农业的就业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校准结果。可以看出,校准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通过将农业TFP水平进行拆分,得到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35%;非农业部门的贡献率为2.31%;部门间重新配置的贡献率为1.84%,超过了总体增长水平的1/3。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并进一步探究资源重新配置对农业TFP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通过调整非农业部门的资本份额再次进行了校准,并采用反事实实验、替代性实验以及考虑劳动市场扭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作者发现,部门资源重新配置对农业TFP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于促使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而且它还使得非农业部门的资本累计效果更为显著,从而这种配置效率的改善对非农业部门TFP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强调了农业TFP增长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说明了部门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对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TFP增长均具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改善农业的TFP水平以及非农业部门的资本累积效果,我国总的TFP得到了快速提高。本文为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提供了借鉴,并强调了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正如作者在开篇中提到的,除了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的影响外,投入-产出联系以及贸易均是影响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所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了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国。为了更为客观反映农业对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将中间品以及贸易因素考虑在内。由此,可在更为一般性的均衡框架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s a determinant of China's post-reform economic growth and sectoral reallocation. Using microeconomic farm-level data, and treating labor as a highly differentiated input, we find that the labor input in agriculture decreased by 5% annually and agricultural TFP grew by 6.5%. Using a calibrated two-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e find that agricultural TFP growth: (i)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output and employment reallocation toward non-agriculture; (ii) contributes (at least) as much to aggregate and sectoral economic growth as non-agricultural TFP growth; and (iii)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 primarily by reallocating workers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where rapid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re currently taking place.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709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