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文人 | 杨树斌
 
原文信息
 
Ding, Sai; Puyang Sun and Wei Jiang. 2016. "The Effect of Import Competition on Firm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Does the Distance to Technology Frontier Matter?"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8(2), 197-227.
 
研究背景和贡献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贸易是否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创新和生产力的进步还并未达成共识。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然而,有证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品已涉及到许多复杂度高的领域。作为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口带来竞争的同时也能刺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但能促进哪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还有待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进口竞争是否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进步和创新行为。有理论显示,竞争和创新之间并不是一个单调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竞争可以刺激那些技术水平与前沿接近的企业的创新,但却降低了那些技术差距较大的企业的创新行为,因为对于技术差距小的企业,创新可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利润,而对于技术差距较大的企业,它们的利润较低,创新的机会成本较大,并且它们能够在新的更加激烈地竞争环境下生存的几率较低,所以它们的创新动力较小。本文从这种技术差距的角度研究来探讨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这篇文章从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技术差距着手研究了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
 
生产率进步:用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衡量
 
创新:用R&D投资支出来衡量
 
解释变量:
 
产业技术差距:文中以美国的相关产业作为技术前沿,用美国和中国对应的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产业技术差距
 
企业技术差距:用美国产业和中国该产业里的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进口竞争:用进口渗透率来衡量,它等于进口产品在本国总供给中所占的比率进口竞争和技术差距的交叉项
 
控制变量包含企业特征,产业特征和中国特征的相关变量
 
作者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来进行经验回归,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来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文中使用的中国企业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企业年度会计报告,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美国工业数据来源于NBER制造业生产率数据库(NBER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database), 产品的关税信息来自WTO。初步的数据描述显示一些产业存在追赶效应,但产业间异质性还是较大;技术差距小的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较快和R&D投资支出较高。
 
实证分析
作者首先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进口渗透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进口渗透率与产业技术差距和企业技术差距的交叉项的系数分别都显著为负,表明进口竞争可以有效刺激技术差距小的企业的生产率的增长,但却不利于那些与技术前沿差距大的企业的增长。生产率的趋同效应不是很稳健,产业技术差距和企业技术差距的符号和显著性不尽相同。回归结果还显示年龄较大的企业生产率增长较慢,规模大的企业生产率增长较快;外商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较快,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长率较慢。
 
对企业的R&D支出的回归的结果与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回归结果非常相似,进口渗透率的系数为正,进口渗透率与技术差距的系数为负,说明进口竞争促进技术差距小的企业的创新,但会妨碍技术差距大的产业的创新。
 
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首先,作者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作用,已有文献指出,贸易带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作用比较微弱。因此,作者分别计算出一般贸易进口的渗透率和加工贸易进口的渗透率,然后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回归,一般贸易的结果与之前一致,而加工贸易则不支持前述技术差距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假设。
 
其次,作者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私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支持本文的假设,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结果则与之前不一致,表明国企制度影响了进口竞争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外资企业偏好从国外进口生产要素,进口对它们的影响与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外资企业在资金等问题上有比较优势,进口竞争对它们带来的压力较国内企业要小。
 
第三,文章检验了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进口的影响是否一样。作者将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看作高收入水平国家,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国家看作低收入水平国家,分别计算出高收入国家的进口渗透率和低收入国家的进口渗透率,然后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回归,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的进口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与之前回归结果一致,而低收入水平国家进口的作用不显著。
 
第四,由于FDI与进口一样,是技术转移和国外竞争的重要来源之一,作者在回归中加入FDI来控制FDI的作用,结果与之前基本一致。
 
第五,为了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作者使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来进行回归,结果保持稳健。
 
最后,作者考虑了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结论
 
进口品中包含的先进技术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篇文章从企业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差距大小的角度研究了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和创新的影响。作者发现,那些技术差距小的企业从进口中获益最大,进口竞争促进了它们生产率的增长和创新的动力;然而对于那些技术差距大的企业,进口竞争抑制了它们的创新和生产率的增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进口竞争的作用主要来自一般贸易而非加工贸易,并且这种作用只对私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有效,对国企和外资企业不成立。作者指出,仅仅降低贸易壁垒不足以促进本土企业的生产率进步和创新,深化市场改革,引导资源从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行业转移,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进口带来的效益,推动企业的生产率进步和创新行为。
 
Abstract
 
How does foreign competition affect growth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Using our unique measures of proximity of Chinese firms and industries to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 we find that despite vast sectoral heterogeneity,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have undergone rapi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over the period of 2000–06. The distance to the world production frontier of firms and indust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nexus between the competition pressure from foreign imports and domestic firms’ growth and innovation behaviour.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Aghion et al. (2005,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pp. 701–728) that import competition stimulates the domestic firm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D expenditure if firms and their industries are close to the world frontier, but discourages such incentives for laggard firms and industries. The two forces highlighted by the model operate for imports under the ordinary-trade regime, for collective and private firms, and for imports originated from high-income countries.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after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offoreign investment, the reverse causality of regressors and the short-term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话题:



0

推荐

香樟经济学术圈

香樟经济学术圈

168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科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发起。此平台主要推送国外经济学领域经典前沿论文,发布国内外经济学相关资讯,以及香樟经济学者圈的相关活动公告。 期待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微信订阅号:camphor2014。

文章